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6 22: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语文三年级 上册第七单元24司马光一、交流背景,揭示课题司马光(1019年-1086年),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你知道司马光吗? 司马光一生有很多的成就,最伟大的就是编纂了《资治通鉴》这部通贯古今的编年体史书。
除此之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他还是当朝的宰相。提起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谁知道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这个故事出自《宋史·司
马光传》。同学们讲的和《宋史·司马光传》里的
记载一样吗?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
?wèng diēbèngjiē qìchí 让我们走进宋史看看历史上的真实记载二、整体感知,初识古文瓮释义:一种盛水或酒等物体的陶器,口小肚大。
组词:水~。酒~。菜~。wèng登释义:上,升;
组词: ~山。 ~高。dēng书写指导:
要注意“登”的笔画顺序。众释义:许多人;
组词:大~。民~。zhòng书写指导:
注意三个“人”在书写时
“捺”画的变化。没[mò] 1.隐在水中:沉~。
2.隐藏,消失:埋~。~落。
3.漫过,高过:淹~。
[méi] 1.无:~有。~用。
2.不曾,未:~有来过。
3.不够,不如。mò多音字,据义定音了解生字字义注释: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迸:涌出不确定的字义注意圈 画出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断句:
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是在阅读时将句子分隔开使之便于理解的过程。读出韵味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
儿/得活。
wèngdiē jiē qìchí bèng
你知道怎么读了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感受古文的节奏与意蕴。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不仅诵读的感觉上有不同,字词在课文中也有特定的意思。在读中注意体验古文内在的逻辑停顿。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文的意思。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的,向盛满水的大缸上爬去,结果缸沿窄小,他没站住脚,“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缸中!瞬间,他被缸水淹没了。
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气向大缸砸去。终于,水缸被他砸破,只听得“哗啦”一声,水从砸破的洞口喷涌而出。缸里的小孩得救了!
三、演一演——走进现场小组合作表演,再现故事场景:全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可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却好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表演分工建议:一人当旁白;
一人演登瓮落水者;
一人当司马光;
2-3人演“众皆弃去”的“众”。猜一猜,他演的是谁?四、讲一讲——发展语言你们回家能把这个故事给爷爷奶奶讲讲吗?
如果你回到了古代的私塾,给讲课的老先生讲这个故事,又该怎样讲呢?(白话文)(古文)同学们讲这个故事,有的用的是现代的语言(也就是白话文),有的用的是古文,你发现什么区别了吗?总结:
古文虽然字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丰富,给后人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就是古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言简义丰。
你发现古文和白话文有什么不一样了吗?五、丰满形象,延伸课外课外资料:1.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思考:
说说你对7岁的司马光又有了哪些了解?2.司马光七岁砸缸;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为官四十七年却只有田地三顷,甚至在他妻子死的时候,都拿不出丧葬费下葬。
思考:
结合司马光一生的重要信息,说说你对司马光这个人又有了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