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上语文《13 精卫填海》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四上语文《13 精卫填海》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4 10:1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这只鸟叫什么?为什么衔着石头呢?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yuē
shào

yīn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我会写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精卫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溺水,淹没。
故:因此。
湮:填塞。
炎帝




课文精讲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在海里溺水而未能回来,因此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译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主人公




她的名字叫女娃
想一想:本课的名字叫“精卫填海”,“精卫”和“女娃”有什么关系呢?
精卫
同一个人
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东海



不返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精卫”死后做了哪些事呢?

写出了精卫填海的具体做法,再现了精卫填海的情景。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体现了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

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请同学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我会讲故事

从 前

后 来

结 果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精卫——口衔木石,
以湮东海


不屈不挠
锲而不舍
精卫填海
板书设计
本文讲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往东海投小树枝、小石子,想要填平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主旨概括
女娲补天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拓展延伸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绝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晨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随堂练习
1.给下列生字组词。
帝( ) 曰( ) 溺( )
返( ) 衔( )
炎帝
名曰
溺水
返回
头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东海 ②“精卫鸟”
③炎帝的小女儿女娃   ④神话

本文是一篇(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 )在海里被淹死后,化作一只( ),衔西山的木石投到海里,想要填平( )的故事。



3.拓展阅读。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精卫填海》
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后人经常在诗文中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你也试着写一段话,谈谈你对精卫填海这个举动的看法吧。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