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水和水的溶液 (1.4--1.7)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C.汽油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关于水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B.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技术
C.严禁使用农药、化肥以防止水体污染???
D.沿海地区水资源充足,可以不考虑节约用水的问题
3.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降温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下降。制造此降温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
A.硝酸铵???????B.氢氧化钠???????
C.蔗糖??????? D.食盐
4.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食盐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食盐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加入食盐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6.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图为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图为加热到50℃时的现象(不考虑水分蒸发),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N表示的是甲物质的溶解度??????B.图中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中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图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某溶液,密度为1.2克/厘米3 ,其中含溶质24克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8.氯化钾是一种常用的钾肥, 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A.KCl 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 时,100gKCl 饱和溶液中含 KCl 34.0g
C.60℃ 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肯定有晶体析出
D.40℃ 时, KCl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0.0%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B. C.? D.
10.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第10题图 第14题图
11.一定温度下,某溶液a克,含溶质b克,溶剂c克,有关此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A.b=a-c??????????????B.若蒸发c/2的溶剂,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b/2
C.溶液质量分数为 ??? D.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可能为 克
12.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 ,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喝过可乐以后,往往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冰过的可乐比未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13.已知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时,将甲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后,观察到试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会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再加入少量的甲????????? B.再蒸发一部分溶剂,恢复到20℃
C.升高温度到40℃????????? D.加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14.如图所示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A.A??????B.B???????C.C????????D.D
15.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江水、肥皂水、碘酒?????????D.酒精、泥浆、汽水
16.20°C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C,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小于3克????B.等于3克??????C.大于3克?????D.大于等于3克
17.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NO3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NaNO3晶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
18.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第18 题图 第20题图
19.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2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g KCl加10g水可得到33.3%的溶液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20.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二、填空题(共6题;共15分)
21.把少量下列物质:A胡椒粉、B食盐、?C植物油?、D蔗糖、?E肥皂、?F酒精、G泥土、?H冰块、J面粉分别放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的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得到悬浊液的有________。
22.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实 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________(选填:“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
23.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根据概念图回答:
(1)图中“A”是指________;
(2)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溶液(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我们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时,分类依据的是________?
24.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25.物质分离常用方法有:结晶、沉淀、过滤和蒸馏。
(1)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用________法。
(2)下表记录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氯化钠 S/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硝酸钾 S/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氢氧化钙 S/g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表中________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26.根据你所学的水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里面装有网丝,并注入了活性炭和含碘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起到________和过滤的作用。
(2)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应该提倡的是 ????(填字母)。
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6分)
27.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________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________________.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80℃
加入溶剂种类 水 酒精 水 水 水
加入溶剂质量 20g 20g 10g 10g 10g
加入固体种类 硝酸钾 硝酸钾 硝酸钾 食盐 硝酸钾
加入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溶解固体质量 6.2g 0g 3.1g 3.6g 10g
(1)分析上表,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 ②加入溶剂种类 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 ⑤加入固体质量
(3)在第二组实验中,该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溶液损失不计)
①用电子天平称取 10.0g 硝酸钾,放入烧杯中;
②量取 10.0mL 水,倒入上述烧杯中,称量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 m1g;
③搅拌至硝酸钾不再溶解为止;
④过滤,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m2g;
⑤计算:m1-m2=________g(结合第二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将溶质改为食盐,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实验。
由实验可知,20℃时食盐的溶解性________(填“>”“﹦”“<”)硝酸钾的溶解性。
(4)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100g 水??
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溶液为 80℃时的饱和溶液?????????
D.20℃的任意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
四、解答题(共4题;共29分)
29.分向装有等量水的 A,B,C 烧杯中分别加入 10g、20g、25g 某种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________.(填“A”“B”或“C”)
(2)烧杯 A,B,C 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A”“B”或“C”).
(3)图二能表示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
(4)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 100g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30.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
(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
(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若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________.
(4)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5)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若量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1.如图,小茗同学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往甲杯溶液加入5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32.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
浓硫酸(H2SO4)? 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2)100毫升该硫酸与2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C
【解析】A、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透明液体;故A错误;
B、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故B错误;
C、汽油能洗去油污是因为汽油和油污两者互溶;故C正确;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故D错误。
2. B
【解析】A、城市生活废水可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体受到污染,说法错误。
B、农业和园林浇灌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说法正确。
C、农药、化肥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绝对禁止是不现实的,应该尽可能减少使用或寻找更环保的农药与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说法错误。
D、沿海地区虽然水资源充足,但淡水资源也是有限的,另外水资源是循环的,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节约用水也能够为缺水的地区提供水,所以也要做到节约用水,说法错误。?
