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1-10,今天我们要认识新的数。板书:11-20各数认识。谁能说一说“-”都代表哪些数?
生:12、13、14、15、16、17、18、19
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些数,一起来读读
生:11、12、13、14、15、16、17、18、19、20
师:同学们读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愿意听吗?
生:愿意
二、新授
师: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并不认识数,他们用小棒或石头来记录。今天我们也学习古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准备好了吗?(学生摆小棒)数一数,牧羊人有多少只羊?
师生:1、2、3、4、5、6、7、8、9、10
师:停,比10多一个是几?
生:11
师:那比10多3呢?
生:13
师:真好,接下来,我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快看看这些小棒,谁说说这一堆是几?
生:10
师:那谁能告诉我10根小棒是几个1?
生:10个一
师:我们来一个一个的数,1个一,2个一,3个一,4个一……9个一,10个一。
师:那谁能告诉我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
生:10个一是10
师:现在我想把这10个一捆在一起,看好了,我捆成了几捆?
生:捆成了一捆
师:那谁知道这一捆是几个十?
生:1个十(板书:1个十)
师:10个一是十,1个十也是十,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
师:你们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吗?
生:(举手)
师:能啊!那你们认识这个物品吗?这个物品叫计数器。
生:拨出了1个十
师:这1个珠子怎么就表示1个十呢?
生:因为珠子在十位。
师:真棒!他都认识十位。他说的十位就叫作数位。那老师告诉你们,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跟老师读读,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
生:个位
师:从右边起第二位叫十位,从右边数第二位是什么位?
生:十位
师:十位摆一个珠子就是1个十,为什么呀?
生:放在十位
师:放在十位就能表示……?
生:10
师:说完整,在十位上摆一个珠子就能表示……?
生:在十位上摆一个珠子就能表示1个十
师:你能用磁扣在黑板上计数器上摆出来吗?
师:木棒和珠子都能表示1个十,刚才我们数羊的时候,还有一根小棒,如果我让你在计数器上也摆出这一根小棒,你打算把这颗珠子摆在哪里?
生:(摆在个位)
师:我有问题了:为什么把这个珠子放在个位?
生:个位是1个1个的
师:个位上的数是1个一,那合起来就是11
师:这两个1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在十位,一个在个位
师:说的真好
师:现在请把你的数学书翻到74页,数一数有多少根小棒?
生:19
师:那你能在计数器上摆出来吗?说说每个珠子的意思?
生:在十位摆1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摆9个珠子表示9个1,合起来是19
师:那给19在添一个小棒是多少?
生:20
师:又够10个小棒了,我们再把它们捆起来,现在有几个十?
生:2个十
师:2个十是多少?
生:20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老师想让你们动笔写一写,你们愿意吗?快看课本75页练一练的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生:2个2个数的
生:3个3个数的
生:那一串珠子是10个,也就是1个十
师:说的真好,1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就是14,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剩下的题。
三、小结
这节课过得真快,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完成书75页第2题、76页第6题
板书设计:
11-20各数认识
10个一就是1个十
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10+1=1
《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对20以内数的认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建立数位概念。在解决重难点的实施上,我先让同学们用小棒摆出羊的数量,进而提出疑问。在疑问中为引出10根1捆打下基础。然后再捆小棒的动手活动中,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先在计数器上解决“1个十”的表示方式,紧接着解决“1个一”的表示方法。设计了“我说你摆”的动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体会,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的过程,最后用19来引入20,让学生建立“满十进一”的进位概念,建立数位思想。最后,针对重难点,有效的设计了巩固练习。
本课的不足是:
1、在学习“个位“的时候,没有让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摆个位上的数,导致学生对一位数用计数器表示的方法理解的不透彻。
2、还应多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建立在平时的积累上。
3、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计数器,陌生感强烈,导致动手活动时纪律有些不好,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当用到教学工具时,应培养学生能有效且有序运用学习工具。
4、课堂检测没有实现,原因是新授部分中,学生动手实践和表述的过程花费时间过多。应该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语言,合理妥善运用教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