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8 07: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3个阶段。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元谋人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170万年旧石器时代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上游流域
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代表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上游流域河姆渡文化:与仰韶文化同时,长江下游流域 距今约1万年,进入新石器时代,结束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距今约1万年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元谋人
北京人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阶级、国家出现早中晚早中晚夏商周奴隶社会旧石器时代早期山顶洞人 观察夏商周疆域的变化,那么他们是如何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统治的?又创造了怎样的经济文化成就呢?二、从部落到国家(一)、三皇五帝传说时代
1.三皇五帝指什么?
三皇: 燧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
神农氏——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 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ku)(高辛)、尧、舜
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昊(挚)、颛顼
太昊、颛顼(Zhuan xu)、高辛、唐尧、虞舜
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
2.禅让制:尧----舜-----禹
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孙曾孙子部落强大领土广阔品德高尚禅让传统英明广播技能1、吃草技能2、打仗+炎黄子孙传说五帝二、部落到国家
(二)夏朝:
建立者:禹
时间:公元前2070年,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由此,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答: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拓展:关于夏朝存在与否?
一说,存在。夏的核心区域就在豫西和晋东南部。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尚书》《诗经》和《夏本纪》里均有记载。与此同时,在考古成果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也很有可能被证明是夏文化遗存。
一说,根本不存在。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三、商和西周商商汤建国: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定都建立:发展政治变迁文化成就都城变更:国家机构:商朝灭亡:盘庚迁都中央:地方:甲骨文青铜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被周朝取代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与伯,臣服于商,纳贡,奉命征伐。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三、商和西周西周武王伐纣:时间、定都建立:发展政治变迁经济文化成就分封制宗法制西周灭亡:国人暴动(前841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土地制度:井田制生产工具青铜铸造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含义:封邦建国
分封目的:拓展疆土,拱卫王室。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随从作战
诸侯权力:世袭封国权、行政治民权
征派赋役权、军事征伐权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封建”与“封建社会”观察地图,并结合刚才所讲内容,找出分封的主要诸侯国,并总结归纳分封制的特点。分封特点:
1)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2)周天子至尊权威,国家政权趋向严密;
3)同姓居多,且位居重要位置;
4)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相互交错,相互制约,便于周王统治。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分封制的影响:
当时:①疆域扩展,众星拱月,加强统治,趋向严密。
②诸侯独立性大,易成割据,周亡的制度性因素。
后世:①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族分封;
②中国的姓氏起源;
③中国地名的简称。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解决贵族间在权、财和地继承的矛盾。
2)含义: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嫡长大宗余子小宗嫡长大宗余子小宗嫡长大宗余子小宗嫡长互为表里:政治上的君臣隶属关系;血缘上的父子兄弟关系。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4)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
②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
③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小宗服从大宗;
④具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
⑤体现出家国同构、家国一体。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忠臣孝子 乱臣贼子 孤臣逆子当时: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对政权:巩固分封制,强化王权。后世:重家庭建设,利于提高家族、民族凝聚力。强调家庭本位,重人情,不利民主法治建设,男尊女卑。消极:积极: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5)影响: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三)规范秩序的礼乐制衮服—最高一级礼服一般贵族礼服等级差异西周的三大制度:
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带有浓厚的血缘政治色彩;
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贵族政治地方分权西周夏商王位世袭:家天下;行天之令
遇事占卜神秘性;中央设相、卿士;
地方封侯、伯等;西周继承了夏商的一些制度,并有所发展。分封制:等级森严;
宗法制:嫡庶之分;
礼乐制:规范秩序;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贵族政治地方分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