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阅读”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梳理单元知识;
2.了解戏剧作品的阅读方法;
3.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元杂剧
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
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作家介绍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他—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曹禺(1910年─1996年),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2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字词汇总
桃杌(wù) 提防(dī fang) 盗跖(zhí) 错勘(kān)
前合后偃(yǎn) 罪愆(qiān) 一陌儿(bǎi) 苌弘(cháng)
伺候(cì) 缜密(zhěn) 吮舐(shì) 砧(zhēn)石
傀儡(kuǐ lěi) 同衾(qīn) 觊觎(jì yú) 赫卡忒(tè)
暴虐(nüè) 嫁奁(lián) 横暴(hèng)
文本精要
理解主旨
《窦娥冤》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雷雨》
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哈姆莱特》
对于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表现出深深的忧虑,呼唤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社会理想。对于美好人性的追求向往、对于现实中被欲望和罪恶玷污的人性的深刻批判。
把握重点
戏剧文学作品阅读方法
把握戏剧冲突
有人说,“戏剧就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创作剧本必须展示冲突,阅读剧本必须把握冲突。把握了戏剧冲突,也就牵住了全剧的“牛鼻子”。
1.了解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为了吸引观众,剧本十分讲究情节性。读者了解了戏剧情节,才能把握戏剧冲突,受到艺术感染。从情节的推进入手,分析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
2.分析冲突性质,把握戏剧主题。
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几方面。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剧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特别是人物性格的相互“抵触”、相互“冲突”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因此,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把握戏剧主题。
品味戏剧语言
戏剧里有两种语言:一是舞台说明,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布景的说明,动作、表情、声调的说明,幕起、幕落的说明;二是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语言是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我们探究艺术形象,主要从分析戏剧语言入手。
1.分析舞台说明,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辅助作用。
如《雷雨》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一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奠定了悲剧情调,烘托出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也为下文雷雨声中矛盾冲突总爆发作好了铺垫。
2.分析人物语言,体会它对塑造人物的主要作用。
人物语言是戏剧语言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基本手段。分析时应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化、潜台词三方面入手。
1)什么人说什么话,个性化的语言是指符合人物性格,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本质的语言。老舍说过,“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亦异”。分析时抓住那些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物与众不同、“话到人到”的特殊语言,就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雷雨》第二幕,当周朴园认出鲁侍萍时,先是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后又转了语气,“你可以冷静点”。三言两语就勾画了周朴园的个性:凶狠、虚伪。
2)人物语言要有动作性,并不是要求用台词来代替人物动作,而是指用台词来表现人物内心复杂细致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这种语言要展示性格,表示意向。读者从台词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情举止、内心活动。如上例,周朴园发现面前的“下人”是侍萍后,立刻撕去了“怀念旧情”、“弥补过错”的虚伪面纱,责问“你来干什么”,他以自己心理揣度侍萍,“谁指使你来的”,认为她一定是受人指使来敲诈他的,于是感到害怕、愤怒,暴露了他阴暗卑劣的内心世界。侍萍呢,一句“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展示其内心思想感情的风暴,痛苦、愤怒的感情充斥内心。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波澜,通过动作化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戏剧语言,要求含意深邃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到含蓄凝炼,“片言百意”,使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具有潜台词。什么叫潜台词呢?通俗地说,就是除话的表面意思之外,还隐含着没有说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这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是潜台词。我们阅读时,就是揣摩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从而把握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如《雷雨》第二幕繁漪与四凤有一段对话,繁漪想从四凤嘴里打听周萍的消息,却不便显得过于急切,暴露了自己与周萍的暧昧关系,四凤呢?她也生怕繁漪知道她和周萍的关系,于是一问三不知,使繁漪很是不快,因此繁漪“(看了她一眼)嗯!”其潜台词是:你太做作了,你真的不知道?四凤小心翼翼,繁漪不达目的,加紧追问,慌忙心虚中露出“天机”,最后她“(注视着四凤)嗯!”,这一声“嗯”的潜台词是:你知道了也没关系,我也不掩饰,我就是问大少爷。抓住这些精炼、含蓄的语言,体味其中的潜台词,不难理会人物(繁漪)复杂微妙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装着随随便便,无所用心,但心急之中,不由自主泄漏“天机”。
知识迁移
(2018-2018 黑龙江伊春带岭高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参考答案
1.A(A项错误,原文意思是具有“纯正的文学趣味”的人能欣赏到各类的作品的佳妙处,而不是“当一首诗看”。)
2.C(C项错误,因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人手”,仅仅说明“喜欢诗”是“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的一个途径)
3.C(A项错误的判断依据:“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B项错误的判断依据:“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C项正确的判断依据:“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D项错误的判断依据:“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 “囿”是思维的局限,不是深研。)
拓展阅读
雷雨·网·天地
题记:
三十年的恩仇,两代人的纠葛。
命运如网,死死缠绕住这些网罗其间的世间凡人,天地间的残忍充盈弥漫。
他们有罪么?他们无辜么?
