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世界古代史教材教法 课件(1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世界古代史教材教法 课件(15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4 22:5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8张PPT。世界古代史部分 教材教法 2019.5.17人大附中
杨园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课程标准: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具体要求:
结合埃及的地理环境和金字塔的修建,说出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结合《汉谟拉比法典》的典型条文,说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说出种姓制度的内容,讲述佛教的创立和基本教义,合理想象古代印度社会的状况。北师大版部编版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 柴尔德(GordonChilde,ManMakesHimself,1936)提出文明十要素:城市定居
劳动力的社会分工
剩余产品的集中
阶级结构
国家组织大型公共建筑
远距离贸易
大型艺术
文字
数学、几何学、天文学早期文明
苏美尔文明(约公元前4500-2000年):两河流域
埃及文明(约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525年):尼罗河流域
埃兰文明(约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39年):两河流域东面
印度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300-1300年;成熟期为约公元前2600-1900年)
米诺斯文明(约公元前2000-1500年):海洋
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1600-1100年):海洋
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黄河流域
商文明(约公元前1600-1100年):黄河流域
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埃及是埃及人从尼罗河获得的土地和赠礼。”
——希罗多德:《历史》2.5.1尼罗河泛滥有规律;
正合农时;自然灌溉尼罗河泛滥与古埃及的农业时令《哈皮颂歌》哈皮(尼罗河),我赞美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哺育着黑土地
(埃及)。
自黑暗至白昼,你来临得悄然神秘!
你的信众讴歌你!
你浇灌着拉神(阳光)创造的园地,
你令一切牲畜有生息,
你滋润了干涸的沙漠,
永不枯竭的你!
……
你是鱼儿的主宰,
你的洪水时节又令鸟儿南飞,
无一在暑热中栖息下来,
你创造了小麦,
你制造了大麦,
你让神庙得到了丰盈的祭拜。
如果你停止了辛劳,
一切生灵都将凋零衰败。
……古代埃及史的分期:法老世代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4000-3100年)
早王朝时期(第1-2王朝,约公元前3100-前2686年)
古王国时期(第3-6王朝,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
第一中间期(第7-10王朝,约公元前2181-前2040年)
中王国时期(第11-12王朝,约公元前2040-前1786年)
第二中间期(第13-17王朝,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
新王国时期(第18-20王朝,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
第三中间期(第21-25王朝,约公元前1085-前664年)
晚期(第26-31王朝,约公元前664-前332年)
依据公元前3世纪埃及祭司马涅托(Manetho)《埃及史》王国领土基本固定美尼斯大帝纳尔迈调色板图特摩斯三世埃及黄金时代的奠基者落日的余晖拉美西斯二世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条约“银版合约”“该条约是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和赫梯帝国哈图西里斯三世为建立彼此之间永久的和平和友好的兄弟关系达成的。从今天开始,他和我之间以及我和他之间将永远和平!”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二、埃及的遗产——金字塔和木乃伊金字塔的修建金字塔是自古王国时期起,埃及国王的一种坟墓形式。
古埃及的金字塔现存约80座,是在第3王朝到第二中间期末期间修建的。
大都分布于古都孟斐斯附近尼罗河西岸。近年来在古都底比斯也发现一座小金字塔。
到新王国时期,国王已不再修金字塔,而是采用开凿岩墓的办法。乔赛尔层级金字塔第一个建筑金字塔的是第3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乔赛尔(Djoser)。
他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伊蒙霍特普(Imhotep)为他设计一个坟墓。
他最初建造出来的仍是一个巨大的石结构的马斯塔巴(mastaba),地点在萨卡拉;后又在其上加上了五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
这就是著名的乔赛尔层级金字塔,高61.2米。斯尼弗鲁金字塔第4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斯尼弗鲁(Snefru)时期是从层级金字塔向角锥体金字塔过渡的时期。
他建造了3个金字塔。第一座建在麦杜姆(Maidum),开始时也是座层级形,后将各层台阶填平,成为一个角锥体金字塔。
