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7 11:0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和学习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从中理解,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酸奶图)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媒体出示)
(生:一组酸奶有几杯?)
师:根据条件和问题,算式是?
(生:48÷8=6(杯))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做?
(生:总数除以份数等于每份数。)
(设计意图:一个简单的酸奶图,让学生经历获得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同时复习总数,份数以及每份数之间的关系,为新授知识做了较好的铺垫。)
2.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连除解决问题)
二、新课学习
探究一:获得信息,提出问题
1.(媒体出示)
师:同学们看! 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开始了。
师: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团体操有60人表演。)
(生:表演的小朋友分成了2大组。)
(生:每大组又分成了5个小圈。)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一一出示这些信息)
2.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从图中得知的这些信息,我们能不能提一个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
(生: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媒体出示)
小结: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我们可以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数学问题。
探究二:根据数据,展开分析
1.师:“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是求人数,是一个小圈的人数。怎样才能求出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师:能一步求出“每个小圈的人数吗?”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60人分成了2大组,每组又分成了5小圈,所以就是10小圈,60个人除以10个小圈,就可以求出一个小圈的人数。)
(生:60人表演分成了2大组,先求出一大组的人数,然后一大组又分成5小圈,用一大组的人数除以5小圈就可以求出一小圈的人数。)
2.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很会观察图意,从图中的以及已知的信息中来慢慢推导出“小圈的人数”。
师:60人分成了2大组---- 一大组的人数(一大组又分成5小圈)---- 一小圈的人数。
(媒体一一出示)
师:第二位同学也说得很好。2大组,每组5圈,就是10圈,那么60个人平分成10圈,一小圈也就可以求出了。
小结:从图意到获得的信息再到用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的好。
(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的条件、信息,进行分组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同时请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和方法的理解。)
探究三:尝试列式计算
师: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的算式应该马上就能出来了。
(学生先尝试列式计算)
2.师:汇报算式。
(生:60÷2=30(人)30÷5=6(人) )
(生:60÷2÷5=6(人) )
(生:60÷(2×5)=6(人) )
(板书)
师:(请汇报算式的学生)说说你的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师:这些算式对吗?你最喜欢哪个算式?
(生:60÷2÷5=6(人)因为简单、清楚,而且和第一个分步算式是一样的。 )
(生:60÷(2×5)=6(人))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们从图上的条件得出总的人数除以份数得到每份数,而每份数中又分成小的份数,所以可以将这个每份数作为新的总数再除以小的份数,就能得到小的每份数,也就是“小圈的人数”,因此我们列出了像这样的连除的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理解逐步过渡到算式,从中体现出学生对信息及数据的掌握情况,和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由算式来阐述对整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三、结论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知道了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
同时学会了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并从中理解,分析数量关系。
四、课堂练习
1.(媒体出示)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2.(媒体出示)啄木鸟比青蛙每天多吃多少只青蛙?
3.判断:(媒体出示)
4.一本630页的课外书,平均每天看9页,多少个星期可以看完?
5.现在水果店有一批橘子,48个橘子装了6袋,那么144个橘子要装多少袋?
五、作业布置
本节同步测练
六、板书设计
连除解决问题
60÷2=30(人)30÷5=6(人)
60÷2÷5=6(人)
60÷(2×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