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4.2凝华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凝华 单元 12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解释常见的凝华的现象。理解自然现象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 认识凝华现象,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本节课内容较少,可以将所学各种物态变化认识、比较,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将知识系统化。
难点 解释生活中的凝华现象。要弄清开始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是属于何种物态变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问题引入】二十四节气中有个“霜降”,意为到了这个节气就开始有霜了,有人说霜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霜果真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吗?(引入新课) 引起学兴趣。
讲授新课 认识凝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为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凝华放热。 碘的凝华:在探究碘的升华实验中要对碘进行加热,因为碘的升华需要吸热,可以加快升华的速度,思考问题:若停止加热将看到什么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展示】 冬天窗户上出现的冰花,“雾凇”,冰棍外表的“白霜” 【提问】冬天窗户上出现的水珠或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为什么? 【归纳】水珠或冰花总是出现在温度较高的一侧。 【拓展】人工降雨的过程 干冰进入云层升华→吸热使温度骤降,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成小水滴)→ 小冰晶下落过程熔化成雨滴【提问】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能解释什么原因吗? 【总结】霜是水蒸气在较冷的环境中凝华形成的。 【拓展】你还知道其他自然现象的成因吗?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讨论与云、雨、雪、露等有关的物态变化 【提示】正确判定物态变化需要认识物质的初始状态与末状态。 【学生回答】紫色的碘蒸气逐渐小时,在烧瓶内壁上附着一层固态的碘,可以得出结论,碘蒸气冷却时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学生讨论】水珠或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或者凝华成小冰晶。 【学生讨论并回答】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冰晶。气温较低时水蒸气才会凝华,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因此霜前冷; 下雪后,雪熔化或升华,吸热,所以雪后寒。 【小组讨论回答】 用竞争激起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解题能力。 通过对凝华现象的分析,师生合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身边自然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拉近了物理学科与生活的距离。
课堂小结 【归纳】云液化或凝华 雨液化、熔化 雾液化 露液化 霜、雪凝华 通过典型习题的解答,清晰的梳理出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
板书 12.4.2 凝华 二、凝华 1.定义: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2.生活中凝华现象冬天,在玻璃窗的内表面会有冰花。 “雾凇” 冰棍外表的“白霜”灯泡内钨丝升华后凝华 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4.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