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0讲 《拿来主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0讲 《拿来主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2 22: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2. 了解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辣、幽默的语言特点;
3.理解拿来主义含义及实质;
4.体会类比论证、比喻论证。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作家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背景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字词汇总
字音
冠(guān)冕(miǎn)堂皇  吝啬(sè )   玄(xuán)虚 蹩( bié)进
残羮(gēng)冷炙(zhì)  脑髓( suǐ )  孱(càn )头   自诩(xǔ)
词义
自诩:自我夸耀。诩,说大话,夸耀。
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课文中是反语。
吝啬:小气,应当用的财物舍不得用。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课文精要
理解主旨
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才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把握重点
【 拿来主义课文分析
拿来主义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提倡“拿来主义”,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送去主义”的表现是送古董、送画、送活人。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把中国的“送去主义”和狂妄自大的尼采做了类比,说明二者同样可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奉行“送去主义”将贻误子孙,使国家衰败,一针见血地指出“送去主义”的本质是“卖国主义”。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是鲁迅主张的“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是说要有思考,“放出眼光”是说要有鉴别,“自己来拿”是说要有选择。
应该怎样对待本国的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
鲁迅幽默诙谐地打了个比方,他把我国的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根据对“大宅子”的错误态度,鲁迅把他们分别叫做:孱头、昏蛋、废物。这三类人分别是指逃避害怕者、全盘否定者、全盘肯定者。
对“大宅子里的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占有、挑选,也就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在这里,鲁迅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式。“鱼翅”要吃掉,因为它是文化精华;“鸦片”要送药房,因为它益害并存;“烟枪烟灯”要送、要毁掉,因为它是文化糟粕;“姨太太”要走散,因为它是文化糟粕。 】
【 拿来主义 有关拿来
有关拿来
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一个新的高度。日本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就是“拿来主义”,而且不仅仅是在动画上面。客观地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拿来,做得最好的不是中国,而是日本。他们吸取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剔除了其中糟粕。
一直到现在,鲁迅的话还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拿来主义 课文总结
写作特色
1)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文章一开始写“闭关主义”,接着是“送去主义”,在历数“送去主义”不可取后,再提出“拿来主义”。一切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
2)运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的方法。
作者用“鱼翅”比喻文化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中益害并存的部分,用“烟枪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糟粕。这样,使文章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3)犀利的语言风格,高超的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才能。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讽刺中富于幽默感。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知识迁移
(2018-2018 福州八中期中)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1.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与发展。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
D.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参考答案
1.D(D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的看法。)
2.B(B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认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无据。)
3.A(A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再则,“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把两家学说搅在一起,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
拓展阅读
也谈“拿来主义”
小城
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曾针对文化和文艺,大声疾呼“拿来主义”,即要大胆西学东用。
21世纪的今天,“拿来”变得如此容易和普遍。大家都在不断地、毫不客气地演绎着“拿来主义”。有人把这种现象含蓄地称作“借鉴”,也有人毫不客气地命名为“剽窃”。
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术界。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剽窃抄袭成风,弄虚作假为常,巧取豪夺成性,欺世盗名为荣。不仅如此,学术抄袭已经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集体和集团行为,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被抓住和处理的清华大学刘辉、北京大学王铭铭、复旦大学李良荣、同济大学杨杰、汕头大学胡兴荣、上海交通大学的陈进等人只是九牛一毛。
关于学术腐败的问题,不少文章和论坛也深刻挖掘了其产生的深层原因,同时呼吁健全的法制和教育制度以及学术界人士的责任心、淡泊心和诚信品质。可是学术抄袭还是愈演愈烈,大有从燎原的星火演变成了汪洋火海的势头。
梁启超曾针对清朝学者呼吁素惯淡泊、与世无竞、终身于学的“寒士”。在学术领域逐渐商业化的今天,这种“寒士”如稀有动物一样濒临灭绝。试看身边的同事朋友,发文章做科研,十有八九是“借鉴”了别人的,而这种借鉴并非“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复制、粘连、改编、翻译,网络是如此好用。学富五车的大家们会大方的点出引言,做细注释,而那些“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主儿总是偷偷摸摸、含含糊糊、引而避之、鸠占鹊巢。
在西方学术界,如果被发现一次抄袭,肯定是被踢出学术领域永世不得翻身;而在中国的学术圈,被发现了或被指控了,作弊者顶多是丢了一些头衔,还是会在高校和学术界混的如鱼得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教授,剽了一本英语原著的三分之一著书立说。被发现后,学校为了保住系里的博士点,把他转到了英语系以避风头,后来此教授又出书一本,变本加厉抄袭了他人的二分之一。低下的人品和腐臭的学品在不力体系的庇护下生蛆长蝇,如果继续三缄其口,中国教育和严肃学术真的要在沉默中灭亡了!
