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5 19:4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虽然仅持续103天,但它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政治变革吧!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一、上书变法1. 运动的背景(1) 、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被
列强瓜分的危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康有为
(1858_1927) 梁启超
(1873_1929)人物扫描广东南海人
熟读经史
两次游历
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万木草堂广东新会人
“神童”之誉
11岁中秀才
16岁中举人
18岁入万木草堂
任《时务报》主笔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时间地点代表目的意义1895年春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公车上书的经过
万木草堂中外纪闻强学会南学会实务学堂时务报保国会国闻报二、鼓吹变法1、组织学会强学会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的形成。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强学会旧址2、创办报刊康有为、梁启超把《万国公报》从第46期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影响最大的是
上海的《时务报》——(梁启超)
和天津的《国闻报》——(严复)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强学会中外纪闻南学会时务报强学会兴儒会农学会蜀学堂励学斋人物扫描 严复
(1854_1921)福建侯官人
曾就读于福州船政局
留学英国
发表过一系列政论文章
翻译《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天演论》“守旧之致祸败,则非尽变旧法与之维新不能自强!”“莠(yǒu)言乱政!祖宗之法不可变!”焦点一:要不要变法3、与顽固派论战“中国之所以不可为者,由于上权太重,民权尽失,故要开国会,立宪法!”“大经大法,自有祖宗遗制,岂容轻改?”焦点二:要不要兴民权“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若废制义取士,人将弃四子书而不读,其害有甚于洪水猛兽!”焦点三:要不要废八股、兴学校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严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研读材料: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时间:2.开始标志 : “国是”则指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三、实施变法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3.内容:3.内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有利于具有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有利于军事的强大。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变法的性质:
材料一: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二年可以自立,以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康南海 自编年谱》光绪二十四年四月
问题:变法太过激进、操之过急、难以实现。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维新派存在什么问题? 变法内容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他们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来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人士。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四、献身变法1、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仅保留“京师大学堂”中南海瀛台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材料二:慈禧在变法刚开始就迫使光绪帝连下了三道上谕,控制了人事任免权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严密监控变法……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坚持变法外,其他各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了事,并不实行。
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害怕群众,害怕革命。1.脱离广大人民群众。2、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2、戊戌变法的意义兴起:发展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领导阶级和派别:领导人:变法的性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维新变法结果: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课堂小结失败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CD303.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
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AB31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袁世凯的出卖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