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精编精练——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8-28 09: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这一个月里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③用水波来理解声波 ④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如图所示,是城市交通标志,其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A. B. C. D.
3.下列科学家中,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基础的是(  )
A.牛顿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爱迪生
4.物理学是一门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科学,它的发展对改变世界的贡献有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B.新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它促进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C.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科技、经济和生活
D.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5.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科学家们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研究方法是(  )
A.猜想 B.假设 C.科学探究 D.实验
6.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猜想与假设、   、   、   、   和交流与合作。
7.每次只让   个因素改变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叫做   .
8.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他是   。请你再说出一位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基贡献   。
9.玻尔和爱因斯坦进行长达20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这丝毫不影响二人的友谊,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   ,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    自己的错误的观点。
10.为下列科学家找出相应的物理贡献
(1)查德威克    。
(2)卢瑟福    。
(3)盖尔曼    。
(4)汤姆逊   。
A、发现电子 B、发现质子 C、提出夸克理论 D、发现中子。

11.在我国航天史上,第一次载人升空并安全返回的飞船是(  )
A.神舟二号 B.神舟三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12.在1876年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
A.爱迪生 B.贝尔 C.奥斯特 D.法拉第
13.计算机是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之一。它是1946年由哪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以上都不对
14.在“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比例法 C.猜想法 D.推理法
15.自来水管两端水压不同,形成水流;电路两端有电压,形成电流。由比较水压形成水流得到电压形成电流,这种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  )
A.类比法 B.比较法 C.转换法 D.等效法
16.弹力
(一)实验1:压气球或拉橡皮
请大家同学们压气球或拉橡皮,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体会你的感受,然后谈谈你的发现。
①手压气球,气球会   ;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改变,叫   。
②坚硬的物体是否也会发生形变呢?   
③物体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   形变。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   。
(二)实验2:手压橡皮泥
橡皮泥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和弹性形变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
(三)实验3: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的关系
提出问题: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什么关系?
猜想: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
进行实验:
①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伸长就   。
②用大小不同的力压气球,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大小   。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说明   。
17.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   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   来收集证据,然后作出评价,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18.曹冲称象的故事,在科学方法中它属于   法。
19.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是通过   的方法去认识它们的。对各种现象结果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是进行   。

20.(2019?怀化)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在地磁场的作用下能够指向南北,但是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位置的南北方向略有偏差。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  )
A.牛顿 B.沈括 C.焦耳 D.哥白尼
21.(2019?云南)物理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下列四个研究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C.用两个100欧的电阻串联代替一个200欧的电阻
D.用U型管压强计中液面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22.(2019?大庆)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巨人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丰硕的知识园地、科学的探究方法及不朽的科学精神。下列关于物理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牛顿提出了相对论学说
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3.(2019?长春)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流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
A.奥斯特 B.焦耳 C.安培 D.欧姆
24.(2019?咸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帕斯卡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C.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
D.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5.(2019?攀枝花)下列哪位学者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德 D.帕斯卡
26.(2019?贵港)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压强 C.压力 D.功
27.(2019?湘西州)发现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解释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联系的物理学家是(  )
A.奥斯特 B.法拉第 C.欧姆 D.安培
28.(2019?泸州)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对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判断正确的是(  )
A.研究磁场性质时,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B.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液体温度变化反映电流产生的热量,采用的是转换法
C.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不变,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
D.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类比法
29.(2019?菏泽)下列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类比法
B.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实验+推理
C.在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等效法
D.在研究磁场时,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断磁场方向﹣﹣转换法
30.(2019?泰州)物理学中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下列做法应用了同种研究方法的是(  )
A.用磁感线来形象直观的描述磁场
B.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
C.探究小车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
D.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
31.(2019?上海)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欧姆 C.安培 D.奥斯特
32.(2019?江西)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   、   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33.(2019?重庆)高速发展的国防科技助力中国梦。如图中保卫着祖国大海的国产新一代核潜艇,它的外壳采用高强度合金钢焊接,排水量约1.6万吨,下潜深度约600米;守护着祖国大地的新一代洲际战略弹道导弹,它采用三级固态燃料火箭进行助推,射程远,能搭载更多的核弹头作战;承载着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拍摄了人类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它的太阳能储存板在夜间也可供电,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请从文字中找一个与上述情景相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拍摄了人类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物理知识: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
作答:物理信息:   ;
物理知识:   。
34.(2018?张家界)交通安全关系千家万户,认真观察,发现为提醒司机朋友,在道路旁边设置了“雨(雪)天路滑,减速慢行”的温馨警示牌。
(1)请你就上面的提示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   ;
(2)为探究上述问题,在设计实施方案时,你认为要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5.(2018?自贡)英国物理学家   经过10年的不懈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由此发明了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开创了电气化时代的新纪元。
36.(2019?黔南州)阅读下面材料,请参照所给示例,从材料中找出两处与物理现象或物品的描述,并分别说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或规律(物理知识或规律不能与示例重复)。
2019年春晚深圳分会场上主持人从云轨中走出来拜年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云轨(如图)搭载了永磁轮边直驱电机,电机轴直接驱动行走轮;采用轻型铝制车身,轻量化效果显著。每天清晨,它可以在完成牵引、制动、车门、照明等多项检测之后,自动上线,随后自动运行,自动“回家”及自动“休眠”。在市电中断的情况下,可自动切换成车载动力电池供电,并在无人驾驶模式下,驱动车辆安全运行至车站。它还具有人脸识别功能,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让来客快速通过。每节车厢设有高速WIFI(无线)服务,可在线分享照片、视频等。
【示例】通过摄像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物理现象,反映了凸透镜成像的物理知识或规律。