而后他又命人在达赫淑尔(Dahshur)为他建造一座真正的角锥体金字塔。但因设计上的失误,在建到一半时发现坡度太大,以至不得不在半途中突然收缩,成一弯曲形(或称菱形)金字塔(弯曲金字塔)。
他对此不满意,便又命人在达赫淑尔建了第另一座真正的角锥体金字塔(北金字塔/红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国王胡夫(Khufu,希腊人称之为齐奥普斯,Cheops)所建,地点在今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基泽(Giza,Memphis附近)。
设计师为胡夫的兄弟海米昂(Hemon/Hemiunu)。
该金字塔高146.5米,底边每边长230米,用石头230万块,每块平均重约2.5吨。
此金字塔的墓室原建在塔底,后改建在墓的中央。入口在塔身北面距地面13米处,用巨石砌成三角形,意在使塔身重量分散而不致使其塌陷。
据希罗多德,此金字塔共用30年才建成,其中头10年用于修建运石头的路和修建地下墓室;塔身的修建历时20年。哈弗拉金字塔 孟考拉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旁还有他的后继者哈佛拉(Khafre)和孟考拉(Menkaure)两位国王的金字塔。
哈佛拉的金字塔只比胡夫金字塔矮几米,塔前还有一巨大的狮身人面像(Sphinx),高20米左右,长50米左右,是由一块巨石雕成。据说其面部是哈佛拉的形象。
孟考拉的金字塔要矮得多,但是装饰得更加精美。
新王国时期,由于埃及的国力下降,再加上盗墓的横行,新王朝的法老们改变了墓葬的方式,法老死后被安放在了帝王谷,而皇后则埋在了皇后谷。金字塔的含义“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
——《金字塔铭文》埃及人的来世观死后审判古代埃及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二、埃及的遗产——金字塔和木乃伊
三、法老的统治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都要工作三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希罗多德《历史》王权的神化一直到古王国初期,鹰神荷鲁斯都被视为王权的主要保护神。在国王的“五个伟大的名字”中,荷鲁斯名是最早采用的一个。
古王国时期,太阳神拉(Re)被抬高为至高无上的大神灵,成为王权的主要保护神,尤其是第5王朝时拉神崇拜达到了高峰。
古王国时期,国王的5个王名逐渐具备完全。为了利用宗教来强化王权,国王还对神庙大量赠赐,以取得祭司阶级的支持。
荷鲁斯涅布提金荷鲁斯尼苏毕特拉之子经济生活两头牲口牵引的重犁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约公元前4500-前2000年苏美尔文明
欧贝德文化(Ubaid公元前4300-前3500年)
乌鲁克文化(Uruk公元前3500-前3100年)
杰姆迭特·那色文化(JemdetNasr公元前3100-前2800年)欧贝德文化遗址出土的苏美尔陶器乌鲁克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杰姆迭特·那色文化遗址出土的泥板文书捷姆迭特那色时期的文字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2191年)阿卡德王国的建立者是萨尔贡。
因为其铭文上有“他让国家只有一张嘴。”因为萨尔贡也被认为是两河流域的第一位皇帝。纪念纳拉姆辛征伐四方的石碑多国并立
拉尔萨(Larsa):阿摩利人建立(2025)
伊新(Isin):伊什比·伊拉建立(2017)
埃什嫩那(Eshnunna):底格里斯河支流迪亚拉河流域兴起的塞姆语人国家
玛里(Mari):幼发拉底中游兴起的塞姆人国家
巴比伦(Babylon):阿摩利人首领苏姆阿布姆建立,即古巴比伦王国第一王朝(约公元前1894-前l595年)
亚述(Assur):两河流域北部兴起的塞姆人国家
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一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公元前1792-1750年)乘机重新统一两河流域。
“强大之王,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世界四方之王。”
“汉穆拉比在实现统一任务的过程中, 还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主专政的国家,他总揽全国最高统治权,任命重要官吏,委派地方首脑,拥有一支数目可观的常备军。他还根据国内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各国原有奴隶制法典的基础上, 结合阿摩利人氏族部落的习惯,制定了一部新的成文法典《汉穆拉比法典》。
——祁建平《汉穆拉比法典评析》 他是“一位最有进取心和最有效率的统治者,他做了许多事情来增进自己国家的文明。其中,他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法庭,且自身非常关注正义的实施。后来的巴比伦人都将他统治的时期视为自身历史的黄金时代。”
——转引自《汉谟拉比法典-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很早就有立法传统
乌尔第三王朝的《乌尔纳姆法典》
拉尔萨王朝的《苏美尔法典》和《苏美尔亲属法》
伊新王朝的《李比特·伊丝达(Lipit-Ishtar)法典》
埃什努那的《俾拉拉马(Bilalama)法典》
(或称《埃什努那法典》)
汉谟拉比在统一了两河流域之后,便效仿其前辈,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座黑色玄武岩石碑上。碑高2.25米,上部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
该石碑是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由JacquesdeMorgan率领的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现存巴黎卢浮宫。石碑上部刻有太阳神、正义之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标的浮雕,下部是用阿卡德语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
