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5 20:1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大陆政策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
(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
(2)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
(3)朝鲜爆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派遣大批日军入朝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发。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故称这次战争为“甲午战争”。
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辽东战役战争爆发的标志 中方损失巨大,但主力尚存,自此退入威海卫,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邓世昌)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4)威海卫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丁汝昌)(2)黄海大战:左宝贵——叶志超徐邦道(3)辽东半岛之战:旅顺大屠杀平壤战役 1894年9月,平壤战役爆发;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黄海大战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结果: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民族英雄邓世昌致远舰  邓世昌(1849~1894),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禹(今广州)人,清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黄海激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官兵浴血奋战。在舰伤弹尽的情况下,邓世昌下令全速冲向敌冲锋舰“吉野”号,决心与敌同归于尽。不幸途中被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多人殉难。邓世昌邓世昌语录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辽东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 领九连城、大连、旅顺。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凶狠残暴也是世所罕见,充分显露出日本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本质。侵华日军之暴行,致使日本人在世界舆论中被称为“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停泊在威海卫的北洋舰队  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认为北洋舰队“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从令海战”,更不愿“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因而命令北洋海军聚泊于威海卫军港,实行所谓“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使日本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   黄海战役后,日军大举入侵中国。1895年初,日军水陆两路进攻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威海战役日军向荣成进犯  1895年1月,25艘日舰护送约2万日军进攻威海东南十余里的荣成湾。清军失利,日军占领荣成。随即分两路包抄威海卫背面,另有日舰队从正面炮攻南威海卫,封锁港口。2月2日,威海卫陷落。丁汝昌、刘步蟾等北洋舰队将领先后自杀殉国。1895年初,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签订《马关条约》的春帆楼遗址  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签订情景桌对面右起: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内阁书记官伊东。背向左起:参赞马建忠、参议李经方、钦差大臣李鸿章、参赞罗丰禄、参赞伍廷芳。李鸿章
1823.2.15~1901.11.7
安徽合肥东乡( 1 )、时间:1895年4月( 2 )、地点:日本马关日方保存的《马关条约》
可见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签名伊藤博文
1841.10.16~1909.10.26
内阁总理大臣(首相)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被迫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3 )、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4)、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设厂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为通商口岸通商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
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赔款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割地危  害主 要 内 容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马关条约》中割让的领土和增开的通商口岸清政府官员反对《马关条约》的奏疏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局图》是1898年谢缵[zuǎn]泰先生创制的一幅反映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漫画。原图上有黄遵宪的题诗。现在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蛇)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俄国出于侵略中国(维护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谋取太平洋霸权的目的,联合德、法两国的驻日公使于1895年4月23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照会日本,“劝告”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同时,三国纷纷把军舰开到日本附近海面进行威胁。在俄国东部的西伯利亚总督也已集合了5万人,随时准备出动。日本经过8个月的侵华战争,已十分疲困,一时无力对付三国。日本政府决定让步,5月4日,日皇宣告接受三国劝告,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并乘机向中国勒索大量“偿金”。最后经俄、德、法三国议定退还辽东半岛的偿金为3000万两.(1)、三国干涉还辽
(2) 、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表现:
(1)抢夺利权;
(2)强租海港;
(3)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   “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政府提出,实质是企图用“机会均等”的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让美国有机会插足别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之内,保证中国市场对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自由开放。1.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2.下面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
他们为国立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左宗棠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C3.下面是几位几司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小华: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小李: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
50年的殖民奴役
C.小林:战争爆发于1895年
D.小王: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 与《南京条约》相比,有何不同?香港岛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2100万银元2亿两白银五口通商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开设工厂内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其它协定关税割地增多赔款增加开放通商口岸深入内地新增设厂比一比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