3. A
【解析】A、硝酸铵溶解时吸热能使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能使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C、蔗糖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D、食盐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不符合题意。
4. B
【解析】由于析出晶体需通过温度改变或减少溶剂两种方式的一种,由于是恒温状态下完成,故温度不变,析出晶体只能通过减少溶剂的方式完成,有题干知因是敞口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少,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说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5. C
【解析】A、一开始溶液的质量分数为零,不符合题意,A排除;
B、溶液的质量分数一直增大,不符合题意,B排除;
C、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开始不为零,再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变,符合题意;
D、溶液的质量分数一直保持不变,说明溶液一直都是饱和的,不符合题意,D排除。
6. 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再结合表中数据得出:图中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故A错误;
B、由于甲烧杯中有固体剩余,而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8g,所以所取甲、乙两种固体的质量大于18g且小于等于20g,因此,图中乙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当甲、乙两烧杯中的液体加热到5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都溶解,因此,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正确;
D、两溶液降温至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g,而所取两物质的质量最多20g,所以,两种溶液均不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7. B
【解析】 A、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但是物质的溶解度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溶解度一般可以称为:难溶、微溶、可溶、易溶,不同物质的溶液,指的是不同的溶质和不同的溶液,只是溶质百分比相同,溶解度又怎么会一定相同,A不符合题意。
B、m=ρV=200毫升×1.2克/厘米3=240克,已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毫升溶液的质量为240克,那么溶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40克×10%=24克,溶质的质量为24克,B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比方说当某物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导致有晶体析出,原本就是温度不变,那么物质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溶液中有晶体,剩下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那么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C不符合题意。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增加溶剂,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措施,但是比方说当某物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导致有晶体析出,原本就是温度不变,那么物质的溶解度也不会改变,溶液中有晶体,剩下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那么就是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改变,D不符合题意。? ?
8. C
【解析】A、氯化钾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但仍可溶解别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20℃ 时,氯化钾溶解度为34g,则该温度下 134gKCl 饱和溶液中含 KCl 34.0g ,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60℃ 的 K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20℃ 肯定有晶体析出,符合题意;
D、40℃ 时, KCl 的溶解度为40g,则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不符合题意。
9. B
【解析】A、用烧杯配制蔗糖溶液,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能达到实验目的;
B、过滤只能除去泥浆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所以过滤得不到纯净水,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热蒸发食盐水获取氯化钠晶体,能达到实验目的;
D、向50g20%的食盐水中加入50mL水,所配制溶液为10%的食盐水,能达到实验目的。
10.B
【解析】A、②中溶液有未溶解的物质剩余,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③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刚好的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②中的大,不符合题意;
D、③是②又溶解了蔗糖形成的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不符合题意。
11. B
【解析】A、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b=a-c ,不符合题意;
B、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则蒸发c/2的溶剂,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b/2 ,但此题中没指是溶液是否饱和,符合题意;
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D、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则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为克 ,若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溶解度无法计算,不符合题意。
12. C
【解析】A、可乐是碳酸饮料,是二氧化碳和其它溶质溶于水制成的,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可乐喝到肚子里面,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人会打嗝,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可乐中的二氧化碳冒出,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饱和,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冰过的可乐比未冰过的可乐口感会好一些,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3. C
【解析】A、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该物质,不能继续溶解,不能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B、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因杯底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升高温度后固体会继续溶解,能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
D、加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仍是20℃ 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14.C
【解析】A.不能将用剩的食盐放加原试剂瓶,因为放回试剂瓶会污染整瓶试剂,A错误;
B.应在调平前放上纸片,再调平天平,B错误;
C.因为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水的质量与体积存在等量的关系,50g水根据密度可以换算成体积是50mL,所以用量筒量取水操作更简单,C正确;
D.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主要是加快溶解的速度,D错误。
15.C
【解析】A.牛奶、汽水、石灰水,牛奶为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水是溶液,A错误;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矿泉水是溶液,自来水是溶液,汽油和水混合物是乳浊液,B错误;
C.江水、肥皂水、碘酒,江水含泥沙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碘酒是溶液,C正确;
D.酒精、泥浆、汽水,酒精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泥浆是县浊液,汽水是溶液,D错误。
16. D
【解析】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恰好溶解3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再次冷却到20℃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
17. C
【解析】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则溶液的质量=60g﹣60g×(1﹣10%)×=33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A不正确;
B、加入6gNaNO3晶体,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8.2%;故B不正确;
C、把溶剂蒸发掉30g,则溶液的质量=60g﹣30g=3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0%;即蒸发溶剂质量为原溶液质量一半时,由于溶质质量不变而溶液质量减小一半,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故C正确;
D、加入20%的NaNO3溶液30g,则所得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3.3%;故D不正确.
