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各2分,共26分)
1.(2019春?亭湖区校级期中)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盐城一年中最高气温最接近于( )
A.10℃ B.30℃ C.40℃ D.60℃
2.(2019?西山区二模)下列估测结果中,最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为50cm B.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7℃
C.一个新鲜鸡蛋的重力约为0.5N D.中学生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2s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天气酷热,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 )以上。
A.0℃ B.20℃ C.40℃ D.60℃
4.(2019?常州)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5.(2019?包河区二模)炎热的夏季,在无风的环境中,剥开冰棒纸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的甲、乙两幅图描绘冰棒周围冒“白气”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凝华现象
B.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C.图甲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升华现象
D.图乙描绘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6.(2019?荆门)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
C.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
D.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
7.(2019?天水)一提到“雾凇”,许多人总会联想到东北地区,其实甘肃省的一些地区也会遇到这个现象。如图为天水出现的“雾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淞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雾凇和冰的形成过程一样
C.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D.雾凇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8.(2019?南京)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9.(2019?辽阳)下列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10.(2019?孝感)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内表面
C.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 D.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11.(2019?宜宾)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图中各图是小丽拍摄的生活美景,其中属于液化的是( )
12.(2019?宁波模拟)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13.(2019?扬州)《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
二.多选题(共1小题,各3分,共3分)
14.(2019?崂山区一模)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在t时=14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三.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5.(2019?庆阳模拟)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示数是 ℃。
16.(2019?北京)在研究某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时,持续加热该物质,记录并描绘出了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17.(2019春?红河州期末)如图所示,餐厅中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把手烘干,这里使水分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水的温度和加快了水面的 。有一种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就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时,才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18.(2019?昌图县模拟)冬季汽车的车窗和后视镜上,常常会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现象结霜,干扰司机的视线。许多汽车的车窗和后视镜上都装有电热丝,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可以使得霜发生 或 现象,可以达到很好的除霜效果。
19.(2018秋?丰城市期末)有一支不准确的温度计(刻度均匀),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稳定时为﹣5℃;将它插入沸水中(1标准大气压下),示数稳定时为105℃.若将它插入某杯水中,示数稳定时为28℃,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这个温度计有一个温度是准确的,此温度是 ℃。
20.(2018?成都)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1.(2019?泸州)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有三个小实验:甲为敞口烧瓶内装有保持95℃的热水来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乙为用装满水的杯子和盖着的薄塑料片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丙是充有一定量空气的气球。当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请你推测:甲实验中的热水会 ;乙实验中薄塑料片会 ;丙实验中气球的体积会 。
22.(2019?连云港一模)探究“水凝固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实验装置如图甲,试管中装入水,烧杯中装入盐水冰,从而可以完成实验,由此可知水的凝固点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盐水的凝固点;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此时水温度为 °C;根据实验得到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在2﹣3.5min内试管中物质内能 。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其中作坐标图各2分,共21分)
23.(2018?海丰县模拟)图甲所测铁棒的长度为 cm,图乙秒表的读数为 s,图丙体温计的读数为 ℃。
24.(2019春?呼和浩特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海波的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的目的 。
(2)乙图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熔化的图象,由图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体处于 态(选填“固”、“液”、“固液共存”),整个熔化过程用时 分钟;
(3)晶体熔化的特点是 。
25.(2019春?霍林郭勒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甲是“探究萘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每隔5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在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萘的温度为 ℃。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15min时,萘处于 状态。
(4)30min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
26.(2018秋?惠山区校级期末)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填“A”或“B”);
(2)安装好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
(3)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①在第7min小明忘记记录数据,此时的水温应为 ℃,若温度计测量无误,说明此时大气压值 (填“>”、“<”或“=”)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图 (填“C”或“D”);气泡上升到水面后破裂释放出来的气体主要为;
③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温度并记录数据,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发现小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侧,则原因在于小红的读数比小华 (填“早”或“迟”)。
五.解答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27.(2018秋?金牛区期末)如图中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2)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3)小明和小红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丙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回答:
①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
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要不断 热量,温度 ;
③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m2(选填”>”、“<“或“=”)。
28.(2019?德州一模)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3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4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
(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 。
(6)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7)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
29.(2019?达孜区校级一模)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上周日,学校组织八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八年级(3)班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口很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探究这个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
表一
水壶中的水量
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表二
水壶中的水量
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
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①水量比较少(半壶水);②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其中的“白气”是 ;“白气”的形成先后经过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将 。
(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D、平静状态下,人在1min内呼吸25次左右,则平均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3s,故D符合实际。
故选:A。
3.【解答】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是黄色、橙色、红色,级别依次增加。
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故选:C。