君权神授 法典的制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统一当时两河流域的法律;二是缓和古代巴比伦社会比较激烈的阶级矛盾,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三是适应当时正在发展中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关系。
——何勤华,李秀清《外国法制史》 他(汉谟拉比)强调,自己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为了在王国内行使正义,树立自己公正之王的形象:“为使强不凌弱,为使孤寡各得其所……为使国中法庭便于审讯,为使国中宣判便于决定,为使受害之人得伸正义,我以我的金玉良言铭刻于我的石柱之上,并置于我的肖像亦即公正之王的肖像之前。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前言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其一、神化王权,宣扬其权力来自神授;其二,炫耀他的伟大业绩,其三,表明他的立法目的,即“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在结语中,汉漠拉比主要宣扬他遵奉神意而创制的法典的“公平”与“正义”,希望垂之后世,并诅咒敢于破坏其法典之人。《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分析一、法典对巴比伦社会的人群进行了等级划分,每个等级有不同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阿维鲁(Awīlum):贵族 全权自由民
穆什钦努(Mu?kēnum):平民 王室依附民
奴隶(男奴Wardum,女奴Amtum)
“自由民窃取牛,或羊,或驴,或猪,或船舶,倘此为神之所有物或宫廷之所有物,则被应科以二十倍之罚金,倘此为穆付根努所有、则应科以十倍之罚金。 ”(法典第八条)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自由民将宫廷之奴或婢,或穆什根努之奴或婢,带出城门外者,应处死 ”“自由民藏匿宫廷所有或穆什根努所有之逃奴于其家,而不依传令者之命令将其交出者,此家家主应处死。”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阿维鲁vs.穆什根努奴 隶物化奴隶:被视为主人的财产,可任意买卖、转让、交换、租借和赠送。 “自由民或自由民之子……为之保管银或金,或奴隶,或女奴,或羊,或驴,或不论何物,而无证人及契约者,是为窃贼,应处死。”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奴隶来源:战俘、外地购买、欠债自由民卖身或卖儿女于债主、这些奴隶的后代
买卖奴隶:法典规定奴隶一般价格是20舍克勒(合168克)银子,但在实际买卖中则因奴隶而异。三个等级的法律地位不同例如,伤害了阿维鲁的眼睛或骨头,必须受到同样的惩罚;
伤害了穆什根努的眼睛或骨头,需赔偿一明那银子(合505克);
伤害了奴隶的眼睛或骨头,只需向奴隶主赔偿奴隶身价的一半。《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分析二、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债务关系的规定,具备了债权法的特点,反映当时的商业经济关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法典规定,如果有人向商人借钱,应以银偿还他本息,“倘彼无银偿还,则可以谷或芝麻,依王家规定之比价交与塔木卡,以还向彼所借之银及其利息。”
“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自由民如将银、金或不论何物,托自由民保藏,则应提出证人,证其所有交付之物,并订立契约,方可托交保藏。”
“自由民开启其渠,不慎而使水淹其邻人之田,则彼应按照邻区之例,以谷为偿。”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塔木卡的活动包括:从事商业贸易、高利贷(法典中有30多条涉及到塔木卡的借贷活动)、贩卖奴隶、为国家征收租税,塔木卡因此享有王室份地。
沙马鲁既是塔木卡的代理人,也是其商业伙伴(参见法典第100-107条),他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有的是为塔木卡推销商品,塔木卡付给其工资;有的则是与塔木卡合伙经营,参加分成。沙马鲁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虽比不上塔木卡,但也可能比较富有,基本是独立的私商,而不是王室官员。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商人 塔木卡&沙马鲁《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分析三、法典对婚姻制度和家庭关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法典规定自由民娶妻一定要订立契约,否则“此妇非其妻”。
自由民娶妻应送聘礼,如果送聘礼后又放弃姻缘,“则女子之父得占有其送来的一切财务。”如果女方接受了聘礼而又反悔,“则彼应加倍退还一切致送与彼之物。”
“倘在此妇入于自由民之家后彼等负有债务,则彼等共同对塔木卡负责。”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分析四、法典有大量的刑法的内容,且名目繁多,包括国事罪、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婚姻家庭罪、诬告罪、伪证罪等。 “倘犯人在买酒妇之家聚议,而买酒妇不报捕此等犯人,送至宫廷,则此卖酒妇应处死。”
“倘失物之主不能领到知其失物之证人,则彼为说谎者,犯诬告罪,应处死。”
“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
