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项二:解答题 同步练习(课件 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专项二:解答题 同步练习(课件 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22: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期末复习专项
专项二:解答题期末复习专项答案显示(1)B (2)120~121 (3) 升高1. 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 ℃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 ℃。请问甲、乙两人中谁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解:乙有可能没有发烧。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个很细的细管,它的作用是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内水银断开。先测量甲,体温计显示39 ℃,说明甲一定是发烧的;乙使用前,体温计未用力向下甩,因此细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示数仍然指示甲测得的体温值39 ℃,乙的体温小于或等于39 ℃因此乙可能没有发烧。2.西瓜是一种双子叶开花植物,它所结出的果实是瓠果,为葫芦科瓜类所特有的一种肉质果,是人们喜欢吃的水果之一。
(1)在切西瓜时,常常会有大量汁液,这些汁液来自西瓜细胞中的________结构。液泡(2)妈妈从超市买了个西瓜,小明想利用所学知识来测一测西瓜的密度,如图所示是超市标签,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看清质量,身边也没有测量质量的工具。聪明的小明看了看受损的标签还是算出了西瓜的质量为________千克。3.2(3)请帮小明设计测量西瓜的体积的方法。(用什么工具,如何测量?)工具:用电子秤、细铁丝、水桶和水;方法:用水桶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出一整桶水的质量,取下并把西瓜放入水桶中,用细铁丝使西瓜没入水中,排开一部分水后,取出西瓜,再用电子秤测出排开一部分水后水和桶的总质量,算出排开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就是西瓜的体积。(4)若最后测得体积为3.5×10-3米3,西瓜的密度为多少?3.小明同学从玩具电动机中拆下一段细铜丝(漆包线),经测量长度为h。他想进一步测量其体积,家里没有量筒,身边的测量工具仅有毫米刻度尺,怎样用刻度尺测量其体积呢?请你帮助他写出实验步骤,并列出计算方法。(测量所得的结果可以用字母表示)。4.如图所示的电动自行车,它可以电动骑行,亦可以脚踏骑行。制造自行车车架有各种不同的新材料,部分材料的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车架的体积为5×10-3m3。请解答:(1)若让你设计制造强度高并且轻便的电动自行车,你将选择表中的什么材料?请简要说明理由。【点拨】根据车架设计要求强度高并且轻便的电动自行车可知,自行车材料的强度高并且密度小;解:选择碳纤维材料,因为体积相同时,密度小质量小,在强度相同时车较轻。(2)这种车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点拨】由表格数据可知选择材料的密度,又知道车架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车架的质量。5.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1~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碰撞和张裂BC(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6.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海姆进而研
究氧化石墨烯薄膜
并获得新进展。为
探究氧化石墨烯薄
膜的物理特性,他
进行了这样一组实
验,如图所示: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已知ρ酒精=0.8×103 kg/m3,问:(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解:由图③可知m3=31.4 g,V液=14 mL,
由图①可知m1=20.2 g。
烧杯内剩余液体的质量m=m3-m1=31.4 g-20.2 g=11.2 g,烧杯内剩余液体的密度ρ=m/V=11.2 g/14 mL=0.8 g/cm3=0.8×103 kg/m3,故该液体是酒精。(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两点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石墨烯薄膜能让水蒸气通过,透气性好氧化石墨烯薄膜不能让酒精蒸气通过,密闭性好
(答案合理即可)7.魔术表演中,熊熊大火使锅中的油剧烈沸腾,魔术师用手慢慢在沸腾的油中摸取铁球,而手却安然无恙,观众一片惊奇。原来锅中的“油”,只有表面漂浮一层很少的油,底下的都是醋(溶入少量的硼砂)。[油的沸点为287 ℃,醋(溶入硼砂)的沸点为45 ℃]。问:
(1)为什么油漂浮在醋的上面?解:因为油的密度小于醋的密度,所以油会漂浮在醋的上方。【点拨】密度不同的液体放在同一容器中,会出现分层现象,密度较小的液体浮在上方。(2)表演时魔术师的手为什么没有烫伤?【点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在沸腾时液体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解:已知醋(溶入硼砂)的沸点为45 ℃,所以当温度达到45 ℃时醋就沸腾了,继续加热,醋的温度不会升高,所以魔术师的手没有烫伤。(3)舞台周围能闻到浓浓的醋味,是属于什么现象?【点拨】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解:醋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所以我们能闻到醋的气味。8.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
A.30% B.40% C.60% D.90%
(2)由表格中数据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_℃。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升高B120~121【点拨】(1)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 ℃,当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时,混合液的凝固点在-25 ℃到-30 ℃。从表格看,防冻液含量为40%适宜。(2)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在70%~80%之间,从表格看,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121 ℃。(3)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水分减少,导致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增加,沸点升高。9.快过年了,很多农家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白酒。制酒主要有以下两个过程:发酵和蒸馏。
(1)发酵的过程:酵母分解糖,产物之一是酒精。发酵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2)蒸馏过程如图所示,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液化(3)酿造出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对(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 ℃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即酒精的体积分数;比如50度白酒是指气温在20 ℃时,100毫升白酒中所含酒精为50毫升。某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这种酒的密度约是多少?(ρ水=1.0×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 解:白酒45度意味着100毫升白酒中含酒精体积为45毫升,水体积为55毫升。45毫升酒精的质量m酒精=ρ酒精V酒精=0.8克/厘米3×45厘米3=36克,55毫升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克/厘米3×55厘米3=55克,则白酒的密度ρ=m/V=(36克+55克)÷100厘米3=0.91克/厘米3=0.91×103千克/米3,瓶中白酒的质量m总=ρV总=0.91克/厘米3×500厘米3=455克。10.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上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解:①室温下取一瓶与研究对象相同的矿泉水,称量质量为m1 ;②将矿泉水瓶拧紧瓶盖,放入冰箱中较长时间,取出放在室内一段时间,待矿泉水完全恢复至室温后,将矿泉水外壁擦干,称量其质量为m2 ;③比较 m1、m2 的大小,如果m1>m2,则小张的结论是正确的,如果 m1 =m2,则小吴的结论是正确的。11.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部分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材料二:世界板块及震
中位置分布图

?
(1)图中的A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
(2)地震C处于________(填“低”“中”或“高”)纬度,该地震的发生与印度洋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运动有关。环太平洋的陆地及海区中亚欧(3)比较B、C两次地震,地震C比地震B人员伤亡大,房屋倒塌数量多。请分析地震C破坏力更大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至少2点原因)地震C的震源深度比地震B浅;地震C的震级比地震B的震级大;地震C所在地人口更加密集;地震C所在地房屋缺乏防震措施;地震C所在地的人缺乏避震知识等。【点拨】(1)图中的A位于环太平洋的陆地及海区地震带;(2)C处的震中经纬度是45.75E、34.90N,由纬度是34.90N可知,此地位于中纬度。该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所以地震的发生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运动有关;12.一个同学要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他根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想出了下面的办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10圈,在重叠处用针扎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然后除以10,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你认为他的做法能减小误差吗?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提供可行办法。解:不能减小误差,因为在圆柱体上绕10圈会加大圆柱体的周长,不仅不能减小误差,反而会加大了误差。采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法先测直径再求周长、用轮滚法测周长,用上述绕一圈的方法等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