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估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估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8 14: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解决简单的加减估算问题,会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己尝试加减估算、交流以及评价估算方法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解决简单的加减估算问题,会进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
教学难点
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分组讨论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去年植树350棵,今年植树280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2.教师谈话说明近似数在日常购物中的应用,提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近似数,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同时购买几件商品时,多数人习惯把商品价钱看作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问题。
板书:估算
3.让学生说一说手机和照相机的价钱,用近似数表示大约是多少。
师:请看课本第11页问题1,谁来说一说手机和照相机的价钱是多少元?用近似数表示大约是多少元?
生1:手机的价钱是1280元,用近似数表示可以说大约是1300元。用1000和1200元表示都不合适。
生2:照相机的价钱是3240元,用近似数表示可以说大约3200元,也可以说大约3000元。
上面的回答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讨论。如,3240元还可以用其他近似数表示吗?1280元用1000元表示合适吗?
二、新课学习
1.让学生讨论例1题目的意思,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再来看问题,你知道“估算购买手机和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元钱?”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以有不同回答。
●就是把手机和照相机的价钱看成近似数计算。
●就是不用计算出准确钱数,计算出大约需要的钱数就
可以。
……
学生如果说出其他意见,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2.教师总结例题的要求和解题思路,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估算。
师:同学们说得对!估算购买手机和照相机大约需要多少钱,就是把手机和照相机的价钱看成近似数计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估算一下吧!
学生估算,教师巡视,了解估算方法和书写方式。
3.交流学生的估算方法和结果,教师板书出来,特别强调写出两个数的估算结果要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估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说,教师板书,特别强调写出1280+3200的估算结果时,要用“≈”。
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把1280看成1300,3240看成3200
1280≈1300
3240≈3200
1280+3240≈4500(元)
(2)把1280看成1300,3240看成3000
1280+3240≈4300(元)
(3)把1280看成1300,3240看成3300
1280+3240≈4600(元)
4.根据学生估算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了解,估算购买东西需要多少钱时,都往多估一点。
预设1:如果出现(1)(2)(3)三种方法,让第(3)方法的同学说一说怎样想的。
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估算购买东西花多少钱时,怎样估计比较好?
形成共识:多估一点比较好。
预设2:如果只出现(1)(2)两种方法,让学生计算一下,买手机和照相机实际要花多少钱,再比较估算的结果。
想一想,带这些钱买手机和照相机时,会发生什么问题,最后形成共识。
估算收入钱数
1.教师谈话,由估算购物钱数的方法引出估算收入问题,让学生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
师:通过购买手机和照相机的问题,我们学会了估算购物要花钱数的一般方法:都往多估一点。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估算收入的问题。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1页下面的例2。小明家是养殖专业户,从小明爸爸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个月小明养鸡收入1366元,养鸭收入1132元。
2.提出问题(1),鼓励学生自己解答,然后,充分交流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和结果。
师:先来看问题(1),这两项收入一共大约是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们能解答吗?试一试!
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了解估算方法。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估算方法和结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估算方法。
(1)把1366看作1400,把1132看成1100
1366+1132≈2500(元)
(2)把1366看作1300,把1132看成1100
1366+1132≈2400(元)
(3)把1366看作1370,把1132看成1130
1366+1132≈2500(元)
3.根据学生估算方法灵活组织教学,使学生了解估算收入的一般方法:往里估一点。
预设1:如果第(3)种方法没有出来,不用介绍。让(1)(2)两种方法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肯定学生的想法。如,
方法(1),1366多算一点,1132少算一点。
方法(2),估算收入的钱数,少估一点比较好。
预设2:如果只出现方法(1),启发学生想一想:估算收入的时候,多估一点好呢,还是少估一点好?形成共识:少估一点好。
4.提出问题(2),学生自己解答,然后全班交流不同的估算方法。
师:估算出了小明家这个月两项收入的大约钱数,再来看问题(2),小明家养鸭收入和养鸡收入相差大约多少元钱?你们能估算吗?试一试!
学生估算后,指名汇报估算方法和结果。
三、结论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完成。
2.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1),交流后,再鼓励学生提出减法估算问题,并解答。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解答估算问题的方法,现在,请看练一练第1题的第(1)个问题,从下列三种电器中任购两件,估算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学生完成后,充分交流估算方法。再鼓励学生提出减法估算问题。
3.练一练第3题,观察信息图,提出计算、判断哪种水果最多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师:来看第3题。不计算,你能判断哪种水果最多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
交流中重点说判断的过程和方法。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最下面的三辆车上,两个数是400多,一个数是500多,肯定最少。在看另外两组,中间的一组两个500多,一个600多,肯定最多。
●先求各数的近似数,口算出来。
4.练一练第4题,指导学生了解最少、最多是什么意思。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们用估算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师:最少还要取多少钱?最少是什么意思?最多呢?
买500元的手摇车时取的钱最少,买750元的手摇车时,取的钱最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师:妈妈再取100元,能买一辆手摇车吗?
提醒学生:实际买东西的时候要适当多带点儿钱。
五、作业布置
本节同步测练
六、板书设计
估算
1.加法的估算:先把两个加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2.减法的估算: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与准确数相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