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上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精讲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六年级上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精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3 10:3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部编六年级上
第一单元

3、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新知导入
导入语
这首词以自然朴素的语言,
清新爽朗的风格,呈现出一片鲜活逼真的田园风光,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
诗题:题目交代了这是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这首词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
解诗题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读古诗
新知导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读古诗
新知讲解
读准字音
惊鹊
què
chán
鸣蝉
蛙声


忽见
xiàn
新知讲解
知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
轩。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新知讲解
知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 ,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风景优美,农田水利较好。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其中就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明月 别枝 惊鹊 ,清风 半夜 鸣蝉 。
  先以惊鹊写明月,明月出来了,树枝上的鹊儿一见到月光惊飞不定。次写鸣蝉,半夜还有蝉鸣,可见天热,为下片写雨伏笔。
明亮的月亮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
横斜突兀的树枝
蝉的叫声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作者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关心扑面而来的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谈论,讨论
青蛙的叫声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七八个星 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
  词人写明星而不写乌云,只用“七八个星”来暗示乌云布满天空。“两三点雨”说明雨点很大,不紧,疏朗,将骤雨的前奏写得逼真。
很远的天空闪烁着七、八个星星,山前滴落着两三点雨滴。
遥远的星空
指稀疏的雨点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看图读古诗知今译
旧时茅店 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本来很熟悉茅店的位置,一时竟找不到了,在“路转溪头”后才忽然见到。可以看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中怡然自得。
旧时相识的茅店、围绕土地庙附近的树林,就在小溪上的石桥转个弯便看见了
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同“现”,显现,出现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课堂练习
背古诗
按诗的节奏和抑扬来读背古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新知讲解
明诗意
古诗今译:
月光十分明亮,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传来了蝉儿的鸣叫。 清风送来一阵阵稻花的清香,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使人觉得仿佛是在争说丰年。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 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道路转过溪桥后,忽然出现在眼前。
课堂总结
这首诗词人描述了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丰收在望的喜悦。
析古诗
上片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下片
诗情画意
丰收在望
稻花香里说丰年
板书设计
明月别枝惊鹊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所见)
清风半夜鸣蝉
(所闻)
听取蛙声一片
所想所嗅
对偶、倒装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心理状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清风半夜鸣蝉”看出来。
2、“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
是青蛙在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农庄丰收特点。
3、后两句对全词起了什么作用?
写出作者的心理状况。
拓展提高
悟诗情
4、“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
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反映夜行人喜悦心情!
拓展提高
悟诗情
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拓展提高
悟诗情
这首词充分地表现出他对淳朴安乐的农村生活的喜爱,对恬静美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6、他憧憬的,心里所思的, 难道仅仅是一个黄沙道的恬静安乐吗?
他所思的是整个国家、所有的家庭,
都能像黄沙道这样“安居乐业”。


1、《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____代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 _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 _________ 。这首词写出了恬静乡村 ________,表达是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2、默写古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课堂作业
巩固知识

辛弃疾
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
自然美景
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3、“路转溪头忽见”是什么景象?(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回答)“忽”字是哪类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
课堂作业
扩展领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