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爱这土地
基础训练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嘶哑(sī) 喉咙(hóu) 激怒(jī)
B.腐烂(fǔ) 黎明(ní) 温柔(róu)
C.汹涌(yǒng) 打击(jī) 悲愤(fèn)
D.深沉(chén) 暴雨(bào) 刮着(guā)
2.下列诗句空缺处所填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1)我也应该用 的喉咙歌唱。
(2)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的河流。
(3)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的风。
(4)连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A.嘶哑 奔腾 狂怒 埋藏
B.沙哑 悲剧 愤怒 腐烂
C.嘶哑 悲愤 激怒 腐烂
D.沙哑 愤慨 激愤 埋藏
3.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
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
D.鸟死了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作者热爱祖国的执着深情。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B.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了长诗《我爱这土地》。
C.《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竭尽忠诚和无私奉献的心愿。
D.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黑暗的旧社会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这首诗中,鸟儿所歌唱的对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析下面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三、核心素养
8.为缅怀艾青,纪念艾青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的伟大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我推荐
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我宣传
博客(网页)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博客,请你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风雨历程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
栏目三: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我致辞
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发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请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阅读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9.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这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对现代诗感情基调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诗歌中的局部分别进行分析从而体验诗人的感情;二是阅读作品,整体感知,从而把握、体会整篇作品中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我们要对诗歌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诗歌或中心句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第5页第12题)
写作提升
13.《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
2 我爱这土地
基础训练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嘶哑(sī) 喉咙(hóu) 激怒(jī)
B.腐烂(fǔ) 黎明(ní) 温柔(róu)
C.汹涌(yǒng) 打击(jī) 悲愤(fèn)
D.深沉(chén) 暴雨(bào) 刮着(guā)
2.下列诗句空缺处所填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C )
(1)我也应该用 的喉咙歌唱。
(2)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 的河流。
(3)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 的风。
(4)连羽毛也 在土地里面。
A.嘶哑 奔腾 狂怒 埋藏
B.沙哑 悲剧 愤怒 腐烂
C.嘶哑 悲愤 激怒 腐烂
D.沙哑 愤慨 激愤 埋藏
3.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地抒情。
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
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
D.鸟死了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作者热爱祖国的执着深情。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B.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了长诗《我爱这土地》。
C.《我爱这土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竭尽忠诚和无私奉献的心愿。
D.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黑暗的旧社会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5.这首诗中,鸟儿所歌唱的对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土地象征祖国大地;河流象征满腔悲愤;风象征抗争精神;黎明象征光明未来。
6.品析下面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越深,心中的痛苦就越强烈。
7.从全诗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中的土地突破了土地本身的意义,上升到了祖国的象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抒发了那个时代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献身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课外延伸
三、核心素养
8.为缅怀艾青,纪念艾青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的伟大诗魂,激发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真切情感,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艾青,我为你骄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我推荐
赵春华在《忆诗人艾青》中写道:“那个讴歌土地/讴歌太阳的诗人/走了走了/那个大堰河的儿子/那个土地的儿子/走了走了/他的诗没有走/还留在我们的心头/赶也赶不走。”是啊,他的诗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了搞好这次活动,主办者设计了“推荐诗歌”的宣传形式,请你为《我爱这土地》写几句推荐语。
示例:为何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为何他喉咙嘶哑,仍要尽情歌唱?为何他执着地爱恋着这片土地?《我爱这土地》为你诠释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至死不渝,什么是赤子之心。
(2)活动二:我宣传
博客(网页)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宣传艾青的杰出成就,弘扬艾青精神,班委准备建立一个博客,请你设计两个介绍艾青的栏目。
栏目一:风雨历程
栏目二: 诗海漫步
栏目三: 仰望星空
(3)活动三:我致辞
1984年,诗坛泰斗——艾青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当时西班牙的戈麦斯、巴西的亚马多等一些有识之士一致呼吁:艾青是世界性人物,他使最古老的文化能与全世界亲切地汇合,诺贝尔文学奖应当发给艾青!但结果未能如愿。假如艾青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请拟写一则颁奖词,概述其主要事迹,点出其精神品质。(80字左右)
示例:20世纪中国诗坛泰斗,他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伤痕累累的祖国母亲,他用朴素的语言倾诉他对世界的深爱与理性思考,他用生命、用爱诅咒黑暗,讴歌光明,礼赞人生,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骄傲。
四、拓展阅读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姹紫嫣红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的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注】这首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人民正从文化大革命的噩梦中醒来,挣脱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枷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9.请从诗中各找一处运用了下列修辞手法的诗句。
(1)比喻: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2)拟人: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10.“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什么?“挂霜的葡萄”象征着什么?
“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11.诗歌的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诗人主要抓住哪些具体内容从而使诗歌层次井然有序、逐层推进的?
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 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之美,层次井然有序,思想逐步加深。
?12.这首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对现代诗感情基调的考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针对诗歌中的局部分别进行分析从而体验诗人的感情;二是阅读作品,整体感知,从而把握、体会整篇作品中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诗歌常饱含强烈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又是通过诗歌中的形象来承载的,这个形象来源于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这些形象又创设一种意境去感染人们。所以,在理解现代诗歌的时候,我们要对诗歌反复阅读,从形象与意境入手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从诗歌的题目、诗歌或中心句入手,分析作者的情感。(?第5页第12题)
写作提升
13.《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诗人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心中的情感。(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