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
②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的目的。
②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
③关注社会热点,懂得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3、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视频欣赏、讲解民间美术,引导学生进入乡土文化的氛围中。教学中把欣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创造思维。导入:[视频导入,创境激趣]
导入环节我以视频导入,视频中集合了民间美术各种类,学生观看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美术样式?
学生总结,部分学生补充。
老师归纳总结:剪纸、皮影、泥塑、糖画、年画、装饰品。
这些美术样式都属于民间美术范畴内,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课件)
讲授新课:
民间美术
1、概念:
提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是民间美术?
学生回答,部分学生补充。
老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民间美术概念
民间美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是构成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
2、种类
结合之前视频和民间美术概念,总结民间美术种类:民间剪纸、皮影、泥塑、民间年画、玩具、刺绣、民间染织、装饰品等等。
本节主要欣赏其中的两类:皮影、剪纸。
皮影
1、观看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片段,让学生欣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提问:通过观看视频,皮影戏表演有什么特点?
学生归纳总结:表演皮影戏,通过灯光和幕布,操纵皮影人进行表演。
老师归纳总结并引出皮影戏概念: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皮影戏渊源史: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3、保护现状: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展示皮影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归纳总结皮影特色,老师归纳总结:皮影特色:材料上,早期的皮影是用素纸雕成的,后来才选用上等的 驴皮、牛皮等。造型上,造型十分丰富,最大的优点,是在于它的强烈装饰效果,有着浓郁民间生活情趣的 造型美,夸张变形的形象,使皮影艺术 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色彩上,着色用 矿物质颜料,色彩艳丽,经久不变。
5、皮影制作: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为了让学生更能直观的了解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中其中一个片段。
6、最后,让学生分析皮影作品《三顾茅庐》。老师点评。
三、剪纸
1、概念: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保护现状: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通过两组图片,分析南北方剪纸的特点。
通过图片展示,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特点:北方粗犷、概括、造型夸张,南方细腻、写实。
老师归纳总结南北方剪纸特点:北方剪纸构图简洁、古朴,造型粗犷豪放,线条浑厚、苍劲,表现手法重变形夸张,风格热情、雄浑。南方剪纸构图繁茂、华丽,造型细密纤巧,线条细腻、流畅,表现手法重写实,风格精巧、秀美。
4、图片展示,欣赏剪纸艺人王老赏剪纸作品《戏曲人物剪纸》。
归纳总结,王老赏剪纸的艺术特色:简单概括为“艳丽多彩”,戏曲人物剪纸像是彩绘了的 人物绣像,又像是剪贴下来民间木版年画,绘形绘色,十分传神。
5、陕北剪纸能手,“剪花娘子”库淑兰。
向学生介绍“剪花娘子”库淑兰。库淑兰是陕北剪纸能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剪花娘子”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
图片展示库淑兰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归纳总结其作品特点。
老师归纳总结:构图非常饱满,色彩绚丽,造型上,她剪的侧面人物的眼、嘴都是正的。
通过两幅图片进一步分析库淑兰作品特点:作品中的形象不论是人物、植物还是动物,都表现出了相当强烈的程式感,描绘着一幅生活百态图,动态自然。从色彩上来看,多有黑、红、黄、绿等一些高纯度的颜色,每一副作品的色彩丰富而又不失秩序。从构图上来看,除了传统的对称之外,她还大量地应用了“格子式”构图,包括对称和不对称构图,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构图。
合作探究:
教师示范剪纸。
活动:以组为单位,动手实践,完成剪纸任务。
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与互评,老师进行总评价。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做民间美术,学习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并针对其中皮影、剪纸两种种类进行欣赏与学习。课后作业收集本地民间美术相关资料,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美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作业:
调查济南的民间美术,了解它们的过去和现状如何?你认为应当怎样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写出报告。
课下观看有关民间美术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感受下民间美术的内在魅力。
课件27张PPT。说一说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美术样式? 剪纸、皮影、泥塑、糖画、年画、装饰品
间美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民间美术是构成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
封 底民一、民间美术概念二、民间美术的种类观看电影《一个人的皮影戏》片段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
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
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
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
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
乡土气息。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兴于唐宋,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皮影的特色:材料
造型
色彩早期的皮影是用素纸雕成的,后来才选用上等的 驴皮、牛皮等。
造型十分丰富,最大的优点,是在于它的强烈装饰效果,有着浓郁民间生活情趣的 造型美,夸张变形的形象,使皮影艺术 充满了浪漫的气息。
着色用 矿物质颜料,色彩艳丽,经久不变。
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
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
合成等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
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
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
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 皮影《三顾茅庐》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藏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北方剪纸南方剪纸精巧、秀美热情、雄浑风 格重写实重变形夸张表现手法细腻、流畅浑厚、苍劲线 条细密纤巧粗犷豪放造 型繁茂、华丽简洁、古朴构 图南 方 剪 纸北 方 剪 纸南、北方剪纸的特点河北 蔚县王老赏《戏曲人物剪纸》 王老赏剪纸的艺术特色: 简单概括为“艳丽多彩”,戏曲人物剪纸像是彩绘了的 人物绣像,又像是剪贴下来民间木版年画,绘形绘色,十分传神。
库 淑 兰 库淑兰是陕北剪纸能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剪花娘子”她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剪花娘子”库淑兰作品构图非常饱满
色彩绚丽
造型上,她剪的侧面人物的眼、嘴都是正的。
库淑兰 作品中的形象不论是人物、植物还是动物,都表现出了相当强烈的程式感,描绘着一幅生活百态图,动态自然。 从色彩上来看,多有黑、红、黄、绿等一些高纯度的颜色,每一副作品的色彩丰富而又不失秩序。 从构图上来看,除了传统的对称之外,她还大量地应用了“格子式”构图,包括对称和不对称构图,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构图。下面请同学们观看教师剪纸示范,看完以后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图案剪纸。动手实践——分组活动,大家互评技艺1、将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叠一次。2、再沿对角线折叠一次。3、再沿对角线折叠一次。(共折叠三次)4、绘出图样,剪去阴影部分。5、展开即成。民间美术的概念皮影剪纸创作主体中国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种类表达思想感情概念、特点、表演与制作欣赏概念、特点、欣赏、动手实践课堂小结
调查济南的民间美术,了解它们的过去和现状如何?你认为应当怎样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写出报告,下一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课后拓展 课下观看有关民间美术的影视作品或纪录片,感受下民间美术的内在魅力。谢谢大家!《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评测练习
什么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的种类有哪些?
皮影特色:
南北方剪纸特点,分别从构图、造型、线条、表现手法、风格进行描述。
“剪花娘子”库淑兰作品特点是什么?
6、学生自己动手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