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4课《紫竹调》 教案 湘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4课《紫竹调》 教案 湘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8-24 08:4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紫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类。
2、能够记住《紫竹调》的音乐主题,便能感受民乐独奏的韵味和魅力,并参与《紫竹调》“加花”技法的创作,发展自身的创造力。
重点与难点:
听赏《紫竹调》“加花”的创作与表现。
教具准备:
堂鼓、二胡、云锣、笛子、梆子、投影仪、VCD等。
教学过程:
1、看一看,玩一玩,听一听。
同学们注意到你们面前的一些乐器,请拿在手上,该吹的吹,该敲的敲,该弹的弹。大家看一看,玩一玩,听一听,还可以互相换着玩。玩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观察,一会儿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些问题。
2、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你能告诉大家你手中拿的是什么乐器,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3、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只要我们多听一些民乐独奏曲,我们就能熟悉它们的声音。下面,我们要听赏的这首曲子,是一支江南丝竹名曲,叫《紫竹调》。请大家静静听赏,细细品味,充分体验音乐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情景,请同学们记录一下,这支乐曲由几个段落组成,说出每一段分别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一遍全曲)。
师:
(1)描绘一下你从乐曲中感受到的情境,或体验到的情绪。
(2)乐曲分段与演奏乐器。
4、复听片段(主题、笛、二胡)。
(1)视唱主题。
先播放主题音乐一至二遍,然后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视唱曲谱,用“啦”字唱。
(2)复听笛子,二胡片断,引导学生注意它与主题的不同之处。
5、学生答后,教师总结:
听一遍大家听出来了,笛子演奏与二胡演奏的曲子跟主题曲是有些不同,表现在笛子、二胡演奏时,曲谱变繁密了,它们都在主题的基础上加了许多音进来,这就是民乐演奏的一种传统技法,叫“加花”。你们试一试吗?
6、创作与表现。
(1)启发:哦,原来“加法”是这么回事,挺容易的,咱们也来试一试。6.1 53加花变成了3561 5653又可变成6561 5653,咱们还能把它怎样加以变化呢?
(2)试一试:教师选择、设计几段谱子,学生自由创作,填写“加花”变奏的旋律,每组编2-3小节,然后组成一条旋律。
一组:6.1 5 3︱ 6.1 5 3 ︱
二组:2.3 216︱ 1-︱
三组:3 1 6 5︱ 3.5 6 1︱5-︱
(3)听一听:(表现)。
师:这是咱们自己编的曲子,大家来试一试,看好不好听。
7、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我们见识许多中国的民族乐器,它仅仅是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了解的开端,许多宝贵的音乐遗产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探索,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期盼着我们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