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语文六年级 上册第七单元22月光曲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创作这首曲子时,有一个传说故事,那么《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而课文《月光曲》又写的是什么呢?二、学习生字、词语茵(yīn yīng)霎(shà chà)粼 (lín líng)√√√要分辨清楚噢粼盲这两个字一定要书写正确呀!三、理清层次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围绕着《月光曲》,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汇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介贝多芬《月光曲》的谱成。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四、课时作业一、用多音字组词。弹tán ( )弹琴dàn( )子弹散sàn ( )分散sǎn ( )松散曲qǔ ( )乐曲qū ( )曲折奔bēn ( )奔跑bèn ( ) 奔头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大海
( )的月光
( )的琴声波涛汹涌清幽美妙一( )曲子
一( )茅屋
一( )轻纱首间缕三、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学习第一部分:《月光曲》的来历。3.阅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第二部分1.读第2自然段,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1)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了什么?(2)为什么会引起贝多芬的注意?(3)想象茅屋里的情景。(4)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贝多芬怎么想?2.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的对话。四、学习第三部分1.听《月光曲》,思考: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他心里怎么想?2.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月光曲》的?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有怎样的联想?五、再读想象,体会联想1.想象:小屋子里的是什么情景?人物的形象是什么样的?2.阅读第9自然段。
(1)哪些是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是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2)体会情境。
①月光下波光粼粼的画面。
②月亮越升越高……浪花一个连着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③觉得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的情境。(3)把这些联想去掉,文章会变得怎么样?六、朗读全文,体会首尾照应1.读最后一自然段,兄妹俩的神情怎样?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2.与文章的开头怎样照应?3.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美有哪些。
(人格美、艺术美、文字美)七、课堂小结 贝多芬
(同情穷人)
谱曲听弹琴谈话弹弹一曲又弹一曲记《月光曲》实写皮鞋匠
盲姑娘面对大海月亮升起刮起大风卷起巨浪联想陶醉课时作业一、写出几个描写月光的词语。月光融融月光皎洁月光如水1.实在的事物:
联想的事物:
2.联想的作用: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使文章内容更充实,表达的情感更深刻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二、读句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