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古诗三首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6 22: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语文三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大好河山美如画,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东南西北,四时之景各不相同。自古以来,许多诗人为我国的壮丽山河,留下了千古佳句。我们先领略几处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神奇。
一、导入新巍峨壮丽的长城一导入新课神来之笔的天门山一、导入新课婀娜多姿的西湖一、导入新课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一、导入新课关于祖国壮美河山的诗句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 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1.初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到了什么?猜一猜“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什么意思。
导入新课2.学习诗句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3. 学习生字猜猜这是什么字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课4.诗句赏析“断”体现了天门山的( )且( )。高险一、导入新课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断”体现了天门山的高且险。一、导入新课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一、导入新课5.学写生字断还有哪些字也带有“斤”字旁呢?斧 新
斩 斯带“斤”字旁的字本义都有表示用斧头砍的意思。一、导入新课“碧” 组词碧水 碧绿 碧空 碧玉碧水:绿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什么意思。入新课6.学习诗句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一、63.导入新课两岸青山相对立,
孤帆一片日边来。山不会动,应该是“立”,作者却用了一个“出”字,对吗?交流:
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出”的妙用。一、导入新课背景资料: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来欣赏天门山。了解背景资料后,你对“出”字的使用有了哪些新的体会?一、63.导入新课“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山不会动,应该是“立”,作者却用了一个“出”字,对吗?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一、导入新课品一品:“孤帆”有着怎样的深意?
联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孤帆”的深意。一、导入新课孤帆写一写书写时,这两个字中的点不要漏写呦!一、导入新课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从这些景物中可以看出李白是什么时候“望”天门山的?
天门 楚江 碧水 青山 白帆 红日从“日”字可以看出时间是早上或傍晚一、导入新课假设你现在坐在船上穿过天门山,沿着楚江顺流而下,你看着沿江的风景,有什么感想?找一找藏在图中的生字吧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