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一轮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历史岳麓版 高三
新知导入
▲考点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1、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①资本主义发展但落后;②社会矛盾尖锐
③受一战的影响; ④政党成熟,理论指导
2、过程:二月革命倒沙皇(两种政权并存)
四月提纲指方向(幻想和平过渡)
七月事件抛幻想(决定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现曙光(推翻临时政府)
3、结果:
①对俄国:建立1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政府
②对世界: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
③对人类: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
空想社会主义
1848马克思主义诞生
1871 巴黎公社
1917 十月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伟大尝试
1919新民主 主义革命
从空想 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论到现实
诞生
发展
实践
成功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
发展
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
1、背景:①政治上,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威胁
②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③军事上,苏俄三年内战
2、目的:集中全部财力物力,保卫苏维埃政权
3、内容:
①农业上,余粮收集制,农民将粮食借给国家
②工业上,所有工业企业国有化
③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制度,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4、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5、影响:①粉碎了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胜利
②违背了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利益,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考点3: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政治经济危机
2、内容:
①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上,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③商贸上,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焦化
④分配制度,废除实物分配制
3、作用:①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稳定政治形势
②探索出一条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正确道路
▲考点4:斯大林模式(1936年)
1、背景:1922年成立的苏联,仍是落后的工业国
1924年斯大林上台,逐渐取消新经济政策
2、形成过程:
①1937年实现工业化,加强了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②1932年实现农业集体化,解决了粮食、原料、资金问题
3、特点:①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
②实行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③权力高度集中,民主法治被忽视
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4、评价:
(1)积极作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形成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
为二战中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压抑了企业和地方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重要原因
▲考点5: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激化
③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
2.爆发:1929.10.24美国华尔街股价暴跌
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4.影响:
①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彼此矛盾尖锐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掠夺殖民地,世界局势紧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