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课件 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课件 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23:0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3812(1)500;正东 (2)C (3)山谷 (4)鞍部2陡;缓4D5A6D7C9C10D11C山地;丘陵;平原;山地BB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131617C(1)流水 (2)风力 (3)外力 (4)D (5)ABCE(1)C (2)AC;等高线密集,坡度陡14D15B1.地球的陆地地形主要有盆地、平原、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相对高度超过200米坡陡顶尖,连绵起伏的地形是________。山地丘陵平原山地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________;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________。陡缓3.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B4.下列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时为峭壁
B.同一条等高线,海拔可以不同
C.等高线不能重合
D.坡陡的地方等高线较密集D5.读等高线地形图,某观光旅游团从山脚登到山顶,选择坡度最缓的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点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四条路线中,①线等高线最稀疏,表示坡度最缓。A6.如图等高线地形图所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点拨】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等高线重合相交,应是陡崖地形,从A、B、C、D四幅地形景观素描图看出,D是陡崖。D7.如图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点拨】读图可得,A图表示的是山顶,B图表示的是山谷,C图表示的是山脊,D图表示的是盆地。C8.小科制作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点拨】山谷可能发育成河流。B9.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
①珠江三角洲 ②雅鲁藏布大峡谷 ③冰斗谷
④流动沙丘 ⑤黄土高原的破碎地表 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C10.如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D11.如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由图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点拨】甲处等高线密集坡陡,乙处等高线稀疏坡缓,因此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费力,故A不符合题意;丙丁两处比较,丁处的等高线稀疏坡缓,丙处的等高线密集坡陡,故B不符合题意;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的海拔相同,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故C符合题意;甲处和丁处海拔相等,都是280米,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C12.读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山峰A的海拔应为________米以上。
山峰B位于山峰A的________方向。
(2)有C、D两条登山线路,从________处爬山比较容易,因为坡度较小。
(3)E处所代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易形成河流或小溪。
(4)F处代表的部位是________。500正东C山谷鞍部【点拨】(1)山峰A处附近的等高线是500米,等高距是100米,则山峰海拔为500~600米。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本题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为北向,可以判定山峰B位于山峰A的东方。(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C、D两条登山线路,C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缓和,爬山比较容易。(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E),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山峰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F)。13.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活动,在当地某个
山区(如图所示)考察,按预定计划需
搭帐篷宿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安全的角度最适合宿营的地点是D点
B.测得图中海拔最高处的气温为20 ℃,那么C处气温为18.8 ℃
C.图中①②两处坡度较陡的是②处
D.图中①②两处都为山脊【点拨】图中所示D是陡崖,该部位不适宜宿营;图中海拔最高是280米,其气温为20 ℃,C处海拔是80米,其相对高度是2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那么C处气温为20+2×0.6=21.2 ℃;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图中①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答案】C14.“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图1(八达岭长城的景观照片)。图2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图。若图2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你认为最可能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D15.如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
区的地形图,在开发本地的
过程中,不合理的做法是(  )
A.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坝位置
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
B.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都必须搬迁
C.丙、丁两度假村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在线路④
D.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两条引水线⑥更合理【点拨】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拟修建一座水库,水坝位置应选在a、b两地中的b地,因为该地位于盆地的最狭窄出口处,施工工程量小;修建水库前,甲、乙两村中甲村位于水库中,是水库淹没区,甲村必须搬迁;丙、丁两度假村之间拟修一条公路,应选在线路④,因为该线路坡度和缓;乙村欲从河流中引水,两条引水线中,⑥线路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能实现自流,更合理。【答案】B16.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地形属于(  )
A.山顶 B.鞍部
C.山脊 D.山谷
(2)若短时间内出现强降水,从地形角度分析,________(填“AC”或者“AD”)处更易发生泥石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等高线密集,坡度陡17.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动吹风机向里面吹风。(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如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会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如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该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做实验二时,某同学想: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砂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可见在干旱地区,________________是该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流水风力(3)这两个实验模拟了以________(填“外力”或“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
(4)如图是一位同学外出游玩拍摄的照片,你认为图示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____。
A.海蚀地貌
B.冰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水蚀地貌外力D(5)下述地区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是________。(多选)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脉
C.马里亚纳海沟   D.风蚀蘑菇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三角洲ABCE【点拨】在第(5)小题中,A、B和C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D是风力作用的结果,E是冰川作用的结果,F是流水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