我对娱乐圈和影视圈知之甚少,偶尔的观看和欣赏,也会遭遇不同程度的“拿来主义”。第一次看《好想好想谈恋爱》时非常激动,觉得影视圈终于出了电视精品了,那镜头和光线的切换,音效和环境的采用,精辟的对白和哲理性的讲述,四种不同女人对时尚、爱情、友情、生活、工作的阐释都令我欣喜不已。可不幸的是,《Sex and the City》撞到了我的眼球,它每一季好像都在嘲笑我这肤浅的骄傲。这是典型的超越借鉴的剽窃,因为所有关于《好想》的值得欣赏的因素大都来自这部美国电视剧。被逼问是否和《Sex and the City》有所联系的时候,导演刘心刚才提到借鉴了该剧,他强调了借鉴,说是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变。是啊,至少他是用汉语拍的。在剧前剧尾罗列那些演职人员的时候,怎么就不能用最小最不占空间的语言表明改编自《Sex and the City》呢?
韩剧的流行不仅带来了韩式服装和韩国菜的泛滥,还把韩剧模式、理念、风格灌输于中国影视界和大众心中。《白领公寓》《情定爱琴海》不仅采用韩国明星,还运用了韩剧的拍摄风格,典型的大特写镜头,精美的服装和画面,灰姑娘和富豪王子的痴怨爱情。情似神似,汉语版的韩剧而已。前两天中央一播出的泰国的《凤凰血》也未脱窠臼。
上周译了一篇关于“隐藏奢华”的文章,说到美国名人明星们之所以穿用商标和徽志不明显的名包和服装,就是因为这些名包和名牌时装的赝品和模仿品充斥了美国各大商店。这些所谓的“名牌”的拥有也因为普遍而失去独特和尊贵。
2005年美国时装周上展出了蓬蓬裙,不久之后,中国的大街小巷就遍布穿着蓬蓬裙的妙龄少女或中年少妇;绿色是去年的流行色,于是这种为众人长久冷落的颜色开始从点到面地扩散:几乎所有服装,裤子、裙子、体恤、夹克、裤兜的边缝、袖口的褶皱处纷纷挂上了绿色——草绿、淡绿、蓝绿、深绿、军绿等等。真是穷尽了绿的内涵。
当然,时尚、服饰等流行因素的散播、模仿和学术界、文艺界的抄袭剽窃不可同日而语。它们引起的官司也相对少的多。
这是个信息时代,只需要10分钟的时间,艾美奖上的时装和珠宝展示就可以把流行理念和时尚元素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个信息世界,只需要鼠标一点,你就可以搜集到想要的信息,复制自己需要的内容。这是个粘贴、仿制、改编、模仿的时代。“拿来”如此容易,如此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这类的“拿来主义”,不需要大力提倡了,需要的是合理的限制和管理。
巩固练习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红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自诩(xǔ) 脑髓(suǐ) 勃然(bó)
B.孱头(chàn ) 羡慕(xiàn) 冠冕(guān)
C.徘徊(huí) 国粹(cuì) 摩登(mó)
D.吝啬(sè) 蹩进(bié) 给与(gěī)
2.(2018 泗县二中期末)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集思广益 鞭长莫及 夙兴夜寐 敛声屏气
B.变本加厉 秣马厉兵 良莠不齐 再接再厉
C.各行其是 枉费心机 焕然一新 闲情逸致
D.刻不容缓 欢心鼓舞 迫不及待 良晨美景
3.(2018 天津河北区模拟)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写书人应做到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无疑需要作者有更高的水平,花更大的力气。而眼下难寻??????而有分量的作品。
②读书如“隐身串门”。要拜谒有名的作者,不必事前打招呼,也不怕扰了主人????,翻过几页就可登堂入室。
③把个人维权与国家尊严捆绑在一起,是超出个人维权范围的一种对??????的侵害。
④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A.简朴? ???清净?? ??法治?? ?目不窥园
B.简朴??? ?清静??? ?法制?? ?目不转睛
C.俭朴??? ?清净??? ?法制?? ?目不转睛
D.俭朴??? ?清静??? ?法治?? ?目不窥园
4.(2018 无锡四校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多样性的认识,唤起公众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热情。
B.黄兴国市长说,天津正积极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大力开展“四清一绿”行动,通过持续努力,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C.许许多多地方的部落,因为不愿跪着把神圣的泥土撒上天灵盖,就成批成批地被杀戮了。
D.《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战国时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 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5.(2018 福建八县一中期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说精通散打的尹喜平从警卫员到领导干部有其“独到之处”,那么其_______之猖狂并将散打技艺用于官场打击对手、抬高自己之上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②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3日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_______,将使日本朝着危害亚洲、危害世界,甚至危害日本自身的危险方向越走越远。