“倘法官审理诉讼,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则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不得再置身于法官之列,
出席审判。”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国事罪诬告罪伪证罪渎职罪在刑法的量刑中,尽管有了赔偿制度,
但往往还是用“同态复仇法”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倘若彼折断自由民 (之子) 之骨,则应折其骨。”
“倘医生以青铜刀为自由民施行严重的手术,而致此自由民于死,或以青铜刀割自由民之眼疮,而损毁自由民之眼,则彼应断指”
“倘建筑师为自由民建屋而工程不固,结果其所建房屋倒毁,房主因而致死,则此建筑师应处死。”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汉穆拉比法典》 用法律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对各地豪强和氏族贵族的传统保守势力,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大权,是一种约束、限制,也是下层人民保护自身有限利益的一种武器……法典的某些部分纂本,散见于周围各国,已逾千年之久,说明法典当时曾在古代西亚引起注意并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它比《圣经》中最早的立法部分还早800年,比著名的梭伦立法早1300多年。并且明显地把法律与宗教道德区别开来,对各种社会关系采取了现实主义态度,对私有财产,商业贸易,租佃信贷关系等经济事务都有精密细致的规定。
——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 “尽管最初人们认为它是基本法的法典,但是关于它最初的目的和应用,现代学者仍然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由于存在很多疏漏而且有证据表明,法官在实践中经常偏离法典,一些学者认为它只是示范性法典,并不约束法官。法典主要是皇家宣传。这种观点得到石柱上大型雕刻的支持,它描绘了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正义的庇护者)手里接过权杖,而且全文20%的篇幅用于序言和跋,主要赞美国王的虔诚、正式、公正和关心子民的幸福。同其他动机一起,国王毫无疑问想要巩固自己对新近征服的臣属的统治。”
——转引自赵立行《汉谟拉比法典-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评价 《汉穆拉比法典》不但是一部司法审判条文的汇编, 同时又是一部记载古代巴比伦王国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生活的微型百科全书,这是它一直受到关注、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
——严正《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汉穆拉比法典》第3课 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范围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已经发现大小遗址数百处
分布范围不仅限于印度河流域:北起喜马拉雅山麓,南至纳巴达河下游,东起朱木拿河上游,西至巴基斯坦西南沿海地区
南北相距约1100公里,东西相距约1550公里
比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范围大得多
最具代表性遗址:哈拉巴、摩亨佐·达罗
又称“哈拉巴文明”
摩亨佐·达罗:卫城 卫城的中心建筑物是一个大浴池,长约12米,宽7米,深2.4米,用砖建成,涂以沥青,以防漏水。浴池附近开有水井,为供水之源;浴池也建有排水沟道。
浴池西面有27排带有通风孔道的砖建筑物,一般被认为是谷仓。
在浴池的东北有一组建筑群,其中有一座很大的长厅(70m×23.8m),可能是统治者居住和政府办公的地方。
卫城南部另有一组建筑物,其中心被认为是会议厅。
摩亨佐·达罗:大浴池和谷仓摩亨佐·达罗:下城 棋盘布局印章和文字文字主要保存在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已发现2000多枚)上,此外铭文还发现在陶器和金属物品上。
迄今所知道的符号约有400-500个。印章上文字与图画并见,多为单行的,而且很短,至多不超过20个符号。这些文字符号有些是象形的,也可能有些是表示音节的。
印度河流域城里的人们贸易网络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亡公元前19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衰落,但各地衰落发生并非同时。
摩亨佐·达罗从公元前公元前20-19世纪就开始停滞和衰退。
哈拉巴(Kalibangan)的衰落发生在公元前18世纪。
文字消失了,但一些城镇和村落一直到公元前13世纪才消失。雅利安人的到来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1000-600年)雅利安人逐渐向东向南扩展至整个恒河流域乃至纳巴达河流域
铁器普遍使用;恒河中下游的开发与铁器的广泛使用有关; 铁犁取代木犁
小麦和水稻成为主食; 牛是最重要的牲畜
种姓制度确立
国家产生后期吠陀时代北印度地区第3课 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两个瓦尔那 雅利安人来到次大陆时,最初将白肤色的自己和黑肤色的土著居民区分为两个“瓦尔那” (varna,原意“颜色”、“品质”)
“雅利安瓦尔那”(Aryavarna)
“达萨瓦尔那”(Dasavarn)三个等级早期吠陀时代末叶,雅利安人社会内部开始分化为三个等级。
“婆罗门”(Brahmana,词源为Brahma,“梵天”):祭司
“罗阇尼亚”(Rajanya, “王族”):武士
“吠舍” (Vaisya,定居者,词源为vis):平民
唯普鲁沙,既被切割,
多少部分,如何划分?
其口为何?两手何用?
尚有两腿、两脚何名?
