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不求甚解》(幻灯片2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3《不求甚解》(幻灯片2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6 16:3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3 不求甚解

邓拓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讨论交流读书的方法。
作者简介:
马南邨( ):(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原名邓子健,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cūn
自主学习
你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不求甚解
  原意是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费太大的工夫。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现代汉语词典》
师生合作探究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4、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对方的观点:树靶子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的观点:
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




“不求甚解”出处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不懂 会意 甚解


层近
层近
“好读书”、“会意”和“甚解”的关系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读书)
陶渊明的读书观: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1、虚心,别骄傲自负。
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2—4)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
(5—9)进一步用论据强调不能仅仅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而要     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论证过程
4、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




归纳总结
   本文先树靶子,将所要反驳的观点摆出来,然后追根溯源,从对渊明“不求甚解”的原意的分析谈起,阐述了自己对不求甚解的理解,提出了对方观点的偏失。
请找出学者们的读书方法:
陶渊明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陶渊

好 读 书 不 求 甚 解

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
而亮独观其大略”。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平平读:平心静气的读
意思:不懂处暂且放过,
不因小失大。

拓展延伸: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二者的区别。
咬文爵字:语言文字微妙,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无论阅读、写作都将有望提高水平;
不求甚解:读书要把握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眼,求其表面,努力使知识更广博。
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知道的读书方法有哪些?
几 种 读 书 方 法
1、品读法
2、摘读法
3、圈点法

4、析读法
5、寻读法
6、助读法


细水长流,请好好读书!!!
谢谢大家,
不当处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