上帝言:“我差你们去,如同羊入虎群。”
于是曹禺笔下,诞生人间如此种种。
繁漪:雷雨中的魅惑精灵
有人说她果敢阴鸷,有人说她魅惑野性,但无论世人怎样的爱恨褒贬,她却只是沉静一笑,任谁也看不到她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积郁烈火。
她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她是周萍的情人。一个柔弱的女子,却肩负如此的多重身份,可想而知她的撕裂与挣扎。然而,她这样的决绝却也正表明了她那“雷雨”般爆裂激荡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繁漪如是。
周萍:温室中一株精致的草
这是一颗柔弱的植物,随着暴风骤雨飘摇跌宕。也许它也有着细腻的根、葱郁的叶、甚至带有点淡淡清香的花,只是如此渺小得不为人知。每当看到东摇西倒的它,人们只有叹气,而他却悄悄收闭起花叶,唯有选择逃避。
周萍的选择是一种自赎,岂料用以拯救他的却是另一种更大的罪恶。人生即是如此,处处充满了悖论,而诚挚的感情和真心的忏悔招致而来的往往只是命运的无情嘲弄。
周朴园:天真的独裁者
坚毅和威严是他的外貌,虚伪和冷漠却是他的内心,自以为是控制住别人命运的人其实只是命运掌心的傀儡。暴雨的午夜,孤单的时间,这个即将失去一切的老人是否正在思念记忆中的往昔,那朵永远成为心结的逝水梅花。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家庭里,处处都是漏洞和陷阱。而愚蠢的朴园却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能尽在把握。愚顽得近于天真,虚伪得强装镇定,那么在最终一切毁灭后,也只能单留下他去苦尝辛酸。
鲁侍萍:高贵的母亲
灰暗的雪夜,只有她身孤影单,怀抱着一个儿子,思念着另一个儿子,被情人抛弃,把母亲气死。于此之时年轻的侍萍才真正开始了她一生的悲惨。“为什么不再次去死?不,我要活!为了活下去!”老天!这样的理由够不够充分简单?
侍萍的悲剧在于她是所有真相的唯一见证者。最终与儿女的别离,这位坚强的母亲承载了巨大的情感伦理双重压力,然而她还是决定由自己来承担一切罪,只不过这个时候她的理由已然改变——“为了他们能活下去……”
鲁贵:窥探隐私,以求一逞
窥人隐私,以求一逞——这是鲁贵的原则,也是绝大多数没有顾忌敢做坏事人的准则,为了享乐于物欲,他们拜倒在金钱之下。那万能而至高无上的物主,带给这世间怎样的寡言鲜耻与奴膝婢颜?
像一只老鼠一样窥探,像一条蛇一样静观,像一只猪那样贪婪。这是奴才们的生存准则,不能及时出击,只能被动遭罪。不能良心沦丧,只能自食苦果。他把一切都看得太过于物质和实在,正因如此,才有“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青春不再来”的处世箴言。只是那个雷雨的夜后,同样失去了一切的他还将会有怎样的生存体验。
鲁大海:海与火交融的偏狭
雷雨落下,融于川海。火山般爆裂的性格却搭配着大海的名字,这或许正是曹禺的本意,因为年轻才有希望,因此作者放了他走,逃离出这死气沉沉的大网。走得刚毅,走得决绝,走得及时而正确。
大海的心中是藏着偏狭的,同一切贫苦出身的孩子一样,他的心中天生就具备反叛破坏的力量,于是他敢指着鼻子骂老板父亲,扇大少爷哥哥嘴巴,拒绝四凤和二少爷周冲来往,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她是一个穷人的孩子……上学、念书,那是一个小姐的梦!”大海不信梦,他只相信贫富的差距,仇恨轻易导致偏狭。
四凤:爱一个人有什么错误?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怀着对爱情的期许,抱着对母亲的敬爱,努力、小心、谨慎的活,这样本没有什么大碍。但就是这些再正常不过的愿望,也在残忍的作者笔下风消云散。如果说爱情是一种奢侈的话,那么这个年轻健康的少女,为了它付出的代价实在过于沉重。
四凤是一朵尚未绽放就匆匆凋谢的梅花,她始终小心却难逃劫数,时时谨慎却终陷箍中。和繁漪相互试探的一场,这个看上去很美的女孩心计尤显老练,然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责难她呢?爱情对于哪一个少女来说,不是蛊惑心神的致命毒药?
