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请说出与下面图片有关的宗教名称和产生国家?佛教 古印度第3课 古代印度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精准学习目标
(1)能记住古印度的位置,早期奴隶制文明名称和统一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国家鼎盛强大的表现;会分析古印度文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重点)
(2)能识记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会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影响。(重点)
(3)能记住佛教产生的背景、创始人、时间、基本教义及传播情况,会分析佛教能迅速传播的原因。 (重点)
请找出古印度的位置在哪儿?(哪一大洲哪一方位?)ABDC古印度古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古代印度是一个地域概念,指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水量充足,土地肥沃,丛林密布,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几乎不靠人工灌溉,就可栽培各种农作物。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思考:古印度文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有何特点?大河流域活动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请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古 代 印 度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所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早期奴隶制文明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统一国家出现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时期及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背景:__________________基本教义: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传播情况:__________________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文明孔雀帝国。孔雀帝国 基本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古印度雅利安人实行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由高到低分成5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及贱民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公元前6世纪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宣扬“忍耐顺从”等印度出现反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一条路线是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另一条线路是由印度传入泰国、缅甸等东南亚。森严的种
姓制度活动二:合作探究1、结合种姓制度的内容,如何评价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利与弊各是什么?)
2、结合佛教的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活动二:合作探究1、结合种姓制度的内容,如何评价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利与弊各是什么?)
婆罗门(第一等级)吠 舍(第三等级)刹帝利(第二等级)首陀罗(第四等级)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梵天 种姓制度吠舍 Vaisya刹帝利
Ksatriya婆罗门
Brahman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古印度种姓制度特权等级(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特点:1、各个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下层等级最受鄙视。首陀罗和贱民被压在古印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折磨、压制和剥削。影响: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思考:观察图示,说说古印度种姓制度有何特点和影响?
1、如何评价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利与弊各是什么?)合作探究之一 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重要文明成果,在当时它暂时维护了社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利)但是,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这种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弊)合作探究之二2、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公元前6世纪后半叶,35岁的乔达摩·悉达多坐在一
棵无花果树(后称菩提树,或菩树、觉悟之树)下开悟
成佛,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佛教圣地菩提伽耶(佛陀成道处菩提树和金刚座)基本教义释迦牟尼佛祖像阿育王所立独石柱的柱顶(发现于鹿野苑废墟中)印度佛塔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 佛教宣布为国教讲一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 佛教经典的统称。包括经藏(素怛dá缆藏)是释迦牟尼本人的言论和教训;律藏(毗奈耶藏)是僧人的戒律及佛事清规;论藏(阿毗达藏)是就经、律中的要点进行哲学阐释或解说。
通晓三藏的僧人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或简称“三藏”。经典:《三藏》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博达佛塔公元前2世纪开始 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寒山寺灵山大佛佛教公元前1世纪末(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西域)传入中国泰国首都曼谷玉佛寺(建于1782年)韩国通度寺(建于646年)日本奈良东大寺(建于745年)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下面寺庙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佛教已传播到朝鲜、日本、泰国等地,佛教已成为世界性宗教。合作探究之二2、结合佛教的思想和主张,说说为什么佛教既能深得广大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又能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纷纷定为国教,成为世界著名文明成果,得以广泛传播?
一方面,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主张“众生平等”,破除种姓的等级界限,因而深得中下层民众的支持;同时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使当时苦难的大众能从精神上摆脱痛苦,也是获得中下层民众支持的原因。 另一方面,佛教提倡禁欲修行,寻求自我解脱,主张忍耐顺从,也就是放弃了与统治阶级的斗争,这些有利于统治者对广大民众的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有的统治阶级后来就把佛教定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解脱苦难之路。31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他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向人们宣传人生的苦难和解脱苦难的修行之路。他广收门徒,传播教义,历时40年,80岁去世。后被弟子们尊为“佛”,尊称为释迦牟尼你从以上的资料中得到了哪些感悟?知识拓展 感情升华 释迦牟尼为普度众生,放弃富贵生活,乐于牺牲、甘于奉献,实现了人生价值;并且为了实现理想,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终于创立了佛教,不愧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古印度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种姓制度佛教创立向外传播,成
为世界文明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或受到哪些启示?回归学习目标 你掌握了吗?
(1)能记住古印度的位置,早期奴隶制文明名称和统一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国家鼎盛强大的表现;会分析古印度文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重点)
(2)能识记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会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影响。(重点)
(3)能记住佛教产生的背景、创始人、时间、基本教义及传播情况,会分析佛教能迅速传播的原因。 (重点)1.◆(2017·广东深圳)22.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农民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纳税供养第一、第二等级D2. ◆(2015·湖南衡阳)10.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B3.◆(2015·江苏泰州)43.2015年5月14日,中印两国领导人共同参观了西安大慈恩寺。习近平主席向印度总理莫迪赠送中文和印地语的《大唐西域记》等礼品,莫迪回赠了释迦牟尼舍利罐的复制品等。上述内容涉及的古代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A4. ◆(2016·山东临沂)18.宗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中几乎都存在。在古代右图所示的区域主要传播(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A5. ◆(2016·贵州六盘水)11.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博得了众人的喝彩。与这个舞蹈相关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 道教C重点知识识记1、古印度文明所处的位置和地理位置特点是什么? (1)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2)地理
位置特点:大河流域,农业发达。2、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含义、内容、特点和影响?(1)含义:古印度实行的严格的等级制度;
(2)内容:把古代印度居民由高到低分成4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3)特点: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不可逾越;
(4)影响:严重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3、佛教产生的时间、背景、地点、创始人、基本教义、经典和传
播情况。 时间:公元前6世纪;背景:印度出现反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思潮;地点: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基本教义:宣扬因果报应,提倡禁欲修行,主张“众生平等”,忍耐顺从等。经典: “三藏”;传播情况:一条路线是公元前1世纪末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另一条线路是由印度传入泰国、缅甸等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