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垂直与平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垂直与平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6 12: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垂直与平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具体探索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2.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
同一平面内两直线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验证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新课学习
1.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
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2.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可以分成几类?
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3.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
一种是相交,
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
揭示课题。
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
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边是互相平行的?
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5)学生试着说概念
师归纳总结并板书。
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1.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
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
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
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
现在,请迅速把这些纸收好。
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论总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堂练习
1.下面各组直线,哪一组互相平行?
哪一组互相垂直?
(1)出示习题。
(2)问题: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问题: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你能再说一说吗?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

(1)问题:你能将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平行吗?
(2)问题:你摆的和他一样吗?摆完后你有什么发现?
(3)问题:你发现这个规律了吗?能再说一说吗?
3.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
(1)要求:请你将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互相垂直。
(2)问题:你是怎么摆的?
(3)问题:观察这三根小棒,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同学说一说。
作业布置
1.第61页练习十,第3题、第4题。
六、板书设计
垂直与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