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课件 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7 升华与凝华 同步练习(课件 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22:5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7节 升华与凝华第4章 物质的特性答案显示ACDACCBBFB易升华BCAAD②⑦⑧;④⑤⑥⑨DD吸收;碘的温度C1.现在市场上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和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D2.实验室要制造低温而又干燥的环境,可以用下列措施中的(  )
A.用大量冰块熔化来降温
B.用大量水蒸气来降温
C.用大功率电风扇吹走热量
D.用干冰升华来降温【点拨】用冰块熔化可以降温但是湿度比较高,喷大量水蒸气可以升温,大功率电风扇不能降温。D3.火箭在飞行时,外壳会与空气发生摩擦而产生高温,因此要在火箭外壳上涂有一层特殊材料,以防止火箭外壳温度过高,其原理是(  )
A.材料升华吸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B.材料不传热使温度不升高
C.材料升华放热使外壳的温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A4.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点拨】霜冻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雨、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雹是由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小水珠遇冷,和小冰晶结合起来形成的,是凝固现象;故选C。5.在烧杯中加入液态氮,液态氮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96 ℃,在常温下急剧沸腾,这时将会看到烧杯壁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凝固成冰
B.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冰晶
D.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凝华成冰晶C6.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大量的水蒸气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点拨】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凝华成的小冰晶和液化成的小水珠;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后附在尘粒上形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答案】D7.如图所示,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原因是(  )
A.玻璃先升华后凝华
B.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C.钨丝先熔化后汽化
D.钨丝先汽化后凝固【点拨】灯泡用久之后,玻璃泡内壁要变黑,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为钨蒸气,钨蒸气遇冷的玻璃又凝华为固态的钨附着在玻璃泡的内壁上;故选B。8.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 ℃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
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B9.冻干食品是真空冷冻干燥食品的简称,也称FD食品。它首先将食品中的水分速冻成冰,然后用高温加热使之直接变为水蒸气,食物因此而脱水干燥。需要食用时,只需重新加水,食物就会恢复原来的面貌,色、香、味、形不变。在加工冻干食品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凝华后升华
C.先凝固后凝华 D.先凝固后升华D10.寒冷的冬天,北方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窗上“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点拨】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而玻璃窗较冷,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甚至发生凝华现象结冰,故玻璃窗就会“出汗”或结“冰花”;故选B。1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有________,属于凝华的有__________。(均填序号)
①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②灯泡用久了钨丝会变细 ③江河解冻 ④霜的形成 ⑤冰棒上的白粉 
⑥严冬室内窗户上的冰花 
⑦冰雕没有熔化,却一天天变小 
⑧樟脑丸“消失”了 ⑨雾凇的形成②⑦⑧④⑤⑥⑨12.檀香木原产于南亚,在南印度600米到2 400米的高地上尤其茂盛,深褐色的树干有强烈的气味,靠近地面的部分与根部更加浓郁。檀香木的香气有安眠的作用,在宗教庙宇中常用到檀香。请问:我们能闻到固体物质的气味,说明这种固体物质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易升华13.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面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能镀上去的原因是(  )
A.金属液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C1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化;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c B.a、d、f C.b、c D.e【点拨】干冰是固体CO2,它很容易升华,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答案】B15.如图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C16.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答案】A17.在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秋天的下半夜,草尖上、花瓣上出现露珠
D.冬天,打开家里浴室的热水阀门,旁边的镜面很快“模糊不清”了【点拨】刚出冷库的冻肉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附在肉中,所以比原来重;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秋天出现露珠、冬天镜面的“模糊不清”都是液化现象。【答案】A1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A19.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雪降落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C.云腾致雨,露结晨霜——“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露水形成的
D.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形成霜【点拨】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而化雪过程属于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下雪不冷化雪冷,故A错误;冰是水凝固形成的,但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此时水和冰的温度是相同的,都是0 ℃,故B错误;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并不是水蒸气先液化成露,露再凝固形成霜,故C错误;霜的形成是凝华过程,凝华要放热,只有气温足够低,才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而雪后要么熔化,要么升华,都是吸热过程,故D正确;故选D。20.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人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
响碘的升华和熔化,你的猜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碘的温度吸收【点拨】由实验可知,碘升华或熔化时需加热,故碘在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由于用酒精灯和沸水加热时,碘达到的温度不同,故可猜想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的因素可能是碘的温度。21.用单层棉布包紧一粒卫生球(易升华,升华形成的气体易燃),用火柴对棉布球点火,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是(  )
A.棉布球着火,棉布会被烧破。因为棉布的着火点低于火柴火焰的温度
B.棉布球未烧着,棉布烧不破。因为棉布的着火点高于火柴火焰的温度
C.棉布球着火,但棉布并未烧破。因为卫生球受热升华,放出的气体可燃
D.棉布球着火,棉布被烧破,其中包着的卫生球也同时燃烧。因为棉布和卫生球的着火点都低于火柴火焰的温度【点拨】卫生球受热易升华,产生的气态物质从棉布中逸出,被点燃。由于升华吸热,使棉布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所以在卫生球未升华完之前,棉布不会燃烧。【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