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四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变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四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变革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6 10: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一轮复习 世界近代史
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变革
历史岳麓版 高三
新知导入
▲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年至1840年,蒸汽时代)
1、背景: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条件
②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③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原料、资本、市场
④自然科学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
资本(原料、机器、劳动力、技术、厂房)
+
生产(支付工人工资)
+
政策(资产阶级统治)
+
市场(手工生产无法满足增长的市场需求)
①珍妮机 ④水力织布
+
②水力纺纱

③骡机
=
棉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完成了
蒸汽机
棉纺织
纺纱
织布
1765年
1785年
采矿(铁、煤)
冶金
运输 (汽船、火车)
2、过程
2、过程
3、影响:
①生产力飞速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商品填满世界市场)
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生产的越多越要找更多的市场, 世界市场继续扩大,1840年以后,英国向中国找市场)
④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⑤政治变革(英改革、美内战、法动乱)
⑥出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对立的局面
⑦城市化(一半人口住在城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标志)
⑧自由主义思潮(政府应该少限制人,让市场规律自己调节)
3、影响:
4、相关名词解释:
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
手工工场:手工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工厂:大机器生产
资本:能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商业资本、工业资本、金融资本)
无产阶级:不掌握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实现公民普选权(包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美国:
19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两党制最终形成
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大中资产阶级)大象、红色
民主党代表南方奴隶主(中小资产阶级、普通民众)驴、蓝色
但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体现着美国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
▲考点2:工业革命以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完善
▲考点3: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1871年)
1、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四分五裂,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统一呼声强高涨。普鲁士是德意志地区的重要邦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专制色彩浓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指挥下,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
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确立了德国政体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
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
3、影响:
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考点4:法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1875年)
1、背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启蒙思想传播;严重的财政危机
2、过程: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同年,颁布《人权宣言》宣布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
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此后70年,共和派与保皇派长期斗争,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法国为议会共和制
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
议会掌握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代议制:选民选出国会,国会代替选民商议国事(间接民主)
▲考点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
1、历史条件:
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19世纪2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
2、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3、意义: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②推动世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③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④指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考点6:法国巴黎公社(1871年)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但落后
②社会矛盾尖锐

2、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工人政
权——巴黎公社

3、意义: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③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考点7: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1、背景:
①军事上: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弊端
②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③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思想上:出现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
⑤主观上: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改革: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发布《二一九法令》,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但农民可以高额赎买土地。
3、评价
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有利于工业革命开展,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仍落后)
④加快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⑤不彻底性: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⑥掠夺性和欺骗性:仍是对农民的盘剥
▲考点8: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1、背景:
①政治:腐朽的幕府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②经济:幕府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③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
④思想:洋学的传播冲击了封建思想
⑤国际关系:列强叩关被迫开国,民族危机加深
⑥政治前提:改革派武装倒幕成功,建立明治政府
2、目的:富国强兵,民族振兴。
巩固明治政府统治,拜托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3、《五条誓文》体现改革内容: 废藩置县,君主立宪;
土地改革,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教育改革;
军事改革,强兵扩张。

3、评价:①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日本走上近代化道路
③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④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