周冲:这个夏夜里的一场春梦
如果在这八个人中找出一个无辜者,周冲必定首当其冲。年轻和幼稚本不是罪恶,但在阴郁的罗网之下,这却成为导致周冲丧命的罪魁祸首。曹禺先生早已说过:“周冲只是这烦躁多事的夏天里的一个春梦……有了他,才衬出《雷雨》的明暗。”然而我们梦醒之后呢?一切还不是只能重新陷入无尽黑暗。
周冲的出现多少总是有点不合时宜,他也总成为众人调笑轻慢的对象,但正是在鲁贵那污秽脏乱的家中,他说出心中“白云、蓝天、小船、风帆……”的梦想。看似可笑,我们笑后却无法不自愧感叹:嘲笑纯洁,说明思想已经污浊;漠视理想,表示精神开始颓废。病人有什么资格嘲笑健康呢?
单元写作
写作引导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基本知识
横向展开议论,是围绕一个观点,在同一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横向并列式结构的优点
首先,能使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议论文重在阐明道理,而要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显得有条不紊,多而不乱。
其次,从议论的力度和效果来看,采用横向结构往往能使议论气韵酣畅,有如重浪排阔,给读者造成强烈印象,从而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再次,议论时恰当合理地采用横向结构,能显示出作者在特定的思维范围内的不同指向的深度开掘,体现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
可以说,横向结构是应试作文写作中快速成文的有效方法之一。
使用横向并列式结构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要考虑分论点的轻重关系、主次关系、先后关系、时间关系。
其次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段首作中心句。
再次要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第四分论点角度要统一、不能交叉包容。
技巧点拨
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因果分析法
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就是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概念分析法
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条件分析法
这里的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此种类型主要从“怎么办”的角度来设立分论点。
如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在生活中应该留一道缝隙,那么,应该怎么去留缝隙呢?依此思路用横向结构写出作文的分论点。1)给自己留一道缝隙,轻松快乐的生活;2)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坦然面对失去;3)给子女留一条缝隙,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4)给他人留一道缝隙,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范文导引
以“时间”为话题写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的800字文章。
时间的厚度
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但能增加时间的厚度。
——题记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帝王将相,功过是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但山河依旧,昔人已去,他们都已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面对这些,我们不要感喟人生易逝、岁月难留,我们要能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民族英雄岳飞被害风波亭,年仅39岁,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偏安的多事之秋,刺上“精忠报国”,写下“还我河山”,高声吟唱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决心要直捣黄龙府,打得金人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如一朵开得正艳的花被狂风吹落,短短的生命却是浓缩的精华,较之碌碌无为空活百年的人,其时间岂只厚百倍!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年少的班超由于家境贫寒,只能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面对岁月的流逝,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该拥有的,人生纵使没有大志,也不该整天只抄抄写写。于是他将笔重重一掷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便演绎出了出使西域的传奇人生。而他所做的,就是朝着理想目标,时时刻刻把握着时间,付出行动。试想,倘使没有那一掷,历史便少了一段传奇,而班超纵使长命百岁,也只会一辈子哀叹人生无味。
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蒲松龄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屡试不中,生活贫苦,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面对一次次打击,蒲松龄从没放弃书写《聊斋志异》。好友劝他不要写小说,全心全意考功名,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要证实自己的价值。于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问世了。于是,一个失意文人终于懂得了怎样去把握人生,呈现生命的价值。
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将会抒写出人生的传奇!
