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和度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是有关观察并动手操作的一节课。
本课时要求学的内容是在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中,结合具体事例和动手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记角;使学生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学会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学生可能有难度。
《XX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中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表示法和读写方法,并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出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并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使学生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记角;使学生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学会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本课教学采用引导发现、尝试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十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生活中的角已经具有初步的感知,对这部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对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还很陌生,需要重点讲解和练习。
学生在认识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角的基础上,对于角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体验,并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用量角器测量角几乎没有体验。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并指导学生学会用量角器测量。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合作交流做等方法,通过比一比,量一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角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记角。
(2)使学生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学会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量角器正确测量交的度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方法
教法
引导学生用引导发现、指导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比较合适。
学法
学生可以运用动手实践、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学习本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3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量角器等。
学生准备
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通过观察折扇、圆规、剪刀张开时的形状引出课题---角的认识和度量。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衔接起步[
数学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找出日常生活中曾经见过的角,并画出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导入,比较自然,学生容易接受,简洁明了。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学生展示个性化的画法,并让学生说一说见过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边的长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三、活动探究
1.认识角
(1)观察投影,师生交流,得出结论:角是由一点画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读法和写法。
首先,观察投影,小组交流。
接下来,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正确的读、记角。并板书:记作∠1,读作角1;记作∠ABC或∠B读作角ABC或角B。
最后,出示几个不同的角,指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的读记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表示角的符号“∠”,会读、写角。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角的大小
指导学生用纸折出不同大小的角,比较他们的大小,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取决于角开口的大小,而与边的长短无关,进而引出认识量角器和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折角,掌握独立观察、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等多种能力。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3.认识量角器[来源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量角器,交流自己的发现成果。[中%国教&*^育出版@网] 接下来,结合投影,介绍量角器由中心点、零刻度线、外刻度线和内刻度线构成,并认识角的单位---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量角器,认真观察量角器上的数字,了解两圈数排列的特点。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导学习量角器的用法
首先,学生分组探索交流量角器的用法。
接下来,各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成果。
最后,结合投影,总结量角器的用法。即
(1)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2)角的一条边和零刻度线重合。[来
(3)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注意:选择哪一圈的零刻度线,最后就应该读哪一圈的刻度。
角的顶点在左边读内圈,角的顶点在右边读外圈。
板书 : 两点对齐,两线重合,注意读法。[
设计意图
动手实践操作,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测量角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交流展示提供了平台。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测量角的的方法。
(1)小组合作。试着测量各角的度数,并写下来,讨论:你是怎样测量的?
(2)引导学生观察各角的位置:说一说怎样放置量角器最便于测量角的度数?
四、归纳概括
学生在课堂中自己摆角、画角,对量角器认识的非常好,整堂课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都特别喜欢动手操作。在量角时,有的同学角量得不准确,个别学生是总有那么几度的差别,还有些学生是里外圈掌握的不好。在画角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好多学生画得不准确,总是差几度,还有部分学生在量角时不看量角器的里圈和外圈,导致这节课出现了很多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强调和讲解,及时纠正孩子们的错误。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度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较好的掌握所学的新知。
五、运用巩固
动手量一量我们手中的三角板、课本等,看一看他们的各角分别是多少度?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通过动手测量身边的实物,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体会角的度量方法,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六、感悟延伸
1.完成教材41页试一试。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检查、指导学生的测量方法。
2.完成教材42页练一练第1、2、3题。
第1题,提示学生测量开口不同的角时,可以调整量角器,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刻度线与交的顶点及一条边重合。
第2题,提示学生先将角的两条边延长,再测量。
第3题,让学生按要求自己画出一个角,并测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
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示范
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不但使学生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交流展示提供了平台。
七、总结启迪
教材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事物中不同的角,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表示法和读写方法,并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引出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并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角的表示法和读法,怎样读、记角;怎样用量角器测量角。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和度量
记作∠1 读作角1
记作∠ABC或∠B
读作角ABC或角B
两点对齐 两线重合
测量
注意读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常见的折扇、圆规等物品入手,复习了有关角的知识,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得出结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