③“一把手综合症”的最基本症状是_______,大体可以用“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来概括。
A.独断专行?? 飞扬跋扈???? 一意孤行
B.飞扬跋扈?? 一意孤行? ?? 独断专行
C.一意孤行?? 飞扬跋扈???? 独断专行
D.一意孤行?? 独断专行???? 飞扬跋扈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若干。
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7—13题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7.这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举例和比喻论证 C.举例和类比论证 D.比喻论证
8.本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最后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义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986年8月21日)
10.本文中作者所提出的“拿来主义”与鲁迅先生所提出的“拿来主义”含义是否一样?为什么?
11.文章第四段中说“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最后又说“贡献于全人类”,请简要分析这两种说法之间的关系。
12.“‘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认为我们要强调“拿去主义”?
13.本文与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A(孱càn;徊huái;给jǐ。)
2.D(心---欣 晨---辰)
3.A(“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目不转睛”形容注意力集中。)
4.B(A 项,“目的”和“旨在”重复。C项,主谓搭配不当,“部落”“跪着”“被杀戮”错,应在“部落”后补“的人”;D项,最后一句偷换主语。)
5.B(飞扬跋扈:①骄横放肆,贬义;②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中性词。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独断专行:只凭自己意志行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第一句中 “猖狂”,可见应使用“飞扬跋扈:”;第二句中,应是日本人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将造成严重后果。应该用“一意孤行”;第三句中,“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应属于“独断专行”。)
6.D(《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7.D
8.第一种人:“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第二种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第三种人:“接受一切”“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9.“占有,挑选”,即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0.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中的“拿来主义”是指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是指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中的“拿来主义”是针对“拿去主义”而言,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针对“送去主义”而言。但从实质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11.如果我们能够“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我们才能够谈“贡献于全人类”;如果我们不能“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也就谈不上“贡献于全人类”。目前,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很有限,我们就必须“拿来”,并作艰苦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我们的文化,以“拿去”给全世界,贡献于全人类。(意思对即可)
12.(1)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2)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3)中国当代文化艺术虽有成就,但与西方相比发展较慢,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
13.本文语言朴实平和,娓娓道来。而《拿来主义》却言此意彼,语锋犀利,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