【名师点评】
本文标题新颖,有内涵,行文中多处点题,紧扣中心。
作者在第一段就点明中心论点,然后使用“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的角度提炼出并列的三个分论点“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敢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结尾再次点明主旨,结构严谨,是一篇典型的横向并列结构的议论文。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中加红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笑靥(yàn) 瓦砾(lì) 霎(shà)时 刽(kuài)子手
B.嗟(jiē)怨 连累(lěi)谛听(dì) 汗涔涔(cén)
C.绣衾(jīn) 奇葩(pā) 吁(xū)气 哥哥行(háng)
D.信笺(jiān)神龛(kān)熨(yùn)帖 白泠(líng)泠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
B.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桨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是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C.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
D.梅家的一个年轻的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
3.(2018 天津河北区模拟)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写书人应做到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无疑需要作者有更高的水平,花更大的力气。而眼下难寻??????而有分量的作品。
②读书如“隐身串门”。要拜谒有名的作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扰了主人????,翻过几页就可登堂入室。
③把个人维权与国家尊严捆绑在一起,是超出个人维权范围的一种对??????的侵害。
④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A.简朴? ???清净?? ??法治?? ?目不窥园
B.简朴??? ?清静??? ?法制?? ?目不转睛
C.俭朴??? ?清净??? ?法制?? ?目不转睛
D.俭朴??? ?清静??? ?法治?? ?目不窥园
4.(2018-2018 大庆四中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B.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
C.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D.某种程度上,1986年播出的《西游记》已成为我们对吴承恩名著《西游记》最重要的理解途径,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成为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其中《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莎士比亚(14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居都只能是四折。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一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6—12题
(一)《雷雨》(节选)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 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走吧,别说了。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萍 (冲向大海,打了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还手,被仆人们拉住。
周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你!
仆人们一齐打大海。大海流了血。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
6.周朴园对周萍、周冲两个儿子分别说“不许多说话”、“你少多嘴”其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侍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一句的语言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个片断中有许多矛盾冲突,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泰坦尼克号》(节选)
外景 海洋
杰克和罗斯在眨眼的星星下漂浮。海水像玻璃,只有细微的起伏波动。罗斯确实能看到大海这面镜子上星星的反光。
杰克拧干她那件长大衣的水,把它紧紧塞在她双腿周围。他揉她的双臂。黑暗中他的脸呈灰白色。他们周边的黑暗中传来微弱的呻吟声。
罗斯 愈来愈安静了。
杰克 再等几分钟,他们需要一点时间去安排妥救生艇。
罗斯一动不动,只凝视天空。她知道真相。不会有什么救生艇了。她看见杰克背后的官员怀尔德已经停止不动了。他缩在他的救生衣里,像是睡着了。他已经冻死了。
杰克 我不了解你,可是我打算用强硬的措辞写一封信给白星条航运公司讲清这全部事件。
罗斯 我爱你,杰克。
他拿起她的手。
杰克 不……不要告别,罗斯。你别放弃,不能放弃。
罗斯 我太冷了。
杰克 你会摆脱困境的……你会活下去,你会生儿育女,看着他们长大成人,你会成为老太太后才死在暖和的床上。不是这儿,不是今天晚上。明白我说的话吗?
罗斯 我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
杰克 罗斯,听我说,听着。赢得那张船票是我有生以来遇到过的最好的事。杰克说话已经没有力气了。
杰克 船票把我带到你面前。我感激不尽,罗斯。我感激不尽。
他的声音由于冷而发颤,寒气进入心肺了。
杰克 你必须赏给我这个面子……答应我,你要活下去……你永远不会放弃……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怎样没希望……现在答应我,永远遵守诺言。
罗斯 我答应。
杰克 永远不放弃。
罗斯 我保证。我永远不放弃,杰克。我永远不放弃。
她抓住他的手,他们头靠头地躺着,现在安静下来了,只有海水的拍击声。
