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
2、知道常见动物的“家”的称谓。
3、比较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4、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重点
知道常见动物“家”的称谓,理解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积累有关秋天的谚语。
难点
培养如何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叶圣陶经过细致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有句俗话说得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三,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2、板书课题:语文园地三
齐读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叶圣陶先生的课文及名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交流平台
1、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2、出示片段一: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运用了一些动词来描写,如:扒、搬、踏、推、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这么准确。
只有进行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3、出示片段二: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爬山虎的脚》中表示时间的词:不几天、后来,说明作者不但细致观察,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详细。
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4、出示片段三:
那倾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平坦”是作者观察时用(眼睛看)到的,“安静”是作者用(耳朵听)到的,“弹琴”是作者用(心想)到的。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5、总结:这三个片段分别告诉我们要细心观察,要连续观察,观察过程中还需要调动各种感官。
6、拓展:
我积累
过了一段时间,仙人掌就变成了翠绿色,那绿色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新鲜。(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仙人掌颜色的变化)
它身上原来柔软的小刺也变得发硬,就像一根根钢针。(从触觉角度写出了仙人掌的刺由软变硬的过程。)
又过了一段时间,它身上又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儿。慢慢地,越来越大,最后开出了一朵大红花,看起来真是漂亮极了!(连续观察仙人掌开花的过程。)
二、词句段运用
(一)“家”
1、出示要求:
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我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
2、生试着自己连一连
3、反馈:
狗窝 狗洞 鼠窝 鼠穴 鸟窝 鸟巢 猪圈 猪棚 马厩 马棚 鱼塘 牛棚 虎穴
4、其他动物的家有:蛇洞、兔窟、鸡舍、蚁穴
5、拓展:带有动物名称的常用成语:
鼠目寸光 指鹿为马 鸡鸣狗盗 九牛二虎
鹏程万里 鹤立鸡群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鱼跃龙门 百鸟朝凤 沉鱼落雁 笨鸟先飞.
(二)准确用词
1、出示要求:
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2、交流: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体。
最多表示程度,如果不加的话会让人觉得蟋蟀的住宅都在九英寸深的地方,不符合事实。
3、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表达意思。
4、学以致用:
下面的句子中,用词更准确的一句是(B)。
A、天太热了,我从冰箱里拿出了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B、天太热了,我急忙从冰箱里拿出了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C、天太热了,我慢慢地从冰箱里拿出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三、日积月累
1、出示谚语: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2、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都是描写秋天的谚语。
有的写的是秋天天气的变化,如“立了秋,把扇丢”“夏雨少,秋霜早”。
有的写的是秋天来临时的征兆,如“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还有的写的是秋天穿衣服的状况,如“二八月,乱穿衣”“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有的则道出了南北气候的差异,如“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3、解释谚语的含义:
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二八月,乱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4、拓展:
关于描写秋天天气的谚语。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交流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总结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总结
指名读
指名回答
总结
总结
指名读
边读边体会
指名读要求
试着自己连一连
指名说
拓展
指名读
指名读要求
交流
指名说
总结交流
完成练习
指名读
齐读
交流自己的发现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理解含义
自由读
积累
本节课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交流平台”是让学生明白怎样通过细致观察,把事物写具体、生动的。让学生明白要细心观察,要连续观察,观察过程中还需要调动各种感官。第二个环节是“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为动物找家,第二部分让学生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第三个环节“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并理解关于秋天的谚语。
?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谚语,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板书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 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 调动感官
词句段运用 动物的“家”
逐渐 最多 用词准确
日积月累 秋天谚语
课件27张PPT。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语文园地三新知导入 “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交流平台 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交流平台只有进行细致地观察,才能写得准确。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运用了一些动词来描写,如:扒、搬、踏、推、铺。作者进行了( )地观察,才能写得这么准确。细致交流平台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爬山虎的脚》中表示时间的词: 、 ,说明作者不但细致观察,还( )观察了一段时间,把爬山虎的脚写的这么详细。连续不几天后来交流平台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那倾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平坦”是作者观察时用( )到的,“安静”是作者用( )到的,“弹琴”是作者用( )到的。眼睛看耳朵听心想交流平台 这三个片段分别告诉我们要细心观察,要连续观察,观察过程中还需要调动各种感官。交流平台拓展:
过了一段时间,仙人掌就变成了翠绿色,那绿色让人看起来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舒服,那么的新鲜。
它身上原来柔软的小刺也变得发硬,就像一根根钢针。
又过了一段时间,它身上又长出了一个花骨朵儿。慢慢地,越来越大,最后开出了一朵大红花,看起来真是漂亮极了! 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仙人掌颜色的变化 从触觉角度写出了仙人掌的刺由软变硬的过程。连续观察仙人掌开花的过程。词句段运用其他动物的家有:蛇洞、兔窟、鸡舍、蚁穴“家”连一连,为下面的动物找到家。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我发现“鸟窝”也可以叫“鸟巢”。词句段运用拓展:带有动物名称的常用成语:
鼠目寸光 指鹿为马 鸡鸣狗盗 九牛二虎
鹏程万里 鹤立鸡群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鱼跃龙门 百鸟朝凤 沉鱼落雁 笨鸟先飞词句段运用读下面两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词语,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 .. .词句段运用 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体。
最多表示程度,如果不加的话会让人觉得蟋蟀的住宅都在九英寸深的地方,不符合事实。 交流:比较一下每组里前后两句都有什么变化,体会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词句段运用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准确一些。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词语更加准确表达意思。词句段运用下面的句子中,用词更准确的一句是( )。
A、天太热了,我从冰箱里拿出了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B、天太热了,我急忙从冰箱里拿出了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
C、天太热了,我慢慢地从冰箱里拿出一根冒凉气的冰棍儿。B日积月累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日积月累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这些都是描写秋天的谚语。写的是秋天天气的变化写的是秋天来临时的征兆写的是秋天穿衣服的状况道出了南北气候的差异新知讲解句意:
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立了秋,把扇丢。新知讲解句意:
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二八月,乱穿衣。新知讲解句意:
指夏季降水少的话,秋天打霜会到的早。夏雨少,秋霜早。新知讲解句意:
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要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新知讲解句意:
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袄。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新知讲解句意:
指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日积月累关于描写秋天天气的谚语:
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立秋过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词语还有另一种说法,一个句子加上一个词语表达更加准确、具体,还学习了一些谚语,希望同学
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
决问题。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 细致观察 连续观察 调动感官
词句段运用 动物的“家”
逐渐 最多 用词准确
日积月累 秋天谚语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