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美术《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本课教材为学生呈现了关于节奏的图片,有生活中的节奏、建筑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重复出现,可以产生节奏感。它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从音乐中的节奏联想到美术作品中的节奏非常关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需要提供一些生活中、美术作品中有节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结合音乐共同感受节奏,设计一个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表现。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五课内容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教学难点:用绘画形式表现美术的节奏,并具有美感。
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作品若干。
学具:铅笔、素描纸、油画棒等。
教学
过程
一、引入
1.感受音乐节奏:
听——(边听音乐边拍节奏)
师:“每一首歌曲都有节奏,那是不是只有音乐有节奏呢?那我们的美术有节奏吗?孩子们相不相信我们的美术好音乐一样也可以有节奏呢?”
2.感受美术的节奏:
看——两幅绘画作品并找出说一说其中的节奏
青花瓷中花纹有规律的排列、少数民族织物中有规律的花纹排列
3总结:看来有些孩子已经感受到美术的节奏了!只是音乐的节奏是听的,感较为直接强烈,而美术中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考观察和感觉的。美术中的节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节奏的美感”。出示课题“节奏的美感”
二、新授
1.生活中有发现节奏了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它美在哪里?(出示两张生活中有节奏的图片)
2.总结:由一个单独纹样,向两个方向有序排列而形成的纹样。这样的纹样叫做“二方连续纹样”。
3.理解什么是“单独纹样”“两个方向”指的什么?
单独纹样:一个图案或几个图案组成的独立的纹样。
两个方向:上下或者左右。
4.欣赏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了解纹样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可以是:动物、植物、点线面的构成。。。。。。
形式:黑白纹样、彩色纹样。
三、作业要求:
完成一个二方连续纹样。
图案美观,具有节奏感。
四、学生创造,老师指导。
五、交流感受
六、拓展
二方连续纹样我们不仅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还可以用剪纸来表现。
教学
板书
节奏的美感
形式:黑白 彩色
内容:动物 植物 事物 点线面…….
教学
反思
节奏是构成美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通过学习美术的节奏,让学生观察、体验美术节奏的特殊美感,并尝试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简单的二方连续纹样。教学中,我通过用音乐节奏引入美术节奏图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作品,结合讲解,从而理解美术节奏的概念,了解各种不同的变化形式。学生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到美术节奏的美。在绘画创作时,学生都能较好的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纹样内容和排列组合规律,创作出丰富的二方连续纹样。但是本节课对孩子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举手发言不够积极。由于时间关系,大多数作品没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