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队列—行进间转法》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队列队形》一课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对学生的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方法,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重要手段。但是《队列队形》的教学乏味无趣,很多高年级的学生对《队列队形》都有很大的排斥,更别说六、七岁的儿童了,他们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注意力不集中,不受束缚,自由,要他们听从指挥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技能实在是难之又难。可是他们对情境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爱好,根据这一生理特征,我在体育教学时,把整个教材内容溶入到情境游戏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不断的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提高学生注意力。从而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做到,动作协调、姿态美观就可以视作达到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兴趣和自信,使以后的教学顺利进行。
二、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因此设计和利用情景游戏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标,以及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初步预设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快乐练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队列的方法和要领。
3、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空间体位感觉。
4、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 点:通过队列队形动作练习规范同学们的身体姿态和提高行进队列技术。
难 点:在行进间转法中,能够把转向后的第一步迈出去,其中向右转走是重中之重。
四、教学环节预设
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总会产生特别的兴趣,所以我在组织教学上安排一定的情境游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在《钻山洞》游戏时,让学生面对面手搭肩,能够让学生更直接的的感受到队列意识和空间感觉。在基本部分进行队列的调整,对每个口令动作要领进行讲解示范,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提高学生集合时的速度与整齐程度。在《接力》游戏时给低年级学生一个活跃积极的活动气氛,改变一下相对单调的队列感觉,提高学生奔跑能力等身体素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的全部教学。
本节课我将力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及时鼓励表扬,使学生在“情境游戏”中玩,“情境游戏”中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队列—行进间转法》教案
课 题
队列队形:行进间转法
班级
二年四班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行进间队列的方法和要领。
2、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空间体位感觉。
3、培养学生的纪律性,组织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4、增强学生综合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
通过队列队形动作练习正确同学们的身体姿态和提高行进队列技术。
教学难点
在行进间转法中,能够把转向后的第一步迈出去,向右为最难。
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整队,检查人数、服装;师生问好;
2、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3、队列课课练。(看阅兵式视频短片辅助教学)。
4、随教师口令进行练习。
5、跟随阅兵音乐练习行进队列。
6、教师指导纠正。
二、准备活动:
游戏:钻山洞
1、学生要力求做到快、静、齐。
2、熟练掌握原地队列和行进队列的基本技术。
3、要求:高度集中注意力。
组织:四列横队
游戏组织如图:????????
?? **********
??? **********
▼
??? **********
??? **********
基
本
部
分
一、队列队形:行进间转法
1、看视频短片。
2、做完整正确动作示范。
2、讲解技术要领。
3、再次做完整正确示范。
4、带领学生一起练习。
5、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巡回指导。
6、学生使用电教设备纠正动作姿态。
7、集合后分组展示。
8、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整合。
1、仔细听讲看示范。
2、认真练习动作技术。
3、学生分组练习。
4、研讨动作技术问题,改正错误。
5、练习时精神饱满整齐一致。
整
理
部
分
1、游戏:接力
2、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3、下课
1、认真听规则,积极参与。
2、不犯规,努力做到为集体争光.
场
地
器
材
立桩8个、小桶4个、柱桩4个、小口袋4个、手环、投影设备、平板电脑
运动
负荷
预计
平均心率约
±130次/分
最高心率约
±150次/分
练习密度预计
约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