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课件 3课时28+29+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6汽化与液化 同步练习(课件 3课时28+29+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22:46:10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6节 汽化与液化
第1课时 蒸 发第4章 物质的特性答案显示乙;甲25;降低;吸收AADBCBDCAACB(3)快 (4)相同ACBA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C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D.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点拨】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故选项A符合题意。A3.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A4.如图是四个装有相同质量水的敞口容器,放置在相同环境中,其中水蒸发最快的是(  )【点拨】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种类。D容器的表面积最大,所以蒸发最快,D选项正确。5.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B6.目前,有些大酒店在洗手间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沾的水很快蒸发掉,既干净又卫生。水快速蒸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B.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并提高了水的温度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D.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并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A7.刚从开水锅里捞出的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等蛋壳表面水分干了后就很烫了,这是因为(  )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量向外逐渐散发
B.蛋壳不容易传热,等手发烫要一段时间
C.蛋壳上的水未干时,水蒸发要吸收热量,由于蒸发很快,使蛋壳温度降低
D.感觉的形成需要时间C8.用电扇对着干、湿不同的相同温度计吹风,其结果是(  )
A.干、湿温度计示数都会下降
B.干温度计示数不变,湿温度计示数下降
C.干温度计示数下降,湿温度计示数不变
D.干、湿温度计示数都不会下降【点拨】电扇吹来的风温度没有改变,吹到湿温度计上使湿温度计上的液体蒸发,蒸发具有致冷作用,所以干温度计示数不变,湿温度计示数下降。【答案】B9.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汤的热辐射
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
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
D.油层覆盖在汤的表面,阻碍了水的蒸发D10.喝热水时,如果感到热水太烫,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为了(  )
A.把热吹散可以降温
B.吹过去的是冷气可以降温
C.加快热水表面的空气流动,加速蒸发,可以降温
D.吹过去的冷气把水中的热带走C11.夏天,站在开动的电风扇前人感觉很凉快是因为(  ) 
A.风扇扇来的风是凉的
B.风扇扇来的风加快了人皮肤上汗水的蒸发
C.风扇把人周围的热空气吹走了
D.风扇把人周围的空气吹凉了【点拨】电风扇吹出的风加快了身体附近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时会从身上吸收热量,故有致冷作用,使人感到凉爽。【答案】B12.有一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热得汗流浃背,便决定送牛奶给他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点拨】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实后,湿毛巾中的水分吸热蒸发,蒸发吸热从而使牛奶的温度降低,这样植物学家喝起来会感到凉爽。【答案】A13.某同学做“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
A.水的温度
B.水的表面积
C.水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
D.上述三个因素【点拨】由题意知,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就告诉了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和表面积是相同的,而不同的是一个进行了加热,一个未加热,即水的温度是不同的。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图中情景探究的是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答案】A14.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会发生汽化现象,如图所示:
?
?
下列各图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情况的是(  )【答案】C【点拨】水汽化后分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大,A、B的分子发生改变,D分子间的距离没有改变。1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吃冰棒解热
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B16.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此时室内温度为________℃,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________,由此可以说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__热量。25降低吸收【点拨】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时,酒精迅速蒸发,蒸发吸热,使温度计示数降低;当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最终与室温相同,所以室温为25 ℃。17.小英学习液体蒸发知识以后,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了一个“比较酒精与水蒸发快慢”的小实验。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在吸管的中间插入一枚大头针,
如图甲所示,把大头针的两端
搭在两个纸杯的边沿并使吸管
保持水平平衡。(2)在这两纸杯中分别倒入少许质量相等的酒精与水,取两片相同的纸巾分别浸入酒精与水中;待杯中酒精与水全部被纸巾吸收后,取出湿纸巾分别挂在吸管的两端(如图乙所示),调节纸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复平衡。
(3)当酒精与水开始蒸发时仔细观察吸管,如果吸管哪端上翘,就说明哪端的液体蒸发得更______(填“快”或“慢”)。
【交流与评估】
(4)放在吸管两端的湿纸巾,其摊开的面积必须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快相同【点拨】本题类似于天平的原理,一旦吸管失去平衡就可以判断哪种液体蒸发快。18.极地狐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沙漠狐生活在炎热的非洲沙漠地区。由于受温度的影响,它们的形态有显著的差异。如图所示是两种狐的头像。根据头像特征判断:________图是沙漠狐,________图是极地狐。乙甲【点拨】判断依据是狐狸耳朵的长短和大小,生活在炎热的沙漠中的沙漠狐,为了便于散热,耳朵长得又长又大,增大散热面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为了保温,耳朵长得又短又小。19.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在天晴的中午,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洒在室内、有风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砖的大小均相同),并记录在表格内,根据表格内容可以得出与结论是(  )A.只能得出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B.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C.只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有关
D.能得出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速都有关【点拨】由于阳台上和室内对比时,虽然水的表面积可以控制相同,但是温度和空气流速都不相同,存在两个变量,无法对比。【答案】A课件29张PPT。第6节 汽化与液化
第2课时 沸 腾第4章 物质的特性答案显示ADDDACBABCCBDA(1)B (2)质量 (3)①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②水沸腾时还要吸热D答案显示(1)沸点较低 (2)温度较低、容易散热的环境 
