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案
【教学内容】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出示课题。(播放ppt1)
在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播放ppt2)
简介司马光。(播放ppt3)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司马光》。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播放ppt4)
s? diē jiē qì chí
司 跌 皆 弃 持
(2)词语解释。(播放ppt5)
庭:庭院。
瓮:盛物的容器,肚大口小。
皆:全,都。
光:文中指司马光。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播放ppt6)
(1)跟着教师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出古文的韵味。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播放ppt7)
3.默读课文,讲故事。
《司马光砸缸》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借助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播放ppt8--ppt9)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三、精读领悟
1.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细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看能不能对照原文借助注释翻译一下课文。 (播放ppt10)
2.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请学生逐句理解。)
(1)群儿戏于庭:一群孩子在庭院中嬉戏玩耍。(播放ppt11)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一个孩子登上水缸,失足跌进水缸中。(播放ppt12)
(3)众皆弃去:所有的孩子吓坏了,全都跑去找大人来想办法。(播放ppt13)
(4)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抱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播放ppt14)
(5)水迸,儿得活:水流出来,那个孩子被救活了。
3.齐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司马光的句子。
明确:光持石击瓮破之。(播放ppt15)
4.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遇事不慌、善于动脑 、机智勇敢。(播放ppt16)
四、总结拓展
1.积累读书名言。(播放ppt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拓展阅读。(播放ppt18)
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批评和伙伴的嘲笑。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写出了《资治通鉴》,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
五、作业布置(播放ppt19)
1.背诵并抄写课文。
2.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播放ppt20)?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救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遇事不慌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善于动脑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聪明勇敢
儿/得活。
七、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应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课件21张PPT。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 马 光激趣导入 在距今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新知讲解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 马 光 新知讲解认读字词,指导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学习生字 司 跌 皆 弃 持s? diē jiē qì chí新知讲解词 语 解 释庭:庭院。
瓮:盛物的容器,肚大口小。
皆:全,都。
光:文中指司马光。新知讲解 朗 读 课 文
1.跟着老师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出古文的韵味。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新知讲解注意节奏新知讲解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默读课文,讲故事新知讲解默读课文,讲故事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新知讲解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同桌之间对照原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新知讲解 同桌之间对照原文借助注释翻译课文。逐句理解 群儿戏于庭:一群孩子在庭院中嬉戏玩耍。新知讲解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逐句讲解 一个孩子登上水缸,失足跌进水缸中。新知讲解 众皆弃去:逐句讲解 所有的孩子吓坏了,
全都跑去找大人来想办法。新知讲解 光持石击瓮破之:逐句讲解 司马光抱起一块大石头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水迸,儿得活:水流出来,那个孩子被救活了。新知讲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探究讨论 齐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司马光的句子。新知讲解精读领悟遇事不慌善于动脑司马光砸缸救人思考: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新知讲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拓展积累积累名言 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小时候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老师的批评和伙伴的嘲笑。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木头做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
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写
出了《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了学识
渊博的大文豪。
新知讲解布置作业作业:
1.背诵本课。
2.抄写课文,并把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司
马
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机智勇敢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课堂小结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祝你学习进步!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