其口转化,为婆罗门。
两手制成,罗阇尼亚。
尚有两腿,是为吠舍。
至于两脚,作首陀罗。
——《梨俱吠陀》
瓦尔那制度 雅利安人内部三个等级和外部的达萨,形成了四个瓦尔那的胚胎;到后期吠陀时代,四个瓦尔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罗门教典籍规定了各个瓦尔那的不同地位、权利和义务。
《摩奴法典》中体现的种姓制度 “当时,为了繁衍人类,他( 指摩奴) 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人体自脐以上被宣布为比较清净的部分,而口被自存神宣布为最清净的部分。”
“婆罗门在人类中最高。”
“首陀罗虽被主人解放,但不能摆脱奴隶地位, 因为这种地位对他是天生的, 谁能使他摆脱呢?”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摩奴法典》 (一)种姓制度与出身 《摩奴法典》中体现的种姓制度 “他( 指摩奴) 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执行祭祀,主持他人的献祭,并授以收受之权。”“其中有三事是专对婆罗门而无关于刹帝利的,即教授圣典,主持祭祀,接受布施。”“这三事对于吠舍同样被法律所禁止。”
“宜于刹帝利的生计是持枪带剑。”“这所有的百姓应该由一个正式接受过吠陀教育的刹帝利依正理来保护。”
吠舍的职业是“经商、畜牧、耕耘” 。
“首陀罗欲谋生计, 无缘依附婆罗门者,可侍奉刹帝利,无刹帝利,可侍奉殷实的吠舍,以谋生。”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摩奴法典》 (二)种姓制度与职业 《摩奴法典》中体现的种姓制度 “首陀罗只应该以首陀罗女子为妻;吠舍可在奴隶种姓或本种姓中娶妻;刹帝利可在上述两个种姓和本种姓中娶妻;婆罗门可在这三个种姓和僧侣种姓中娶妻。”
“不娶本种姓女子,而与首陀罗妇女同床的婆罗门堕入地狱;如同她生一个儿子,即被剥夺其为婆罗门的资格。”
“如果青年女子爱上比她种姓高的男子,国王应该使她缴付哪怕是最小的罚金;但如果她恋于一个种姓较低的男子, 应被幽闭家中,严加看管。”“出身低贱的男子向种姓高的女子求婚者应处体刑。”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摩奴法典》 (三)种姓制度在爱情、婚姻及家庭中的体现 极力维护内婚制《摩奴法典》中体现的种姓制度 “刹帝利辱骂婆罗门应处一百钵那罚金;吠舍处一百五十或两百;首陀罗处体刑。”“婆罗门辱骂武士种姓的人处五十钵那罚金;辱骂商人种姓处二十五;辱骂首陀罗处二十。”
“出生低贱的人无论用哪个肢体打击出身高尚的人, 这一肢体应被切断。”“如果他向婆罗门傲慢吐痰, 国王可使人切去他的两唇……”
放贷人“可按照种姓的正顺序,每月收婆罗门百分之二,刹帝利百分之三,吠舍之四,而首陀罗之五。”“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编委会编《摩奴法典》 (四)种姓制度法律方面的体现不同种姓犯相同的罪, 处罚却不同。对高种姓的保护,对低种姓的残忍。法律规定的各种姓的债权、财产权很不平等 种姓制度以神的名义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划分了等级,低种姓的人天生就是为高种姓服务的……通过法律的规定使高种姓对低种姓的压迫成为一种合法的制度,低种姓应该心甘情愿地服从这种神意的安排,不能有任何反抗,因此种姓制度成为扼杀人民反抗思想、维护古印度等级统治的思想工具……种姓制度通过立法给不同种姓的人划定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严格的种姓隔离使不同种姓间缺乏沟通,各阶层居民普遍处于互相隔绝、互相排斥的状态,人们只关心本种姓制度的存亡,对于国家兴亡漠不关心。这使整个印度社会缺乏凝聚力,犹如一盘散沙……
——辛宇鹤、韩春玲《 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法中的反映及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只要印度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印度就不能在世界文明国家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何勤华《外国法制史》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第3课 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公元前 6 世纪,婆罗门教及其极力维护的种姓制度遭到普遍而强烈的反对,属于刹帝利种姓的释迦部落伽毗罗卫城净饭王太子乔达摩 · 希达多否认婆罗门的权威,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杀生祭祀和烦琐仪式,同时吸收婆罗门教三世轮回等教义,创立了佛教,被后世信徒尊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隐修者)或佛陀(大彻大悟的人)。阿育王
印度佛教历史上最有名的护
法王,又称无忧王阿育王时代弘法石柱狮子柱头,高2.1米,原柱高12.8米《羯陵伽诏谕》(第13号岩刻诏谕)
“天爱喜见王灌顶第八年,征服羯陵伽,
俘虏15万人,杀戮10万人,死亡者又数倍于此,
深感悲痛与悔恨。”这使阿育王认识到武力
征服非真正征服,“达摩的征服乃真正征服,
依法胜,是最胜。” 阿育王时期建造、安放着释迦牟尼舍利的桑奇佛塔佛教的传播佛教大乘佛教
(北传佛教)小乘佛教
(南传佛教)中国内地、朝鲜、日本中国西藏(喇嘛教)东南亚、中国傣族地区中亚斯里兰卡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日本奈良东大寺西藏扎什伦布寺斯里兰卡阿努拉达普佛塔柬埔寨吴哥窟云南景洪曼飞龙经堂 8世纪,伊斯兰教势力扩张到次大陆,印度佛教衰落,约10世纪时,印度教取代佛教。 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由分散到整体、由彼此孤立到一体化。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但任何文明的往来都由某些具体的主客观因素促成,尤其在文明的早期。
——郭子林《爱琴文明与同时期的古埃及文明关系初探》 古代文明间的联系 “迈锡尼陶器甚至远销到埃及。”
——杨共乐,杨俊民《璀璨的古希腊罗马文明》 “早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埃及水手为了获得木材, 曾不断向外冒险, 远达叙利亚和克里特等地。”
——G.D.史密斯《古埃及文明的起源》 “克里特与塞浦路斯等爱琴海的大岛一样, 一直受到邻近大陆如安纳托利亚、美索布达米亚和埃及等的影响。 ”
——R.F.韦莱特《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的米诺斯王建立了海上霸权,“与埃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埃及18王朝宰相列赫米墓中,有壁画描述克里特使节贡献方物,题词称:“海中诸岛及克夫提乌和平抵达。” 这里的克夫提乌就是克里特岛。“在迈锡尼坟墓中发现了埃及的纸草和莲花图案。”
——沈之兴,张幼香《西方文化史》古代文明间的交往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课程标准: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东西方之间的联系)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具体要求:
说出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通过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政治状况和政治机构,说明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讲述亚历山大东征的故事,说出它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简述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