18.C
【解析】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A错误;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粗盐提纯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不同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存在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搅拌、引流和转移三个作用,B错误;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②中称取食盐为 5g,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由③操作可知水的质量为42g,5g食盐溶解到42g水中的质量分数为:(5g/47g)×100%=10.6%>10%,所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总质量可知溶液质量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错误。
19. C
【解析】A、由溶解度数据表可知:20℃时,KCl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正确;
B、根据表格可以看出,KCl与KNO3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正确;
C、在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10g水中最多溶解4g,溶液的最大浓度可达到≈28.6%,不是33.3%,错误;
D、在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50℃时,将10g KNO3中加20g水,全部溶解,在30℃时,20g水中最多溶解9.16g,故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正确.
20. B
【解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正确;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错误.
二、填空题
21.BDF;AGJ
【解析】在“A胡椒粉、B食盐、 C植物油 、D蔗糖、 E肥皂、 F酒精、G泥土、 H冰块、J面粉”这些物质中,能形成溶液的有:B食盐、D蔗糖、F酒精;形成悬浊液的有:A胡椒粉、G泥土、J面粉。
22.一样咸;溶液是均一的?
【解析】由溶液的特点可知溶液的特点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23.溶质;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图中“A”是指溶质;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将5克食盐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7.2g,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
(3)溶液的浓、稀是由溶质质量分数的不同决定的.
24.(1)碘;汽油
(2)下层颜色较深上层较浅;甲
【解析】(1)碘的汽油溶液,则溶质是碘,而溶剂是汽油;
①乙同学的画图是碘分子主要分布在下层,而上册几乎没有;
②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所以溶质的分布是均匀的,只有甲符合;。
25.(1)蒸馏
(2)硝酸钾
【解析】(1)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但沸点不同,所以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用蒸馏的方法;
(2)由表中所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明显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的为硝酸钾。
26.(1)吸附
(2)A,C,D
【解析】(1)活性炭结构疏松,有吸附性,所以“生命吸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2)A、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可以节约用水,正确;
B、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会造成水的浪费,错误;
C、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花 使水循环利用,可节约用水,正确;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比漫灌节约用水,正确。
三、实验探究题
27.(1)①⑤
(2)用玻璃棒搅拌
(3)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
【解析】【活动一】(1)根据题意可知,氯化钠、蔗糖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所以本题答案为:①⑤;
【活动二】(2)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3)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物质溶于水能吸热或放热。
28.(1)溶剂种类
(2)①②④
(3)6.9;>
(4)A,D
【解析】(1)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
(2)根据(1)的解答可以知道第一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而第二组只有溶质的种类不同,从而溶解的质量不同,所以第二组研究的是溶质的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比较第二组和第三组的数据可以知道,在不同的温度下相等质量的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得出温度也可以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该实验研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温度、溶剂种类和固体物质的种类即:①②④;
(3)烧杯、硝酸钾和水的总质量为m1g;而过滤后,称量所得硝酸钾溶液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g,由于烧杯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不会改变,所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知道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即没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0g-3.1g=6.9g,从而可以知道m1-m2=6.9g;也就是说在20℃时10g水中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而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所以可以判断在20℃时食盐的溶解性要大于硝酸钾的溶解性;
(4)A、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3.6g,所以在20℃时100g水中能够溶解36g氯化钠,A正确;
B、根据第二组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20℃时10g水中溶解了硝酸钾的质量为3.1g,所以此时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23.7%,B不正确;
C、第三组实验中的硝酸钾全部溶解了,所以难以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在任意的相同温度下的任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一定相等,D正确。
四、解答题
29.(1)C
(2)B
(3)甲
(4)B,D
【解析】(1)三个烧杯中向装有等量的水,分别加入10g、20g、25g该固体,并且C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所以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2)由于在三个烧杯中只有B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因此B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3)由于在等量的30℃的水中全部溶解了25g硝酸钠,而20℃的水没有全部溶解25g硝酸钠,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A、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但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它的饱和溶液降温后就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在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只要比较出它们原来的溶剂的多少即可;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即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即等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则溶剂甲<乙,故B正确;
C、由于甲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会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质量会减小,而乙的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降温后溶液的质量甲<乙,故C错误;
D、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但乙溶液已经不再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D正确.
30.(1)7.5g
(2)AB;量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2.5g
(4)继续添加固体
(5)偏小;偏小
【解析】(1)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15%=7.5 g;
(2)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左物右码,量筒读数时应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其目的为加速溶解;
(3)托盘天平中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因为称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所以药品的实际质量为5 g﹣2.5 g=2.5 g;
(4)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右,说明砝码重,也就是药品少,所以要加药品;
(5)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氯化钠的实际重量偏小,所以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若仰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多,溶质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1.(1)解: =23.8%
(2)解:m新溶液= =400克
加入水的质量M水=400克-100克=300克
【解析】(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析 ;
(2)根据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加水质量为稀溶液质量与浓溶液质量之差分析。
32.(1)设需要这种硫酸的体积为x,则1.84g/cm3×x×98%=600g×19.6%??
x≈65.2cm3=65.2mL.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100毫升该硫酸与200毫升水(200g)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7.0%
【解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进行分析解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