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
【教学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讲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939 年春天,齐会战斗打响了,在这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够恰当运用。
2. 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理解。
3.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感受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讨论、圈写批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出示课题。(播放ppt1)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引入: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
(出示课题:手术台就是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播放ppt2)
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2.简介白求恩。(播放ppt3)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播放ppt4)
(1)朗读课文,要求:语速适中,流利通畅,有感情。
(2)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播放ppt5)
战斗 当头一棒 白求恩 撤走 危险 瓦片 布帘 迅速 争分夺秒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播放ppt6)
课文描写了三次战斗中恶劣的环境和气氛,讲述了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
3.本文结构清晰,思路明了,试给课文分段。(播放ppt7)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第二段:第二-四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经过,重点描写了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过程。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
精读领悟
1.默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画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都发生了什么情况?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播放ppt8)
(1)第二自然段: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说明: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播放ppt9)
(2)第三自然段: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说明:形式更加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播放ppt10)
(3)第四自然段: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播放ppt11)
说明:情况越来越危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
2、默读课文有关段落,再看看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播放ppt12)
(1)第二自然段:“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说明白求恩处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丢在盘子里。”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很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播放ppt13)
(2)第三自然段:“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播放ppt14)
(3)第四自然段:“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速度,再次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播放ppt15)
3.在“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那样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师卫生部长恳求白求恩离开阵地,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播放ppt16)
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明确:这是比喻的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打仗的阵地。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决不能离开阵地。这几句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的热忱负责。(播放ppt17)
小结: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播放ppt18)
四、总结拓展
1.积累拓展。(播放ppt19--ppt20)
过渡: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课后你们可以到图书馆去借一借有关介绍白求恩事迹的书,以便增加对白求恩大夫的了解。
白求恩在八路军中待了一年零八个月,他又成了工作狂。他在乡村办起野战医院,在破庙里塔起手术台,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同木匠合作,创制了毛驴背上的医药、器械箱,还为这种装置起了个幽默名称:“芦沟桥”。从这件小事上,也能够见到他焕发的才情,未泯的童心,思想的深邃。他说过:“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应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来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
白求恩脾气大,容不得一点马虎。消毒不到位、手术器械没摆好、晚上护理值班打瞌睡、做手术时聊天抽烟、不肯为伤员洗澡洗脚、嫌伤口臭戴口罩等等,他都要发火骂人。白求恩亲自给伤员洗澡洗脚刷牙。领导给的马自己不骑给服侍他的小战士骑。批评了人,骂了人,过后又亲如一家。
2.中心归纳。(播放ppt21)
这是一篇纪实性记叙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记叙了白求恩在战斗形式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成阵地,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文章的课题是一个比喻句,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
五、作业布置(播放ppt22)
课后阅读关于白求恩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播放ppt23)
情 况: 白求恩: 对工作认真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敏捷 对同志热忱
敌机盘旋 炮弹爆炸 阵地 继续 国际主义精神
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七、教学反思
“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牵动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由此可见,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老师,学生披文方可入情、出情。只有情情相激,才会使学生激动、 兴奋、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也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真正融入教材,在语言文字中畅游,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 从而有效地把阅读教学教出个性。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我先要学生读画出描写当时白求恩所处的危险而恶劣的工作环境的语句。再读画 出在这三次一次比一次危险的境地里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语句。然后把白求恩工作的情景与当时恶劣的环境结合在一起,用音乐渲染当时危险的环境,用口头语言和 身势语言配合烘托,把学生带到白求恩工作的小庙里,画面就在学生眼前,同学们就是白求恩身边的工作人员,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变话为画,不由自主地走入白求 恩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忠于职守,一心只想着伤员的英勇献身精神中去,去争分夺秒的工作,去请求不要撤离小庙,……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的震憾。
课件24张PPT。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手术台就是阵地
激趣导入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一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阵地就是军队为了
战斗而占据的地方,
通常设有工事。新知讲解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毛主席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新知讲解 朗 读 课 文
1.指名试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朗读课文,要求:语速适中,流利通畅,有感情。
新知讲解 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战斗 当头一棒 白求恩 撤走 危险 瓦片 布帘 迅速 争分夺秒 新知讲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描写了三次战斗中恶劣的环境和气氛,讲述了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新知讲解探究讨论本文结构清晰,思路明了,试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第二段:第二——四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经过,重点描写了白求恩大夫坚持工作,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过程。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新知讲解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的情景,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新知讲解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这一句表明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新知讲解两个“不断”表明形式更加危险了,做手术的地方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白求恩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新知讲解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 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情况越来越危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新知讲解 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新知讲解探究讨论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但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说明白求恩处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新知讲解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这一句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新知讲解探究讨论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速度。 这句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新知讲解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新知讲解 这是比喻的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打仗的阵地。白求恩把自己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决不能离开阵地。这几句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的热忱负责。新知讲解小结:
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当然是我们的客人。可是他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新知讲解 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毛主席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新知讲解 白求恩在八路军中待了一年零八个月,他又成了工作狂。他在乡村办起野战医院,在破庙里塔起手术台,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他同木匠合作,创制了毛驴背上的医药、器械箱,还为这种装置起了个幽默名称:“芦沟桥”。从这件小事上,也能够见到他焕发的才情,未泯的童心,思想的深邃。他说过:“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应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让我们把靠自己同胞的痛苦来发财当作可耻的事情。”
白求恩脾气大,容不得一点马虎。消毒不到位、手术器械没摆好、晚上护理值班打瞌睡、做手术时聊天抽烟、不肯为伤员洗澡洗脚、嫌伤口臭戴口罩等等,他都要发火骂人。白求恩亲自给伤员洗澡洗脚刷牙。领导给的马自己不骑给服侍他的小战士骑。批评了人,骂了人,过后又亲如一家。课堂小结 中 心 归 纳
这是一篇纪实性记叙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记叙了白求恩在战斗形式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成阵地,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事迹,表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质和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他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布置作业作业:
课后阅读关于白求恩的故事。课堂小结 情 况 白求恩:
黑烟滚滚 弹片纷飞 镇定 敏捷
敌机盘旋 炮弹爆炸 阵地 继续 烧着布帘 火苗扑来 争分夺秒 对工作认真 对同志热忱 具有国际主义精神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祝你学习进步!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