(3)不能C1.关于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B.沸腾时温度要升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A2.关于水沸腾时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在表面发生剧烈汽化
B.水只在内部发生剧烈汽化
C.持续加热,水温不断上升
D.持续加热,水温保持不变【点拨】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D3.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D4.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油锅中的“油”: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300 ℃),而下层是其他的液体,这种液体沸点最有可能是(  )
A.50 ℃左右 B.80 ℃左右
C.100 ℃左右 D.200 ℃左右【点拨】沸点为50 ℃的液体在温度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因而不会烫伤。A5.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
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C6.小雨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测得了如下表的数据,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从第5分钟开始沸腾
B.温度计玻璃泡不要碰到烧杯底或侧壁
C.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沸点为99 ℃,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
D.如果要使水的沸点超过99 ℃,可以增大气压或者改用猛火加热D7.如图所示是“探究水的沸腾”
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在t时=4 min时,水开始沸腾
B.在t时=4 min到t时=6 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在t时=6 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
D.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100 ℃【点拨】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B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做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沸点 B.熔点
C.温度 D.凝固点【点拨】因为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即药液迅速由液态变为气态,说明该药液具有较低的沸点,故A正确。A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
套A、B装置)
?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填“A”或“B”)套装置。B(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a、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不同。
(3)通过分析图像C,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沸腾时还要吸热质量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10.小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用小火煮,保持锅中水一直沸腾,直到煮熟。则(  )
A.第一次比第二次既省燃料,又省时间
B.第一次比第二次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一次比第二次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次比第一次省燃料,但时间差不多【点拨】当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不论是急火煮还是小火煮温度不会升高,但小火煮省燃料,需用时间差不多。【答案】D11.如图所示,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下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先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
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A.水  B.酒精  C.煤油  D.水或酒精【点拨】如果试管里的液体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则试管里的液体从水中吸收热量首先达到沸点而沸腾。【答案】B1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点拨】如果试管里的液体沸点低于水的沸点,则试管里的液体从水中吸收热量首先达到沸点而沸腾。C13.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后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这种纸盒是特制的,不会着火【点拨】 水加热沸腾之后,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还是100 ℃,此温度下,纸还没有达到其着火温度。C14.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从杯底产生的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如图所示。这说明(  )
A.整杯水的温度均达到沸点
B.气泡上升时,因上部水温较低,
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
C.气泡上升时,气泡的密度变大
D.气泡上升时,气泡内压强变大B15.对敞口容器中已达到沸点的水继续加热,水能继续沸腾。该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主要是用于(  )
A.使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
B.使水温保持不变
C.使水温继续上升
D.防止水温下降A16.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 ℃、油温300 ℃、砂温600 ℃,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点拨】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三杯水的温度相同。【答案】D17.电冰箱是人们普遍使用的家用电器。电冰箱里的制冷设备主要有三部分:蒸发器、空气压缩机和冷凝器。冷凝剂在蒸发器里汽化,吸收了冷冻室的热量,
使冷冻室温度降低。空气压缩机将生成的
蒸气抽走,压入冷凝器,使之液化并把冰
箱里带来的热量放出。冷凝剂液化后重新回到蒸发器里,如此循环工作,从而使冷冻室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1)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你认为电冰箱中的“冷凝剂”应具有的主要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沸点较低(2)经测定:冰箱周围的温度每提高5 ℃,其内部就要增加25%的耗电量。鉴于以上原因,你认为在家庭装修设计时,电冰箱应安放在怎样的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电冰箱降低室温:他先将电冰箱的门打开,然后接通电源。他这样做,可以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吗?________________。不能温度较低、容易散热的环境【点拨】“冷凝剂”应该用易液化的低沸点液体;电冰箱应该安放到有利于散热的地方,所以应该选择温度较低、容易散热的环境;根据能量守恒,电冰箱实际上是把冷冻室的热量转移到了电冰箱外,所以室温不会降低。1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点拨】因为碗里的水和锅里的水沸点相同,碗里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收热量而不能沸腾。【答案】C课件28张PPT。第6节 汽化与液化
第3课时 液 化第4章 物质的特性答案显示液化;乙CDBAA汽化;压缩气体;降温ADD小于BC答案显示(1)液化 (2)液化放热 (3)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A处,然后再倒入100 ℃的开水直至B处,摇匀后立即测出此时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t2高于t,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1)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使沙子受热均匀