4.【解答】解:常温常压下氮是气态的,将牛奶杯内倒入液态氮,液态氮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为小水滴。
故选:D。
5.【解答】解: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为小水滴,即“白气”;由于小水滴的密度大于空气,故“白气”应向下运动。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解答】解: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
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故选:D。
7.【解答】解:A、“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A不正确;
B、冰是液态水凝固形成的,与雾凇的形成过程不一样,故B不正确;
C、“雾凇”是固态的小冰粒,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D、凝华放出热量,因此雾凇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甲图中试管中的冰放在装水的烧杯中,冰会在试管内吸热熔化;图乙酒精灯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固态碘吸热升华;升华是指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液态这一中间状态,故碘没有经历固态到液态的过程。
所以,题干中(1)说法错误,(2)说法正确。
故选:B。
9.【解答】解:A“白气”是壶口喷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铁水浇铸成零件,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此过程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凌融化,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此过程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答】解:
ABC、在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形成雾气,故AC错误,B正确;
D、打开除雾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车窗玻璃就清晰了,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解答】解:氮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所以液氮倒入容器后迅速吸热汽化,导致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解答】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4.【解答】解:
A、由图象知,BC段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结束,为物质的熔化过程,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A正确;
B、在BC段为物质的熔化过程,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由图象知,该物质从第12min开始凝固,到第15min结束,为物质的凝固过程,所以在t=14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该物质凝固时对应的温度是45℃,所以其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ACD。
三.填空题(共8小题)
15.【解答】解:由图知: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所以其分度值为1℃;
温度计的示数向右越来越大,所以是零上,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28℃。
故答案为:1;28。
16.【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80℃。
故答案为:晶体;有熔点。
17.【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所以它能很快把手烘干;
乳白色的固体物质,在250℃开始熔化,直到温度升高到300℃才熔化完,说明固体物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点,此物质是非晶体。
故答案为:空气流动速度;非晶体。
18.【解答】解:冬季汽车后视镜或车窗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车窗和后视镜上的霜吸收热量,可以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成水,或由固态直接升华成为水蒸气。
故答案为:凝华;熔化;升华。
19.【解答】解:①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②温度计显示温度为28℃时,水的实际温度℃×[28﹣(﹣5)]+0℃=30℃;
③若这支温度计测量水温度时,其示数与水的实际温度相同,即此时温度计是准确的。设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t℃,
则有℃×[t﹣(﹣5)]+0℃=t℃,
解得,t=50,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50℃。
故答案为:30;50。
20.【解答】解: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21.【解答】解:当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罩内空气减少,大气压强减小,
甲实验中,因水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强的减小而降低,所以95℃的热水会沸腾;
乙实验中,因大气压强减小,大气压强支撑不住水的重量,所以薄塑料片会下落;
丙实验中,因气球外的大气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内部压强会远大于外部压强,所以气球体积会变大,直至爆炸;
故答案为:沸腾;下落;变大。
22.【解答】解:探究“水凝固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时,实验装置如图甲,试管中装入水,烧杯中装入盐水冰,从而可以完成实验,说明盐水冰的温度低于水的凝固点,由此可知水的凝固点 高于盐水的凝固点;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0℃,此时水的温度是2℃;
根据实验得到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丙,物质凝固是放热,内能减小,在2﹣3.5min内试管中物质内能减小。
故答案为:高于;2;减小。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3.【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以0.00cm作为“零”刻度,物体末端对的刻度是62.00cm,因此木块的长度为62.0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一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4min,显示的是3min=18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8.7s=228.7s。
(3)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示数是38.3℃;
故答案为:62.00;228.7;38.3。
24.【解答】解:(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这种加热方法是水浴法;
(2)由图象可知,BC段海波吸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整个熔化用时12min﹣6min=6min。
(3)在熔化的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1)使海波受热均匀;水浴法;(2)晶体;固液共存;6;(3)吸热但温度不变。
25.【解答】解:(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70℃上面第0个小格处,读作70℃;
(2)用描点法画出水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
(3)由图象知,萘在15min时,萘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由图象知,25min熔化完成,30min后继续加热,萘的温度会升高。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70;(2)见上图;(3)固液共存;(4)升高。
26.【解答】解:(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目的是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其温度为68℃;
(3)①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温度也是99℃;
②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D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C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
③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温度并记录数据,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并且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发现小红的图象在小华的左侧,小红所绘的温度比小华所绘的温度高,则原因在于小红的读数比小华要迟一些。
故答案为:(1)B;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2)68;(3)①99;②C;③见上图;(4)迟。
五.解答题(共3小题)
27.【解答】解:(1)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液化;
(3)①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②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需要吸热,才能保持沸腾,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③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t0),当△t相同时,小红的需加热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小红的水的质量多。则m1<m2。
故答案为:(1)相平;(2)液化;(3)①98;②吸收;保持不变;③<。
28.【解答】解:(1)细心读图可看出,温度计的液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这是不允许的;
(2)从图中能看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此时液体的沸点低于100℃,所以此时外界的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液体沸腾的特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4)水在沸腾时,各处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由图4所示两图可知,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从造成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入手可以知道,减少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盖、调大酒精灯的火焰等方法。
(6)A、图象温度一直升高,没有温度保持不变这一特点。故不符合水沸腾特点;
B、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不断吸收热量,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象B是水沸腾的图象。
C、此图象表示温度开始下降,然后温度不变,故不符合水沸腾特点;
D、此图象表示温度在不断下降,故不符合水沸腾特点。
故选B。
(7)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故答案为:(1)温度计接触烧杯底部;(2)98;<;(3)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4)(a);(5)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盖、调大酒精灯的火焰等方法;(6)B;(7)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液态小水滴;汽化;液化;
(2)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不变;
(3)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时,壶的上半部分金属壳的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所以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