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7 斜面的作用 说课课件(29张PPT)+说课稿+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7 斜面的作用 说课课件(29张PPT)+说课稿+素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9 16:27:47

文档简介

《斜面的作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斜面的作用》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它处于课标四大领域中的工程与技术领域,是本单元所介绍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目的在与让学生明白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1、什么是斜面。2、斜面有省力作用和斜面的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的特点。3、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学情
已知的:
1、学生已经知道了杠杆和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为今天的内容作了铺垫。
2、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理解能力。
未知的:
1、大部分学生都见过“斜面”,但是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对于这个知识存在着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
2、六年级学生缺乏对事物进行全面描述的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2、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过程与方法:
设计制订一个“斜面是否省力”和“怎样的斜面更省力”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体会科学知识的巨大作用。
工程与技术
通过实验探究与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省力原理应用于生活,方便于生活。
【教学重点】
知道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在实验中注意变量的控制,并会分析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改进
实验原型不足之处:
实验一里面学生搭建的斜面稳定性不好,不利于实验操作。
实验二里面学生在拉测力计时,用力不均,很难做到匀速。
实验二里面学生搭建的斜面坡度不好调节,浪费时间,实验数据不准确。
其改进如下:
用多孔支架搭建斜面,比用木块和木板搭建的斜面稳定性更强。
(2)在同一个装置中完成测量沿斜面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和直接提升物体所用的力,便于学生进行比较。
(3)定滑轮的使用,学生实验时用力大小相对均匀,实验数据更精确。
(4)多孔支架的使用使斜面坡度调节更方便,节约时间,更快的得出实验数据。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主要是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构建学生的科学概念。
生活中,你见过这样装货物吗?在哪见过?(课件出示)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引入课题。
感知斜面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可以猜测运用斜面拉东西比直接用手提要省力,为了验证,可以自己找器材,也可以借用实验室器材,自己想办法。
为了验证猜测,我们进行实验一:把木板搭在支架上,形成斜面。把物体直接挂在垂直的测力计上,就可以准确的得出直接用手拉物体的力;再通过斜面上的滑轮,拉动物体,得出沿斜面拉物体的力。
通过学生对比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斜面省力,从而验证了我们的猜测。

大家可以观看我们学生做的实验的小视频,从这个视频里面可以看出这个实验解放了学生的双手,方便了过程,我来现场演示与大家分享。
这个实验从情境――问题――猜测――质疑这样的设计目地展开的,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3)探究斜面省力的原理
现在我们明白了,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那么,怎样的斜面省力最好呢?斜面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可以猜测斜面省力与长度、高度有关,为了证实我们的猜测,从而进行两组对比实验。
首先研究斜面省力与长度的关系,在这个实验里面,高度是不变量,依次改变斜面的长度:把木板搭在同一个高度,转动手柄,分别用测力计量出三次沿斜面(三次改变长度)拉动物体的力,对比分析数据,得到结论:高度一样,斜面越长,越省力。
再次研究斜面省力与高度的关系,在实验里面,长度是不变量,依次改变高度:把木板分别搭在支架的三个不同的高度上,慢慢的转动手柄,测出沿斜面拉物体的力,对比分析得出结论:长度一定,斜面越低,越省力。
大家可以观看我们的学生做的实验,从视频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出,得出精确的数据,同时我给大家现场演示。
通过这几个实验,分析对比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的得到: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
这两个实验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这样的设计目地展开的,充分的显示了科学的核心素养。
(4)强化新知,扩大认知
例举几个我们生活中用到了斜面的例子,比如说:
螺丝钉的螺纹、“S”型的盘山公路、儿童滑滑梯、斧头、菜刀、楼梯等,在学生演示盘山公路的时候,需要强调虽然省力,但是路程变长了。
(5)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分析实验,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怎么样去利用它?让学生明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六、说教学评价
1、利用多孔支架使坡度的变换更加灵活,实验更具准确性。
2、利用多次对比实验来得出实验结论,形象直观,增加了可信度。
3、利用同一个装置来得出两次实验的结论,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更加的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