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 信息技术 四年级下册 第1 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课件 (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 信息技术 四年级下册 第1 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课件 (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8-25 14:3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第1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在我们身边看到树木萌发了绿芽,你想到什么?
信息在我们身边看到商品广告,你了解了什么信息在我们身边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使你知道了什么?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结绳记事烽火告急信鸽传书古代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打电话现代看电视写信看报纸写

记信息的含义通过符号(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信号(如有某种含义的动作、光电信号等)等具体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载体是表现和传递信息的具体形式
信息是通过载体表现出来的,信息永远离不开载体
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载体来表现:
1、以声音为载体称为声音信息 ;
2、以文字为载体称为文字信息;
3、以图像为载体称为图像信息
如果以文字、声音、图像多种载体综合表现,那是什么信息呢?多媒体信息考考你???信息传递过程两个事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又叫通信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信息信号信号+噪声信息信息处理活动四个环节:信息收集
信息加工
信息存储
信息传递(1)载体依附性信息的一般特征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表现出来,信息离不开载体,没有载体就没有信息 A.读书以明理
(2)价值性 这是说信息可以让你有知识,能知道一些道理,所以是有价值的。 是说战争中信息(情报)可以决定胜败,是信息的价值体现。B.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4)共享性有一句广告词说:
一传十,十传百,
终于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 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可处理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真伪性想

想信息社会人的基本素养是信息素养
以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处理工具为主
发展历程: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三个核心技术

计算机技术 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1次 以语言的产生和应用为特征
第2次 以文字、纸张的产生和使用为特征
第3次 以印刷术的发明为特征
第4次 以电信传播技术的发明为特征
第5次
以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卫星的出现为特征课堂作业1.小王和小李就“信息”的范畴展开了讨论。小王说:“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是信息”;小李说:“期中考试的各科成绩是信息”。你认为他们说的对吗?( )
A.小王说的对,小李说的不对
B.小李说的对,小王说的不对
C.小王和小李说的都对
D.小王和小李说的都不对
2.学校通过广播报道校运会赛事信息,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
A.动画 B.声音 C.视频 D.图形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3.南方中学要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同学们通过网上搜索,获得“3月12日是植树节”、“根据南方的气候条件,三、四月份植树最有利于树苗的生长”等信息,从而确定了植树的日期。这件事说明信息具有( )
A.共享性和价值性
B.共享性和真伪性
C.价值性和真伪性
D.时效性和真伪性
5、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上课的铃声 B :收到的开会通知书
C:电视里播放的汽车跌价消息
D:存有照片的数码相机4.某村干部在报纸上看到“明年大蒜价格上涨”的消息,立刻发动村民种了几百亩大蒜,结果第二年大蒜价格下跌。他回头再看那份报纸,发现是前年的。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
A.传递性 ? ?B.时效性 ? ?
C.价值相对性 ? D.真伪性 6、对于信息社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B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C人们都生活在虚拟的信息空间中
D人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各种资源
7、红灯停绿灯行反映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传递性 D可处理性
8、信息是通过( )表现出来的
A电视 B音乐 C载体 D手机9、新闻中播放云南地震的消息,这个过程称为( )
A信息收集 B信息加工
C信息存储 D信息传递
10、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 ?
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信息必须依附相应的载体,否则将不存在
( )
2、在因特网中没有不健康的内容( )
3、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 )
4、我们在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着信息。
( )
5、我们听到的声音包含信息,看到的景象包含信息,读到的文字包含信息。这些声音、景象、文字就是信息本身。 ( )三、连线题 (10分)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特征
第一次 印刷术的发明
第二次 电信传播技术发明
第三次 计算机和通讯卫星的出现
第四次 语言的产生
第五次 文字纸张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