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8讲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08讲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2 22:5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李清照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以及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理解所学词的内容,初步感受婉约词的特点;
3.学会鉴赏词的表现手法。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的词被誉为“婉约正宗”,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
写作背景
《醉花阴》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沉重高雅。】
《声声慢》
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搜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仇,压在她的心头。
字词汇总
盈(yíng)袖 纱厨(chú) 薄(báo)雾 乍暖还(huán)寒 把(bà)酒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醉花阴》
这是“闺怨词”,以主人公的身份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自己思念丈夫的愁苦心情。
《声声慢》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身孤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把握重点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
“半夜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是动作。作者好像在找昨日、找美好,甚至可以说找温暖,但寻觅无果,心里怅然若失。“冷冷清清”是环境。“冷清”已经寒气逼人,“冷冷清清”说明更加寒冷。从外到内一团寒气,既写出出境冷清,又写出心境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写感受,运用叠音,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写出来。每一个字都雷霆万钧,对内心来说都是重压,表达出内心的凄苦无告和沉痛凄厉。
这三句,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晚上本来就凉,风来得又急。再加上暮色昏沉,秋风悲凉,内心又有感伤,就更加抵挡不住了。写出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内心无法排遣的悲苦,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愁绪。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是用来传书的,是音讯的象征,本来就牵动人心。雁还是原来的雁,现在丈夫已逝,把书信传给谁呢?已经物是人非,大大加强了悲伤的力度。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憔悴损”很有力度,写出黄花枯零凋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高大而且枝叶繁茂,不能种植太多,它本身就是孤苦的象征。所以说,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因为愁的分量很重,程度很大,样式很多,所以用一个“愁”字似乎不够。结尾直接抒发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知识迁移
(2018 山东文登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一个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的中年妇女形象?请作出具体的分析。
2.古代词人运用多种手法来形容人的愁绪。如李煜《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与这两个名句相比,你是否认为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艺术效果上比它们更胜一筹,为什么?
3.(2018 浙江高考)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
参考答案
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日晚倦梳头”既是动作,也是一种寂寞悲凉心情的折射,“欲语泪先流”是写泪,看似平易,但用意精深,写出了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意思相近即可)
2.三个词人都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来形容愁绪,都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但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已经把愁物质化变为在江中可随水流不尽的东西。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可见李清照更胜一筹。
3.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拓展阅读
诗祭
陈敏
  尘土飞扬的人流中,颠簸的马车缓缓穿过垓下古战场。李清照揭开窗帘,她嗅到了风的气息。
  “到了,夫人。”随从们说。乌江亭下的渡口上,拥满了数以千计的逃难者。
  金帝国的金戈铁马、强弓利剑击碎了她的“浓睡”与“闲愁”,“冷冷清清”的李清照遁入了无数逃难者的行列。
  江面上笼罩着浓厚的阴云,流水呜咽着,如泣如诉。李清照孑然一身,漫步江岸,她似乎仍在寻寻觅觅。她找到了一位在江边渡船的老艄公。李清照询问:“今夜能否过江?”艄公答道:“不行,夜里是从来渡不过船的,只有风和日丽的白天方可过江,可这样的日子为数不多啊!很多年了,这江水好像从来没有平息过。”李清照追问原因,老艄公说:“唉,这都是因为楚霸王的阴灵不散,8000亡魂兴风作浪所致。”
  李清照低头倾听,她听见江水在唱着一首歌,一首飘忽在眼前这片古战场的空旷与荒凉中的挽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的血在乌江翻卷、吟唱,一直吟唱了1000年。临江而立,已经没有人能体味这首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歌,惟有她能够听懂。
  夜间,李清照来到山后一处颓败的古庙里过夜。庙的墙皮已斑驳脱落。借着灯光,李清照可辨认出门楣上的字迹“霸王祠”。这是个很小的庙宇,面对着江水,耸立在一块突起的岩石上,庙的四面长满了丛生的灌木。多年战乱,小庙早已断了香火,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蛛丝。借着残光,李清照看清了祠内供奉着的是一组霸王别姬的雕像。只见霸王伏案长吟,独特的“双瞳人”炯炯闪亮,虽然穷途末路,却依然英姿勃勃。他的左边立着那匹与他出生入死的乌骓马,右边是为他且歌且舞、仗剑引颈的虞姬。
  虞姬的雕像像磁石一样吸住了李清照的目光。莫非这就是传说中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迷蒙而又凄婉的眼神,娇小的下巴,视死如归的面庞真是惟妙惟肖。这个与项王风雨同舟、形影相随的奇女子,在为自己心爱的男人殉情的最后瞬间,没有一丝的痛苦和哀愁,有的只是坦然的情怀和幸福到骨子里的微笑。人世间至情如此,真不知比帝王身下的宝座要珍贵多少倍!