结合《布匿战争形势图》,讲述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过程。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
编制表格或示意图,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归纳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主要成就、主要特征和历史地位。北师大版部编版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
希腊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岛屿密布多山环海平原狭小材料一:雅典位于中希腊的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土地贫瘠,只有三个小平原点缀其中。半岛西岸有比雷埃夫斯、法利尔等良港,适宜航海。山区虽然荒凉多石,但盛产大理石和优质的陶土,还蕴藏着丰富的银矿资源,这些为雅典人在农业生产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手工业创造了条件。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卷》地理环境会对希腊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材料二:(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
——《剑桥古代史》1.爱琴文明时代:
前20-12世纪
a.克里特文明时期
b.迈锡尼文明时期
2.黑暗时代(荷马时代):
前11-9世纪
3.大移民时代(古风时代):
前8-6世纪
4.民主时代(古典时代):
前6-4世纪
5.希腊化时代:
前4世纪-前1世纪所谓城邦,即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围农村组成的国家。城市和它周围的农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分割开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同样的社会和政治权利,共同组成城邦的实质内涵,即城邦被看成是一个公民的共同体。
——黄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雅典卫城材料一: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面积也只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雅典为2556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时约40万。……此外,希腊还有几千人的弹丸小邦。
——齐世荣主编,杨共乐、杨俊民著《璀璨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材料二:城邦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互不隶属,它们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晏立农、马淑芹等编著《图说古希腊文明》希腊城邦有什么特点?城邦居民结构城邦居民公民非公民:外邦人、奴隶无政治权利有政治权利:妇女
老人
小孩成年男性数据出自威尔·杜兰特著《世界文明史》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
二、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伯里克利改革公元前5世纪按财产划分等级
公民大会,各等级均可参加
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级参加
建立陪审法庭
废除债务奴隶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
五百人会议,轮流执政
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实行陶片放逐法抽签方式担任几乎一切官职
扩大五百人会议职能
提高陪审法庭权力
发放工资和津贴雅典民主制的发展动摇贵族势力保障公民权利民主政治奠基铲除贵族特权扩大公民权利民主政治确立保障并鼓励公民参政民主政治顶峰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体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员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殉国将士葬礼上的演说词》 毋庸置疑,相对于雅典城邦的全部居民而言,雅典民主制确实是少数人的民主。这在于对政治生活的参与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群体内部,占总人口相当数量的奴隶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自不待言,公民妇女也不能参与政治,被排除在民主政治生活之外。此外为数不少的外邦人也不能分享政治权利……但若因此就从根本上否定雅典民主制的突破,或是贬低或轻视雅典近两个世纪民主政治实践的积极意义,则是机械地以现代价值标准苛求于古人的非历史主义态度……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就古代史而言、而且就迄今为止的历史而言,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这在于,雅典城邦给予并保障全体全权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与决策的平等权利,并且将最高决策权赋予全体全权公民有权参加的公民大会。
——黄洋《雅典民主政治初探》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
二、雅典民主政治
三、亚历山大帝国
对亚历山大远征的认识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罗马城邦
古代罗马历史基本线索
前753年—前509年王政时代
前509年—前27年共和时代
前27年—476年帝国时代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1453年灭亡(拜占廷帝国)罗马建城的传说母狼乳婴 战神马尔斯生有一对孪生子罗慕洛和勒莫,二兄弟的外祖父是位国王,但王位已被弟弟阿穆利乌斯篡夺。阿穆利乌斯害怕二兄弟长大后为外祖父报仇,命人将二兄弟投入台伯河,但被一只母狼救起并加以喂养,后被王宫牧羊人发现领回家中抚养。二兄弟长大后,杀死仇人,帮助外祖父复位,但不久二兄弟反目,哥哥罗慕洛杀死弟弟勒莫并在台伯河边当年遇救地方营建新城,以自己名字命名罗马。政治制度库里亚大会(comitia curiata):人民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组议事,通过决议时30个库里亚各有一票表决权;有权通过或否决一切法律;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决定战争和审判重大案件。
元老院(senatus),长老议事会,由300个氏族长组成;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各项新法律,然后交付库里亚大会通过; 王的顾问;传统的维护者;具有收税、征兵、媾和等重要权力。
王(rex) ,由选举产生;军事首长、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社会阶级贵族(patricii):富有家庭利用权势,侵占公有土地和氏族的其他财物,占有和使用奴隶,成为氏族贵族。