9.罗斯说:“愈来愈安静了。”请从上文找出一句话来解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罗斯说:“我爱你,杰克。”这句话有其丰富的言外之意,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节选部分是男女主人公诀别时的对话。
⑴面对死亡,男女主人公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杰克自始至终没有说“我爱你,罗斯”,但自始至终在表达对罗斯的忠贞的爱,他以什么方式表达的?罗斯又是以怎样的态度来接受杰克的爱的?(各用一句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用文中的一个短语给选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13.以“快与慢”为题目写篇议论文,要灵活运用横向模式展开议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A靥yè,C衾qīn,D熨yù。)
2.B(桨—浆。)
3.A(“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集中。)
4.B(A.搭配不当,把“观赏”改为“感受”或删除“的活力”C.介词宾语残缺,在“多元化”后加“的客观现实”;D.一是“六小龄童对我们并不陌生”主客颠倒;二是搭配不当,“成为了两代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不是“六小龄童”本人,应为“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
5.D(有的是四折一楔子。)
6.对周萍说“不许多说话”是害怕周萍吃亏,对周冲说“你少多嘴”是阻止周冲长他人志气;生怕儿子们坏自己的事。
7.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谐音的手法,表现了母子相见却不能相认的痛苦和对大儿子周萍极度失望的复杂心情。
8.鲁大海和仆人们──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矛盾冲突。
9.她知道真相。不会有什么救生艇了。
10.言外之意:我快不行了;永别了,杰克,让我们死在一起吧。
理由:杰克接着说:“不……不要告别,罗斯。你别放弃,不能放弃。”罗斯说:“我太冷了。”“我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
11.⑴他们没有畏惧死亡,而是坦然面对,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以爱的力量来激励对方活下去的勇气。
⑵杰克以美好的生的祝愿表达对罗丝的爱,罗丝则以坚定的生的许诺接受了杰克的爱的祝愿。
12.永远不放弃。
13.【优秀例文】
快与慢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说的是想成事切不可心急,要一步步慢慢来,“慢”是成事的基础。而今天,与之相反的“快”成了生活中的主流,出门尽是“高速列车”,上网用的是“网络快车”,肚子饿了吃的是“速食面”——快,否则你便会掉队。
如此说来,“快”与“慢”真的就是这般对立吗?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呢?其实,二者并不完全对立,我们既需要“快”的速度。也需要“慢”的细致,二者皆不可缺。
学习上快慢结合,张弛有致,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率。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学业负担的轻重无需多言。九科科目,科科不能落,九本课本,本本不能弃。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老师快马加鞭的讲课速度面前,最必要的就是快快记,用笔记,更要用脑记,语法、古文、公式、元素周期表,记得越快越好,谁记得快谁就跑到了别人前面,占据了优势。然而,当快快记下后,还要慢慢理解消化,脚踏实地,花足够的时间将基础打好,接受新信息时才能从容不迫。学习中有快有慢,合理地运用“快”与“慢”的方法,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工作上快慢结合,才能创造更高的价值。在讲求效益的今天,纵观国内知名企业,无一不以“快”为准则,快,才能抢占先机,快,才能占领市场,快,才能应万变,不至于被淘汰。快,固然可以创造财富,但,一味追求快速容易导致工作的质量下降,而有些工作,诸如食品卫生检查、机械加工等等偏偏是要求细致和功夫的。俗话说得好,“慢工出细活”,通常只有放慢速度才能有最好的质量。这又要快有要慢,不是矛盾了吗?不,不矛盾,只要合理调整时间,省去诸如闲聊等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正事留出更多时间,就能做到“快中有慢”,做到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快、慢二者若是合理地配合,便能创造更多财富。
生活中其他事情也要快慢结合,才能提升生活的品味。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平时的作业多得让你哭爹喊娘,天天拼了老命还险些做不完,突然某天各科均没布置作业,你坐在桌前反而觉得更加难受。其实生活也是这样,需要紧张、快速的工作或学习来绷紧我们的神经,充实我们的生命,这样生活才有了意义和价值。然而,当今的都市人似乎“快”过了头,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腾出时间给工作,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以“忙”为由放弃了书;越来越多的人力捧“小沈阳”却对《猫》和《天鹅湖》一无所知,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快”“俗”的风气。直到“闪婚”“闪离”“快餐爱情”这样的词汇流行时,人们才发现生活中太多的美好被忽略了,其实生活还应留出一部分闲暇,像品茶一样,慢慢品,才有滋味。生活要快,那样才会充实,生活要慢,那样才能品味人生。
快与慢,虽是一对反义词,却不是南极和北极,不是天与地,不是水与火,只要稍加调试,二者便会巧妙地和谐共存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正如篇首所言,我们既需要“快”的速度,也需要“慢”的细致,二者皆不可缺。
【名师点评】
本文较好地把握了快于慢的关系,采用横向结构。
文章先从现实提出疑问,提出中心论点,接着用“条件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即从“怎么样”和“为什么”的角度提炼出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另外,作者结合了大量的现代社会现象展开议论,很有针对性,说服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