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项一:探究题 同步练习(课件 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项一:探究题 同步练习(课件 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22: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期末复习专项
专项一:探究题期末复习专项答案显示(1)温度越低(高),蜂蜜的粘性越大(小) (2)B 
(3)(蜂蜜)粘性;流淌时间分子微粒很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间隙(1)②④⑤⑧ (2)①③⑥⑦⑨⑩;火焰分三层,外焰火焰最明亮(答案合理即可)①吃该食物的蟑螂数量(只) ②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得出结论 ③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 ④巧克力答案显示(1)②①④③ (2)逆时针 (3)B (4)2;如图所示:(1)右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30;0.9(1)两栖 (2)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 (3)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天敌捕食和人为因素造成栖息地破坏等(1)水的初温较低 (2)固液共存;停止(2)金鱼的体色会随着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3)2;鱼缸内壁颜色(5)金鱼的体色会随着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答案显示(1)相等;受热均匀 (2)相同;不同 (3)比热容 
(4)比热容(1)水蒸气液化 (2)再倒入一定质量温度为100 ℃的热水至液面B (3)t2>t3(1)52.4;2.62 (2)大;“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放入量筒后,会有部分水进入石头中,使测得的石块的体积偏小,导致密度偏大1.科学的学习离不开观察,请你通过仔细观察并指出下列图示各说明了什么?
图1:________________;
图2:________________;
图3:________________。分子微粒很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间隙2.阅读材料,解决下列问题。
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他很想知道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的食物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食
物,并设计了一
套透明实验装置,
有利于观察蟑螂
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发现蟑螂喜欢吃巧克力。①小亮设计了下列表格,用来记录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在“?”处填写应该记录的项目。观察蟑螂喜欢的食物实验记录表?吃该食物的蟑螂数量(只)②他探究的过程大致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检验与评价
③他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通过实验发现蟑螂最喜欢的食物是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得出结论蟑螂喜欢吃什么食物?巧克力3.当夜晚停电时,需要用蜡烛来照明,在点燃蜡烛时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并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
①自顶端起约1厘米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变形;②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的白色固体;③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④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1 cm;⑤形状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⑥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⑦吹熄后,能看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⑧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⑨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⑩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且生出黑烟。(1)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燃烧时你还观察到的现象有(写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④⑤⑧①③⑥⑦⑨⑩火焰分三层,外焰火焰最明亮(答案合理即可)4.小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
比较。
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小丽又用其他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越低(高),蜂蜜的粘性越大(小)(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________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小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_______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______。B(蜂蜜)粘性流淌时间5.孙悟同学学习了“练习使用显微镜”之后,用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孙悟同学使用显微镜的四个操作步骤图,请你排列好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②①④③(2)孙悟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观察到细胞有很多绿色的球形或椭球形的小体——叶绿体,如图2,并且同时发现叶绿体在视野中沿逆时针方向缓慢流动。她想: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呢?请你帮她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逆时针(3)下列是孙悟同学观察时使用四种不同目镜和物镜组合,哪一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_______________。B(4)图3是孙悟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后所作的细胞模式图,你认为其中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图中________(填序号),
图中“5”表示细胞核的
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其
结构。如图所示:26.中国女排北仑主场的吉祥物“圆圆”,其原型是宁波市独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镇海棘螈。目前它的数量只有350多尾,比大熊猫还稀少,已濒临灭绝。
(1)镇海棘螈在陆上产卵,卵孵化后,幼体再进入水中继续进行个体发育,成体则在陆上生活。它和大鲵同属于________类动物。两栖(2)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是否与其产卵习性有关?中科院的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60颗镇海棘螈受精卵平均分成6组,在适宜温度下,分别将它们放在陆地上,池水下深1 cm、5 cm、10 cm、15 cm、20 cm处,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孵化率。科学家设计的实验可以研究两个问题:
①受精卵在陆上与水中的孵化率是否有差异?②受精卵在水中的孵化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3)镇海棘螈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原因除了可能与陆上产卵习性有关外,还可能与其生存环境的变化有关,如:气候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精卵在水中的深度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天敌捕食和人为因素造成栖息地破坏等7.某班同学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同学们先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10厘米3、15厘米3、20厘米3的水,分别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下表是其中一个组的实验记录。(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左侧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比较高的是________盘。
(2)对实验记录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一种特性。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3)受此实验启发,小豪不称质量,在家里测量了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 mL的纯净水,再放进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小豪从冰箱中取出的注射器如图所示,则水结冰后的体积为________mL,小豪所测得的冰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300.98.(1)图甲是小明、小红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和水的质量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加热。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小红把水加热到沸腾,
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水的初温较低(2)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丙)。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由图像可知,在第8分钟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____
(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第10分钟后,海波的熔化将
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固液共存停止9.有同学在养金鱼时,发现金鱼的体色变浅了。他想探究:金鱼的体色是否会随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于是他做了个简单的实验。请你帮他将以下的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1)提出问题:金鱼的体色会随着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鱼的体色会随着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3)设计实验:要用到的金鱼最少要有10条,鱼缸最少要有____个。实验设置中只有_____________是不同的,其他条件都要求相同。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后,观察结果。
(4)预期实验结果:在内壁颜色较深的鱼缸中,金鱼的体色会比较深。在内壁颜色较浅的鱼缸中,金鱼的体色会较浅。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鱼缸内壁颜色金鱼的体色会随着鱼缸内壁颜色深浅的改变而改变10.【中考·扬州】如图甲,是仪征捺山地质公园的“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该类石头的密度为2.8~3.3 g/cm3。小明想准确测出这块石头的密度。
?(1)如图乙,该石头的质量为________g;他将该石头放入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计算得到该石头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2)该石头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玄武石”其内部是多孔蜂窝状结构,放入量筒后,会有部分水进入石头中,使测得的石块的体积偏小,导致密度偏大52.42.62大11.【中考·昆明】在探究“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中:
(1)取质量________的水和煤油放入两个相同的容器里,用同样的两个酒精灯对它们加热(如图所示)。加热时,上下缓慢地提拉搅拌器,
这是为了使水和煤油
____________。相等受热均匀(2)实验中加热时间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假设加热时间1 min吸收的热量为Q,经过实验得到了以下两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
①相同质量的水或者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几乎是________的;②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是__________的。
(3)由(2)中①②两个结论发现,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不同,为了描述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它就是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比热容(4)春城昆明之所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个原因是高原明珠“滇池”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因为水的__________较大,当水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比热容12.小明认为“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他解释: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 ℃的水蒸气变成100 ℃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中热损失、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以及导管的体积均忽略不计)。【实验步骤】①取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记为甲。向其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温度为t1的冷水,液面位置如图所示,标记为A。
②向甲保温杯中插入导管,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
导管,此时甲杯中液面位置为B,再
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
现t2高于t1。④另取一个完全相同的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记为乙,向其中倒入与甲质量相同的温度为t1的冷水,标记为A。____________,摇匀后测出水的温度为t3。
⑤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1)甲杯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步骤④中空白部分的操作补充完整。
(3)若出现________的实验现象,则说明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t2>t3水蒸气液化再倒入一定质量温度为100 ℃的热水至液面B【点拨】(1)水蒸气遇冷会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杯中水增多液面上升,所以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2)实验中是用100 ℃水蒸气与100 ℃热水进行对比实验,除了状态不同,其余条件都要相同,所以水量要相同,空白部分应为再倒入一定质量温度为100 ℃的热水至液面B;(3)小明的观点是100 ℃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多,放出较多热量后水温升得较高,应出现的现象是t2>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