课课精编精练——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解答】解:A、此标志一般是在桥梁上的,表示通过该桥梁的机动车辆质量不能超过30t;
B、此标志一般是在学校、医院等附近,表示禁止鸣笛;
C、此标志一般是在危险的路段,表示注意安全;
D、此标志是一个限速的标志,表示通过此路段的机动车速度不能超过20km/h。
故选:B。
3.【解答】解: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故A正确。
故选:A。
4.【解答】解:A、由物理学史知识知道: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正确。
B、新能源促进了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新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故B错误。
C、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科技、经济和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故C正确。
D、电磁感应现象的最重要的应用是发电机,故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故D正确。
故选:B。
5.【解答】解:科学探究是科学家们去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故选:C。
6.【解答】解:科学探究是研究物理规律最常用的方法,探究过程包括七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评估,交流与合作。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
7.【解答】解:
每次只让一个因素改变,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一;控制变量法。
8.【解答】解:
牛顿运动定律是艾萨克?牛顿提出了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牛顿是经典力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所以用牛顿的名字来作为力的单位;
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最早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被命名为欧姆定律。
故答案为:牛顿;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
9.【解答】解:
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故答案为:合作与交流;修正或放弃。
10.【解答】解:查德威克因发现中子的杰出贡献,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卢瑟福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命名。
英国物理学家,提出了质子和中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电子的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故答案为:(1)D;(2)B;(3)C;(4)A。

11.【解答】解:
在我国航天史上,第一次载人升空并安全返回的飞船是神舟五号。
故选:D。
12.【解答】解: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贝尔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B。
13.【解答】解:根据对计算机发展史的了解,可知是美国人发明的。
故选:A。
14.【解答】解:因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阻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在探究时应该采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A。
15.【解答】解:自来水管两端水压不同,形成水流,说明水压是形成水流的条件;电路两端有电压,形成电流,说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由比较水压形成水流得到电压形成电流,这种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类比法。
故选:A。
16.【解答】解(一)①手压气球,气球会变形,体积改变;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伸长,体积改变;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改变,叫形变。
②坚硬的物体也会发生形变,例如,弹簧被压缩后缩短。
③物体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例如,被压缩的气球,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④被拉伸的橡皮筋能够产生立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二)橡皮泥受力发生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的形变和弹性形变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非弹性形变。
(三)①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伸长就越长。
②用大小不同的力压气球,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大小 越大。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说明 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一)①变形、伸长、形变;②是;③弹性、弹力④非弹性形变。
(二)非弹性形变
(三)越长、越大、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
17.【解答】解:
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收集证据,然后作出评价,得出结论或提出新问题。
故答案为:猜想;假设;实验。
18.【解答】解:
曹冲称象的过程是:在河里停一只大船,首先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一条标志线;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把大小不同的石头往船上装,直到等船身沉到标志线处;最后称出船里的石头,就知道了象的质量。
此过程中,船上石头的总质量等于大象的质量,通过石头的质量得到大象的质量,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等效替代。
19.【解答】解:
自然界存在着无穷的奥秘,科学家是通过探究的方法去认识它们的。对各种现象结果的猜想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探究;实验。

