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课件 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5 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课件 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22: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5节 熔化与凝固第4章 物质的特性答案显示DDCCBDDBB放;低DCDBDDDDCAC凝固AC1.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熔化、凝华 B.熔化、液化
C.汽化、凝固 D.熔化、凝固D2.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凝固点
C.各种晶体的熔点相同
D.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点拨】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的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会不断上升。【答案】D3.下表所列的是几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268 ℃时,氢是固态
B.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容易熔化
C.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D.水银温度计在-60 ℃时不能使用C4.下雪天一般比融雪时感觉暖和是因为(  )
A.下雪天的气温比融雪天的气温高
B.雪熔化成水要放出热量
C.形成雪时要放热,雪熔化时要吸热
D.雪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点拨】本题要获得的是下雪天一般比融雪时感觉暖和的原因,A是结果;形成雪时要放热,雪熔化时要吸热;雪的温度应该小于或等于水的温度。【答案】C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
A.是否为金属 B.有无熔点
C.软硬程度 D.是否会熔化B6.“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节选自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请你指出包含了凝固这种物态变化的一项是(  )
A.风雨送春归 B.飞雪迎春到
C.已是悬崖百丈冰 D.犹有花枝俏C7.炎热的夏天,课桌上的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 ℃)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 ℃)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关于这种金属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熔点高于100 ℃
B.该金属熔点低于26 ℃
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 ℃
D.该金属凝固点低于100 ℃【点拨】该金属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并介于100 ℃和26 ℃之间。D8.买一块豆腐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当把冰冻的豆腐拿出来化冰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其成因是(  )
A.豆腐冷缩而成的
B.豆腐膨胀而成的
C.冰箱中的冰霜进入豆腐而成的
D.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成冰,后熔化成水而成的【点拨】豆腐内有相当一部分是水,当豆腐内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熔化后体积又变小了,但豆腐收缩不回去,就形成了许多小孔。D9.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A.a和b
B.b和c
C.a和c
D.a、b和c【点拨】从图像中可以发现a、b、c三种物质都是晶体,而b、c的熔点相同,所以是同一种物质。B10.南极的平均气温为-5 ℃,最低气温-88.3 ℃,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酒精比水银颜色更浅
B.酒精凝固点比水银凝固点更低
C.酒精密度比水银密度更低
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点拨】物质的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凝固,在南极由于平均气温比较低,所以需要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温度计。【答案】B11.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凝固过程
C.t=0时刻物体分子停止运动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点拨】从图像可以看出,此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此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固体吸热,温度升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故B错误;任何物质的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0~t1这段时间,物体一直吸热,故D正确。12.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________热,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__________。低放13.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  )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可能不变【点拨】熔化中的晶体吸收热量用于物态变化,温度保持不变。D14.把冰水混合物拿到0 ℃的房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可以熔化,因为冰的熔点是0 ℃
B.水可以凝固,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 ℃
C.冰不能熔化,水也不能凝固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点拨】冰熔化和水凝固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二是需要吸热或放热。本题虽然能够达到温度条件,但满足不了吸热和放热的条件。所以冰不能熔化,也不能凝固。【答案】C15.海波的熔点是48 ℃,那么48 ℃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并存
D.无法确定D16.对冰水混合物均匀加热,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温度同时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D.冰和水的温度不变,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温度才能升高【点拨】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 ℃,直到冰全部熔化成水后,温度才能升高。【答案】D17.下雪天,路上积有厚厚的一层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看到洒水车向路上的雪喷洒盐水,这种做法主要是因为(  )
A.使水的熔点升高
B.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C.冰的温度升高到0 ℃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的雪变成了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而冰熔化B18.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
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点拨】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是舌头上的水分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固,因为冰是晶体,因此从各选项图中找出晶体的凝固图像。只有D选项符合冰的凝固图像,故选D。19.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分钟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分钟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点拨】由熔化图像可知该物质是晶体,从第3 min开始熔化,到第6 min结束,故在t时=5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在BC段,该物质熔化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该物质从第12 min开始凝固,到第15 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 min,故C错误;该物质凝固时的温度是45 ℃,凝固点为45 ℃,故D正确。故选D。20.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
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
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
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
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点拨】根据图像,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所需的时间相等,又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故熔化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但它们的熔点不同;图线越陡,物质的比热越小,固态物质乙的比热大,所以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液态时它们的比热相同,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物质吸热一样多。【答案】A21.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 mm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点拨】膨胀虽小,产生的力很大,减少了铝膜与钢罐分子间的距离,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就压在一起了。【答案】C22.你有过从冰箱冷冻室里取食物(如鱼或者肉)的经验吗?(没有取过就去感受一下),你是否感觉到你的手指好像被食物“粘”住了。请分析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手指上的水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23.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温度在-10 ℃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些冻梨拿到屋子里,浸没在冷水盆中,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梨的温度升高
B.盆中有水结冰,梨的温度不变
C.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降低
D.盆中的水都结成冰,梨的温度不变【点拨】因为冻梨的温度在-10 ℃以下,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放在一起后,冻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水放出热量凝固。【答案】A2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所有固定装置均省略),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点拨】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 ℃,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还是0 ℃,而大试管中冰的温度升高到0 ℃时已经达到热平衡,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一点都没熔化。【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