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5 15: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重点字
瞥见(piē) 箱箧(qiè) 珐琅(fà láng)
赃物(zāng) 晨曦(xī) 朱鹭(lù)
缀满(zhuì) 劫掠(jié) 赞誉(yù)
恍若(huǎng) 制裁(cái)
2.多音字
给 角
看 强
3.形近字
 
 
4.重点词语
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写。
惊骇:惊慌害怕。
晨曦:晨光。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美丽。
1.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独句成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惋惜和愤怒之情,并开启下文)
2.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形象地勾勒了两个强盗——英法政府的丑行。“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词均使用了反语,其后的感叹号强调了强盗烧毁圆明园的滔天罪行,感情强烈。“手挽手”“笑嘻嘻”等细节描写更增添了善良、正义的人们对他们的强盗行为的憎恨)
1.运用反语。
为了有力地谴责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多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例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2.巧用对比。
文章多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对比,突出了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对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作者还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使圆明园荡然无存,这一对比,将英法联军的野蛮、中国人民的文明表现得一清二楚。多次运用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这篇文章中,雨果用书信的形式以一个正直作家的良知,热情颂扬了圆明园独一无二的艺术成就,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立场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