平民(plebes):300氏族以外的罗马居民、外来移民、被征服者。虽有人身自由,却处于氏族以外,无氏族成员的权利,无权分得“公地”,不能参加库里亚大会和担当公职,也不得与贵族通婚,要给罗马公社纳税和服兵役。
被保护民(clientes):贫困破产和地位下降的家族依附于贵族,成为其“被保护人”,贵族成为“保护人”。被保护人从保护人手中领取份地并为之服役,保护人对被保护人负有保护之责。保护关系一般世袭,一经确定即带契约性质。释放奴隶也可成为被保护人。
奴隶(servi):战俘,数量不多,家内奴隶。
早期共和国的矛盾:平民vs.贵族(公元前494-287年)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斗争主要围绕着争取参政权、土地权和摆脱债务奴役三大方面展开。其中,摆脱债务奴役是最尖锐,最直接的问题。共和初期无成文法律,除执政官外没有谁拥有解释法律的权力。平民由于欠债遭到指控后,债务人常常被债权人肆无忌惮地卖为奴隶,甚至殃及他们的家人。
——宫秀华《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
平民因不堪忍受债务奴役举行集体撤离,他们来到离罗马不远的“圣山”,并准备在那里定居建国。罗马因平民离去而实力锐减,大有被邻国吞并的危险。贵族只得让步,减轻平民的债务负担,允许平民选出保民官两名,以保护他们的利益,他们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任何决议……在平民的努力下,罗马政府被迫于公元前450-前449年颁布了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卷》思考:
在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中,主要斗争方式是什么?
贵族为什么会对平民让步?有什么表现?第一表 传唤
第二表 审理
第三表 执行
第四表 家长权
第五表 继承和监护权
第六表 所有权和占有权
第七表 土地和房屋
第八表 私犯
第九表 公法
第十表 宗教法
第十一表 前五表的补充
第十二表 后五表的补充 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条文摘录保留贵族特权根据《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分析其特点。保留比较野蛮的习惯法保留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7表: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第8表: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保护
私有
财产 《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过渡。它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成文法,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它把贵族垄断的无形的习惯法用公开的文字条款记录下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滥用权力,保护了平民的权力。但同时它又承认平民与贵族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并把这种不平等写入法律条文固定下来,体现出维护贵族利益的倾向。在《十二铜表法》的制订的过程中出现了罗马历史上最早的立法活动,为后世确定性的立法工作奠定了基础,在以后的时间里罗马人一直把它奉为法典中之经典。
——毛欣欣《为万民立法:罗马人的贡献》 罗马共和国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不仅统一意大利半岛,而且把地中海变成罗马的内湖。古代罗马的奴隶制度随着地中海霸权的确立进入繁荣时期。 迦太基,北非今突尼斯境内,腓尼基人建立的最大殖民地,垄断西部地中海商业霸权。
前264-前146年,罗马通过三次战争征服迦太基,统治地区成为罗马的“阿非利加省”。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为布匿,迦太基为腓尼基所建,史称布匿战争。建立地中海霸权:布匿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
北非罗马风格城市遗址北非罗马风格圆形竞技场处境最悲惨、为供奴隶主取乐被迫与野兽搏斗的罗马角斗士奴隶 斯巴达克,古代罗马规模最大的奴隶起义领袖,色雷斯人,在反抗罗马的战争中被俘成为角斗士,其领导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动摇了罗马共和制度和奴隶制基础。 恺撒,罗马军事独裁者,前59年出任执政官,前58年执政官届满后出任高卢(今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及意大利、德国、荷兰、瑞士一部分)总督,经过三年战争征服高卢全境,虏获颇丰,声望大增,特别是练就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前45年消灭各地拥兵自重军阀统治全部罗马属土,被宣布为 “ 祖国之父 ” 、终身独裁官,共和国名存实亡。 恺撒由于独裁期间极力削弱元老贵族势力,在前44年3月15日的元老院会议上被元老贵族刺杀。恺撒遇刺 屋大维,罗马独裁者,恺撒养子,恺撒遇刺后得到老兵支持进入元老院,前30年彻底打败元老贵族和各地军阀势力,前29年获得大元帅称号,前28年获得元首(意即首席元老、第一公民)称号,前27年获得奥古斯都(意即神圣、庄严)称号,不仅集军事、行政、司法、宗教大权于一身,而且可以传位子孙,成为无皇帝之名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政治被皇帝政权所取代,因屋大维曾获元首头衔,史书中称其统治形式为元首制。奴隶破坏生产工具 从2世纪末开始,罗马帝国奴隶制出现严重危机,表明奴隶制度即将走到尽头。 日耳曼人,很早就生活在莱茵河、多瑙河、维斯瓦河和北海之间的地区,部族众多,骁勇善战,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被罗马人轻蔑地称为蛮族。受匈奴军事压迫,日耳曼人纷纷以同盟者、雇佣军身份进入已经衰落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分裂与灭亡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文学和雕塑
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即一切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它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的其他各国的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各种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整理成古希腊神话故事,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十二主神:“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璀璨的瑰宝,是历史上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对希腊文化和欧洲文化有很深的影响。 对神的崇拜和祭祀,是古希腊人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前776年开始,在对宙斯的祭典上所举行的体育竞赛,成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古代奥运会奥林匹亚体育场遗址《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西方学者将《荷马史诗》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荷马史诗》不仅具有文学艺术价值,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值得研究。 