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首 页
课题 《落花生》 主备人 冯秀娟 葛艳 教学 课时 2 授课 时间
学 情 分 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就这篇课文而言,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循循善诱,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架起学生学习跟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会体会生活当中蕴含的哲理。
课 标 要 求 掌握本课的生词,能正确抄写课文。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的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 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 材 分 析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利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能抓住关键词语和对比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1、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2、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写法,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学具 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提前查找花生果实形成过程的资料
使用教材 构想 本课力求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并交给方法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品析 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以及行文的好处、妙处,使学生真学、 真想、真收获、真提高。
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语: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植物。 谜面:根根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出示花生实物,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又叫落花生。 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 (因为在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 3、导入新课: “落花生”既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又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词。 出示词语: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收获、榨油、爱慕、分辨、体面、茅亭、半亩、可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3、教师提问: (1)这四件事情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2)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使用大量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4、教师总结: 这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我们平时写作时也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板书: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哪几件事? 二、赏析3---15自然段,学习花生的品格,感悟做人的道理 1、教师发问:下面我们直奔本课主要部分3---15自然段,边读边想,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围绕花生谈了些什么内容? 2、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 (板书:味美 可以榨油 便宜 ) 3、相互交流,探究重点内容 (1)教师质疑,了解花生的可贵 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父亲是怎样谈花生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师: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呢? (3)教师小结:由此可以看出,花生不求外表,只求有用的品格。 4、赏析12、13自然段 (1)质疑:课文读到这里,父亲仅仅是在谈论花生吗?父亲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2)课件出示13自然段,理解 “体面”及句子的意思。 (3)引读,感悟: (4)联系实际理解“有用的人”,并举例。 (5)教师小结: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不起眼,但对社会很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 (6)现在大家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 “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三、总结写作方法 这篇文章谈论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的美,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这没有什么不对的,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十自然段。 2、给下列词语注音: 收获( )、榨油( )、爱慕( )、分辨( )、体面( )、茅亭( )、半亩( )、可贵( ) 学生猜谜:花生 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自读词语,相互正音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学生自读课文并找相关段落 汇报成果 学生合作讨论后交流汇报: (1)“议花生”这部分让作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2)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所以详写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用笔划出相关语句 学生汇报 学生边读边想,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通过对比,让我们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学生自主思考,汇报交流: 父亲在教育孩子们要做有用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人要做……不要做…… 生回答: 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把自己落花生的品质作为自己一身的追求,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通过猜谜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了解作者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给学生充分的预习交流时间,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本环节意在自己动脑获取知识的能力。为课堂合作探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回顾全文,让学生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花生内在品质的能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做人的道理。 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做人应有的品质。
板书 落花生 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物 (略) (略) (略) (详) 喻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人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