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38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7 13: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1、认识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知道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3、掌握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
学习目标
一、七七事变

时间
地点
爱国将领
结果
史称
1937年7月7日
北平宛平城
赵登禹、佟麟阁
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尽量限定于华北作战,根据情况,预计可能转向全面对华战争。

——《七七事变 战火从东方燃起》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的历史影响
赵登禹
“杀尽日寇平生愿,
甘洒热血报民族。”
佟麟阁
“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在庐山发表的讲话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过程?
探究一
1935年12月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决议》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西安事变》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瓦窑堡会议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三、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
时间
地点
爱国将领
结果
1937年8月13日——11月
上海
姚子青、谢晋元
上海失陷
姚子青
谢晋元
淞沪战场虽制空、制海权操之于敌手,二我方之装备训练亦远不如敌人,然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

——白崇禧《回忆淞沪会战》

自八月十三日至十一月九日将及三个月,我军伤亡虽重,但敌人也损失不少。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

——宋希濂等著《淞沪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历史意义:
1937.7.28占领北京
1937.7.30占领天津
1937.8.13进攻上海
1937.12.13攻陷南京
四、南京大屠杀
南京今日之照片
日军在进城后抢劫掠夺达数周之久,约有2万名妇女和姑娘遭到强奸,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惨遭杀害。···整个城市约有三分之一被日本人纵火焚毁,时至今日,纵火事件还在继续不断发生。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

——【德】约翰·拉贝著《拉贝日记》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
不可抹去的历史之痛!
对于南京大屠杀,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上是这样描述的:12月占领南京,由于日军行动民众死伤多数,称为南京事件。
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
今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探究二
1、中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理性爱国;
2、日本:正视历史,反思罪行;
3、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日本侵华
中国抗战


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攻陷平津、上海—继续侵略
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滔天
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小结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2、下面这些爱国将领跟哪些事件有关连一连
佟麟阁

姚子青

赵登禹

谢晋元
“卢沟桥事变”




“八一三事变”
作业
1、当下抗日神剧泛滥成灾,十四年抗战史实被严重扭曲,回家问问父母他们关于抗日战争的描述,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纠正,下节课分享展示。

2、简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