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1节 物质的构成第4章 物质的特性答案显示变浅;相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继续DACDBBCCBDBDDCBABDC(1)受热;D (2)相等 1.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物体不断地分割下去,都可以得到同一种微粒——分子
B.分子是一种比细胞更小的微粒,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水结冰后,分子就停止运动了
D.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点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构成,夸克还可以分,所以A是错误的。细胞由分子构成,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到细胞层次,分子必须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观察,所以B是对的。由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运动,所以C是错误的。空气是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所以D是错误的。【答案】B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微粒,用现代技术可以拍摄到分子图片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糖水是由糖水分子构成的【点拨】糖水是混合物,由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A3.一只充满氢气的气球经过几小时后,体积会变小,原因是( )
A.氢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B.氢气分子的体积减小
C.氢气分子穿过气球壁粒子间的空隙而逃逸
D.氢气被压缩了C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三种状态中,分子间距离最小的是( )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D.视具体物质判断D5.下列关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或斥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块铅块压紧后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断的铁钉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
C.一般固体、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点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间的距离达到一定距离时,引力和斥力相等,称为平衡位置,如果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的距离时引力大于斥力,反之亦然。断的铁钉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距离太大引力太小。【答案】B6.下列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事实是( )
A.盛夏将自行车放在阳光下,车胎爆炸
B.通常把氧气加压到1.5×107 Pa,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C.绿豆和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
D.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它们的体积之和【点拨】绿豆和黄豆混合实验是模拟实验,所以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事实。C7.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飘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雪片飞扬【点拨】柳絮、落叶、雪片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B8.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的体积很小【点拨】毒品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能被缉毒犬闻到,所以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故选C。9.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点拨】“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使人们闻到酒香,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故C选项符合题意;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
可用选项中的哪个图表示( )【点拨】物质分为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分子间的距离最小,气态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B11.某大学的同学们制作出了一种新型防菌
“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
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纳米纸分子间无空隙
B.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点拨】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所以A错;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B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C错。故选D。12.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如图所示的单分子油膜,可估测分子大小。用该方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需要测量油酸的( )
A.质量和分子个数
B.体积和分子个数
C.质量和体积
D.体积和油膜面积【点拨】这里估测油酸分子大小指的是分子直径,而分子的直径刚好是油膜的厚度,厚度等于油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答案】D13.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而将一块打破的玻璃细心地按原样拼凑,且施加一定的压力,结果并不能合成一块,其原因是( )
A.玻璃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B.对接处玻璃分子间距离较大,引力很小
C.玻璃一旦破了就相互排斥
D.玻璃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B14.闻到气味、湿衣服晾干、白糖溶于水,能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
A.分子在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有大小
D.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点拨】上述三种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A15.“热胀冷缩”现象描述的是物体( )
A.温度高时,分子间隙大
B.温度高时,分子体积大
C.温度低时,分子间隙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A16.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
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点拨】分子引力作用的结果使液体的表面积趋于最小,如图乙时液面面积最小。【答案】D17.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点拨】露珠呈球状是由于露珠表面紧缩,这体现了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在引力的作用下,露珠缩小到其表面积最小,C选项正确。18.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点拨】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隔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故选B。19.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答案】A20.如图所示是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上瓶盛的是空气,下瓶盛的是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扩散到上瓶,同时下瓶颜色逐渐______,最后,上、下两瓶颜色________,
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两瓶气体混匀后,分子________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变浅相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继续21.收集信息,探究物体的热膨胀
(1)晓丽收集到如下的信息:从这些信息,你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许多物体,在________时,体积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物体的热膨胀。它可以发生在何种状态的物质中( )
A.固体、液体 B.液体、气体
C.固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受热D(2)若固体中有一个孔,孔增大的体积就和同等大小的实心固体增大的体积相等。因此,一个玻璃烧瓶热膨胀时增加的容积,与一个同样大小的实心玻璃体增加的体积________。相等【点拨】(1)根据信息,研究的对象分别是气体、固体、液体、气体,四种情况共同的现象是体积增大,引起变化的原因都是受热。(2)由于固体中有一个孔,孔增大的体积就和同等大小的实心固体增大的体积相等,则玻璃烧瓶膨胀增加的体积与同样大小的实心玻璃体增大的体积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