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恩格斯雕塑 古希腊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和题材,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希腊的人物雕刻艺术达到了一种完美境界。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宙斯:希腊神话众神之神,奥林匹亚的主神,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地。宙斯神像高12米,有黄金制成的橄榄冠,坐在用杉木制成的宏伟的宝座上,并饰以黄金,象牙,乌木以及各种珍贵的宝石。《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杰作之一 《掷铁饼者》大理石雕复制品,高约152厘米,原作为青铜,希腊雕刻家米隆作于约公元前450年。这个作品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里程碑,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雕塑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文学和雕塑
二、建筑艺术
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
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 古希腊神庙是希腊人由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2世纪之间建造,这众多神庙遍布于希腊大陆以及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西里岛、还有意大利等处的希腊城镇,神庙的众多既反映了古希腊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同时又反映了当时的建筑特色。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罗马以建筑对称、宏伟而闻名世界。罗马人喜欢用框架结构制造建筑,其建筑结构特点:拱门、拱架结构,梁柱体系,喷泉结构,门楣结构,交叉拱顶结构,多穹顶结构等。罗马建筑体现帝国强盛的同时也体现了在共和体制下,国家人性化的一面。 吸收了希腊建筑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既坚固结实,又华丽宏伟。古罗马大竞技场建于公元230-238年,是迄今遗留的古罗马建筑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永恒的象征。外观呈正圆形,俯瞰为椭圆形,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围墙高57米,分四层,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可容纳观众8.7万人。1726年,奥斯曼帝国皇帝为镇压抗税义民,炮击场内群众致竞技场毁坏,残存仅为原来的3/5左右。1979年列入世界遗产。 古罗马竞技场: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 凯旋门始创于古罗马时期,是统治者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纪念战争伟大胜利为自己歌功颂德的一种建筑。通常凯旋门会建在城市的主要街道或是广场上,大都以石头砌筑,有一个或是三个拱形的门洞,上面
雕刻统治者丰
功伟绩的浮雕。
世界上最著名
的凯旋门是巴
黎的凯旋门,
而世界上最古
老的凯旋门是
在罗马的古罗
马广场。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
(建于315年)提图凯旋门: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凯旋门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文学和雕塑
二、建筑艺术
三、哲学和法学
哲学  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他的原子理论虽然存在着错误和不完善,但对后世物质理论的形成仍具有先导作用。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代自然科学。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组成。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哲学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解剖了许多动物,莫定了动物学基础。他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哲学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法学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法学罗马法的影响 第一,罗马法曾经为市民阶级或资产阶级战胜教会和世俗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第二,罗马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成的法律形式。
第三,罗马法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第四,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罗马法又为资产阶级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楷模,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罗马法精神》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一、文学和雕塑
二、建筑艺术
三、哲学和法学
四、公历的缘起
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即每逢能被4整除的那一年为闰年,在2月份增加1天。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儒略历 《儒略历》将全年分设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数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每年设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
《儒略历》编制好后,恺撒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又从2月减去一日,加到8月(8月的拉丁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使8月变成大月,又把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儒略历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16世纪前,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