(2)水;水蒸气液化放热1.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点拨】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2.庐山以秀美的风景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讲的是太阳照射在庐山的香炉峰上,山间升起了缭绕的白雾,像一片片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飞落的瀑布像长长的白练挂在山前。湍急的流水从高高的悬崖上飞驰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高高的九天降落到人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对这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A.形成“烟”的过程是放热过程
B.“烟”是液化形成的
C.形成的“烟”是液态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
D.“烟”实际上是大量的小水珠【点拨】“烟”实际上是水蒸气液化的大量小水珠,是一个放热过程。【答案】C3.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
B.水蒸气上升过程中温度变高
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
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D4.农谚“水缸穿裙,天要下雨”指的是水缸外壁与水面相平处直至底部的位置上出现一层小水珠,就预示着天要下雨了。这些小水珠产生的原因是(  )
A.地面上的水渗透上去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在缸壁上的
C.从缸的细小孔里渗出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在缸壁上的B5.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放在空气中,不断有水滴产生,使其常满。关于此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白玉是一种体积较小的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温度变化显著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沙漠中能自动“生”水【点拨】空气中含有较充足的水蒸气时,遇到较冷的白玉杯容易发生液化。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等需要在很低的温度下才能液化。沙漠中水蒸气含量少,液化产生的水很少。【答案】A6.下列关于气体打火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B.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减小压强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C.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增大压强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
D.气体打火机内的气体是用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相结合的办法使之液化贮存在打火机里的C7.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A8.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向里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又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另
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_____。降温汽化压缩气体9.【说理题】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点拨】本题要用到液化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两个知识来解答,在明白“哈气”和“吹气”的区别的基础上解答此题。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液化放热;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解:冬天手觉得冷时,向手上“哈气”手会暖和,是因为从口中哈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放出的热量被手吸收了,手会感到暖和。若使劲儿向手吹气,是加快手表面空气流动,使手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水分蒸发时从手上吸热,所以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10.下列不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的是(  )
A.利用降温和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为液体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周围有“白雾”
C.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啤酒外壁上会“出汗”
D.放在空气中的薯片会变软【点拨】利用降温和加压的办法可使空气变成液体是液化空气。A11.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正确的是(  )
A.二者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二者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二者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二者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12.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
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内壁出现了水珠【点拨】甲杯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外壁液化成小水珠,乙杯是热水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冰冷的内壁液化成小水珠。【答案】D13.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棍会冒“白气”是________(填“汽化”或“液化”)现象;根据你的观察,在室内无风时,冰棍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液化乙【点拨】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通过观察可以确定甲、乙两个房间的温度关系是t甲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乙。小于【点拨】当气体温度达到足够低时才能液化,当室内温度比较高时水蒸气不易液化。15.人们都说:“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 ℃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 ℃的水蒸气和100 ℃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 ℃的水蒸气变成100 ℃的热水时,
还要放出热量。对此,
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
自己的观点。【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 ℃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比较发现t2高于t1。(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液化液化放热(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请你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小柯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温度为t1的冷水至A处,然后再倒入100 ℃的开水直至B处,摇匀后立即测出此时保温杯中水温t并与t2比较,t2高于t,得出水蒸气液化放热16.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
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
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加热相同时间后,分别测量两者的温度,发现沙子的温度明显高于水,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时搅拌沙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子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使沙子受热均匀(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而装沙子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没有小水珠,用手摸两个玻璃片,发现装________(填“沙子”或“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气液化放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