  李清照的眼睛湿润了。在仔细端详中,她觉得自己是那样地熟悉她,好像是千万次地见过她。她忽然发现这个虞姬是一面镜子,她从中照见了自己。“大王意气尽,贱妾奈何生!”李清照听到这首柔肠寸断的歌。
  黑暗越来越浓,江面上的风吹奏出呜呜咽咽的凄凉,江流翻滚,发出震天的嘶鸣。
  李清照的纤手滑过项王身上的每一片甲胄。黑暗中,她觉得自己是在触摸一团火——这是黑暗中陡然迸发起来的一团火,就是这团火,曾经从江东一直熊熊燃烧到阿房宫。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动昨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1000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想到此时此刻西子湖畔依然笙歌画舫、灯火明灭,临安王朝的酣梦残酒使李清照炽热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了起来,化作一股透骨的冰凉。
  山河破碎如亡夫赵明诚一路飘零的金石拓片纷纷扬扬;生灵涂炭似金人铁蹄下乌黑的烂泥。飞鸟群袭而自毁良弓,狡兔作祟而诛杀忠臣良将,大厦将倾啊,谁人独撑?
  李清照仰天一阵狂笑,尖厉的笑声划破黑幕,惊得庙宇下蛰居的蝙蝠扑棱着翅膀一阵乱撞。
  李清照跪倒在项王的神台上。此时此刻,她多么渴望这位神坛上的英雄能走下来,以横扫六合、气盖八方的气势北上中原,背水一战,一举扫除强虏,救民生于水火之中。
  李清照满腔的幽情别恨化作滴血的泪水连绵不断地流淌着,她伏在项王的雕像前,哭诉了整整一夜。
  项王啊!你这纯钢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而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东方开始泛白,李清照站起身来,拭干泪水,用尽全部力量,咬破玉指,在墙壁上疯狂地涂写起来,殷红的血迹凝成一首千古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自从霸王祠有了这首诗后,乌江不再呜咽,水浪为之平息,渡口开始日日渡人。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樯(qiáng)橹 输赢(yíng) 憔(jiáo)悴 玉枕(zhěn)
B.怆(qiáng)然 暮霭(ǎi) 锦(jǐn)书 舞榭(xiè)歌台
C.寻觅(mì) 盈(yíng)袖 萧(xiāo)条 销(xiāo)金兽
D.把盏(zhǎn) 留恋(liàn) 凝噎(yì) 寻常巷陌(m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淡酒 名信片 冷冷清清 梧桐细雨
B.薄雾 重阳节 瑞恼金兽 孤独寂寞
C.次第 倒计时 责无旁贷 玉枕沙橱
D.销魂 憔悴损 暗香盈袖 黄花堆积
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B.东篱把/酒黄昏/后
C.三杯/两盏/淡酒 D.梧桐更/兼细雨
4.下列句中加红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 永昼:漫长的白天
B.玉枕纱厨 纱厨:纱帐
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5.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1)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______整理。
2)李清照的婉约多为白话顺手拈来,______不落流俗浅薄,像是不思量中低声自语,字字清新。
3)被______了八百多年的名篇《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把一种掺和着血泪的家国之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A.搜集 却又 传诵 B.收集 但是 传诵
C.收集 却又 传颂 D.搜集 但是 传颂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字幼安,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是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之女,出身名门,擅长诗、词、书、画。
B.李清照以词名世,但其诗也很出名,如《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流传千古。
C.李清照的作品多散失,现存词集《漱玉词》一卷,为后人所辑,存词六十首。
D.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后期的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7.补写名句
1)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
3)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2018-2018 南宁二十六中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题。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①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
8.上篇“沈香断续玉炉寒”中的“玉炉”因何而“寒”?“寒”字有何深意?
9.“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简析下片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愁情的?
11.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什么作用?
渔家傲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有:徒有,空有。②三山:传说古代东方大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
12.认真揣摩“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结合全词,谈谈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3.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大多数词不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请简要分析具体表现。
(2018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4.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15.“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C(A项,“憔”读“qiáo” ;B项,“怆”读“chuàng”; D项,“噎”读“yē”。)
2.D(A项,“名”应为“明”;B项,“恼”应为“脑”;C项,“沙”应为“纱”。)
3.C(A项,薄雾浓云/愁永昼;B项,东篱把酒/黄昏/后;D项,梧桐/更兼细雨。)
4.C(将息:保养、调养)
5.A(“搜集”带有“寻找”的意思;“却又”除了表转折外,还强调了李清照“不落流俗浅薄”的特点;“传诵”是“传扬诵读”的意思,比“传颂”更符合语境。)
6.A(李清照字易安,“幼安”是辛弃疾的字。)
7.1)莫道不销魂,2)凄凄惨惨戚戚,3)死亦为鬼雄。
8.由于心情不好而无情绪添香,致使香消炉“寒”;一个“寒”字,深化了对内心情绪的刻画,突出了环境的凄冷(炉寒)与心境之痛苦(心寒)。 
9.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10.作者是采用铺叙日常生活的方法来写自己的愁的。看到院子里满地堆积的菊花,由于有愁而无心去摘取,挨到黄昏时分,忽又下起细雨,雨滴从梧桐树叶缝隙间不断的落下,观景的她心绪的哀愁悲凉透过雨景跃然纸上。最后用一个反问句收束全篇,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11.这是对前文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作者的愁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怎么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12.表现了李清照对自己虽有出众的才华,但在朝廷昏庸无能、国家前途黯淡的时刻却毫无用处的感叹。
13.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1)写梦中景象和梦中感叹;2)写到了传说中的“天帝”“鹏”“蓬舟”“三山”等;
3)想象十分丰富;4)意境极其开阔。
14.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15.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