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4 23:1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小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进一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气球吗?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3:
学生:每束5个气球,一共有3束。
提问:现在是几个几?
学生:这是3个5。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步理解乘法含义。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预设:5+5+5=15
5×3=15
3×5=15
提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追问:5×3中5表示什么?3呢?从加法算式中能找到3吗?图中呢? 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师小结:在解决“每束5个气球,3束一共有几个气球”这个问题时,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这三个算式都表示的是5个3的和。3个5相加可以写成3×5或5×3。
2.认识乘法算式的名称。
师:我们已经知道乘法中间的符号叫乘号,这三个数数学家也分别给起了名字:两个相乘的数分别叫乘数,所得的数叫积。
出示图片4:
介绍积的知识。
学生自己说说5×3=15和3×5=15,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动画sx2s04020
3.巩固练习
出示:4+4+4+4+4+4+4+4+4=36,
师:请你观察这个加法算式,说一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
你能把这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出示:4×9=36或9×4=36
师:请你读出这个乘法算式,“4”和“9”在这个乘法算式里叫什么?
“36”在这个乘法算式里叫什么?
(三)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3。出示图片5
做完后提问:第一题的乘数是几?积是几?
请说出第二题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1题

做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说一说: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乘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另一个乘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3题

提问:观察每行左右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一个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可以改写成两个乘法算式,一个乘法算式(没有情境)可以改写成两个加法算式。
4.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九第2题

(四)总结
通过今天课程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