20.【解答】解:北宋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了指南针指向“常微信东,不全南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指出地磁偏角的科学家。
故选:B。
21.【解答】解:A、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符合题意;
C、研究两个阻值为100Ω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00Ω的电阻来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压强计中U型管两侧液柱的高度差,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即将压强的大小转换为U型管中的高度差,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种略最早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故B错误;
C、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故C正确;
D、奥斯特最早发现电生磁现象,法拉第最早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3.【解答】解: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故选:A。
24.【解答】解: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电流磁效应是奥斯特发现的;故A错误。
B、帕斯卡是做了一个“裂桶实验”,最先用实验测出大气压的托里拆利;故B错误。
C、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结论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故C正确。
D、焦耳用实验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故D错误。
故选:C。
25.【解答】解:科学家伽利略首先通过实验分析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也就是“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物体受到了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阻力。
故选:A。
26.【解答】解:A、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克(g);故A错误。
B、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是以科学家帕斯卡来命明的;故B错误;
C、压力以及所有的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是以科学家牛顿来命名的;故C正确。
D、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是以科学家焦耳来命名的;故D错误。
故选:C。
27.【解答】解: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了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故A错误。
B、法拉第进一步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故B正确。
C、欧姆是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联系;故C错误。
D、安培是发现了通电螺线管磁场方向与线圈内电流方向之间的联系;故D错误。
故选:B。
28.【解答】解:A、研究磁场时,为形象地描述磁场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引入“磁感线”,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错误;
B、电流产生热量不能直接观察。在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通过液体温度变化反映电流产生的热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正确;
C、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受力面积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错误;
D、研究声音的产生时,将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水花四溅表明音叉在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错误。
故选:B。
29.【解答】解:A、在研究光的传播特点时,引入“光线”的概念,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推理得出的,采用的是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故B正确;
C、研究串联电路的电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正确;
D、研究磁场特点时,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判断磁场方向,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正确。
故选:A。
30.【解答】解:光线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是利用的模型法:
A、由于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所以通过磁感线来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分布,这是模型法。故A符合题意;
B、通过水流来初步认识电流,即利用的类比法。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小车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来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解答】解:
A、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在力学、光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B、欧姆是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不符合题意;
C、安培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安培定则。不符合题意;
D、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是第一个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符合题意。
故选:D。
32.【解答】解: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故答案为:力;电。
33.【解答】解:
1、物理信息:三级固态燃料火箭进行助推;
物理知识: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物理信息:太阳能储存板在夜间也可供电;
物理知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物理信息:保卫着祖国大海的国产新一代核潜艇;
物理知识:核潜艇是利用核裂变来提供能量的。
故答案为:三级固态燃料火箭进行助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合理即可)。
34.【解答】解:
(1)雨(雪)天路滑,说明在雨雪天气时路面的摩擦力比较小,难以刹车,由此可以提出的科学探究问题:
湿的路面上的摩擦力是否比干的路面上的摩擦力小;
(2)路面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路面的路面的干湿程度、光滑程度、路面受到压力等多个因素有关,所以如果要探究路面摩擦力大小与路面的干湿程度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湿的路面上的摩擦力是否比干的路面上的摩擦力小;(2)控制变量法。
35.【解答】解:
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人们发明了发电机,为人类大规模获得电能提供了可能。
故答案为:法拉第;发电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