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
曹冲称象
情景导入
孔融让梨
王冕学画
司马光砸缸
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让我们走进《世说新语》,跟随古人刘义庆一起去认识两位古代的少年英才吧!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
南朝宋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
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作者介绍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
期行》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
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
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作品简介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实、生动优美、言约旨丰。这些艺术特点对后世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体知识
咏 雪
识文辩字
太傅( ) 俄而( ) 雪骤( )
差( ) 可拟( ) 无奕( )
尊君在不( ) 撒( ) 柳絮( )
fù
é
zhòu
chā
nǐ
yì
fǒu
sǎ
xù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章感知
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谢安,字安石,东晋陈郡阳夏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把家里人聚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章的义理。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的样子。
即“所似何”,像什么,宾语前置。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哥哥的儿子,即侄子。
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文章释义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不如,不及。
乘风。因,趁、乘。
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之女,东晋有名的才女,聪慧有才辩。无奕,指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读完课文,说说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和兄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太傅大笑乐。(咏雪)
谢道韫——无奕之女 凝之之妻
寒雪日
家中
谢太傅、儿女
补叙身份:
叙述事件:
内容探究
1.本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营造了一种融洽、儒雅、
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从“寒雪”“内集”“欣然”
“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 “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答案的优劣未作评定,而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
从文中谢安“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倾向于“柳絮因风起”的说法。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甲: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乙: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还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示例一:“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状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示例二:“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也许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
4.你认为哪种比喻更好?说说你的想法。
柳絮因风起
形
神
文化内蕴
飞扬之态
轻盈之雅
韵
5.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咏雪》借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课堂小结
交代咏雪背景:人物、事件、环境
叙述咏雪事件:一问、两答
补述“兄女”身份
咏雪
赞赏谢道韫的
聪明才智
板书设计
?语言精炼,意蕴含蓄。
文章开头短短十五个字,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可谓精练之至。本文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结尾处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而作者的意图就蕴于这简洁的叙述之中。
写作特色
提示:以“梨花”喻雪,妙哉,雅哉,不愧为千古写雪之名句。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拓展提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cén)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提示:这首诗诗人赋情于雪,仿佛白雪也嫌春光来迟,像落花一样飘飞,来装点春色。
咏雪名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文章感知
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相约通行。期,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去,离开。
(友人)才到。 乃,才。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不是人哪! 哉,语气助词,表感叹。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就,副词。
守信。
拉,牵拉。
他,指元方。
回头看。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陈元方这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了您却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1.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思想内容)的词。
信
礼
文章解析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3.“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4.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礼识义
性格直率,好恶分明;
情感易外露;正直不阿
5.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后的举动略显失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年纪虽小但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文章小结
?人物形象鲜明,叙述详略得当。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时年七岁”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父的行为据理驳斥,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本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情节安排合理,详略得当。为突出元方的形象,作者有意省略了陈太丘等候客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客人的对话。
写作特色
本文剪裁得体,而且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对话背景:
陈太丘与友期行
聪慧善辩
据理驳斥
正直明理
对话内容
对话结果:
客人无礼 对子骂父
元方责客 无信无礼
客人无信 太丘舍去
客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板书设计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
如:尊姓大名
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
如:家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拓展提升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
谦词有
③④⑥⑦⑨
①②⑤⑧
与儿女讲论文义(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儿子和女儿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拉,牵拉 今义:引导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或光顾
尊君在不( )
“不”通“否”
通假字
信
则是无信(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一词多义
名词,信用
形容词,真诚,诚实
友人惭( )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词类活用
1.判断句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
去后乃至( )
待君久不至( )
“乃”前省略主语“友”
“待”前省略主语“家君”
文言句式
撒盐空中差可拟
( )
3.倒装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
( )
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状语后置,应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直译:
意译:
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方法点拨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
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例:元方 陈太丘 (照录不译)
例:①(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
②(家君)待君久(君)不至,(他)已去。
例: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5.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6.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符合现代
汉语的意思。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 所似何(像什么)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