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月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个月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由圆到缺。
过程与方法
学会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难点:在模拟的过程中认识月相变化的本质。
三、教学准备
1.一个模拟月球、8个网球、各种月相图片、磁铁、太阳图片、时间点、实验记录单。
手电筒、篮球等
2.模拟教学视频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月相的形状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变化,地球自转、地球公转也有一定的认识水平了,但这些都是来源于书本或者网络视频资料,他们对月相观察这样的长期观察缺乏耐心,或者在长期的观察中会渐渐失去兴趣,从“以学定教”的理念出发,对学生而言,设计月相成因模拟实验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聚焦活动,能激发学生后续的自主观察探究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请同学们看老师拍摄的这张照片,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
生:月亮
你们知道这张照片老师在什么时候拍的吗?
中秋节……
嗯,这是纪老师今年的中秋假期拍摄的,今年的中秋节是不是特别让人终身难忘啊?发生什么事啦?
生:莫兰蒂台风
师:是啊,这个可怕的台风把我们美丽的厦门一夜之间变得满目疮痍,很多地区受灾严重,但是,我们看到了满满的正能量,许多部队官兵市民、我们的老师同学们都参与了灾后重建,只见十六的圆月美美的高挂天空,照亮每一处黑暗,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感觉月亮婆婆是在夸赞我们厦门人一样。是不是呀。
今天啊,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看月亮》(贴板书,点击PPT)
[设计意图] 1.结合厦门这次中秋节莫兰蒂台风事件导出课题,联系时事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传递正能量,学会感恩。
(二)初步了解月相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1.探知学生记忆中的月亮。
师:这么美丽的月亮看起来像什么呀?
生:白圆盘。(师贴:我们用这个形状来表示,它是圆形的)
师:你们还见过什么形状的月亮?
生汇报,师贴
2.揭示科学概念:月相
师:天空中有这么多月亮吗?
生:没有,只有一个。
师:嗯,月亮只有一个,它在各种圆缺变化中,出现的各种形状。科学家把它称之为 “月相”(板书)
月相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称作月相变化(板书:月相变化)。(板书)
3.初步探知学生记忆中月相的变化规律
师提问:好,老师问题来了,月相变化有规律吗?
生:有。
生上台排序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上台再调整。
师:咦,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到底谁排列的规律是对的呢?
嗯,书上有一个规律图。
4.揭示正确的月相变化规律图
师:其实我们更可以每天晚上自己进行观察记录,我们一起来看看摄影家拍摄的月相变化规律图。
你们说说有什么变化规律。
生:先由蛾眉月再到满月,再由满月到蛾眉月
……
科学家对不同的月相形状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名称,我们来看一下:分别是:
新月、蛾眉月、上旋月、凸月、满月,下旋月、残月。
从这个规律图你们知道月亮的变化周期是多久吗
生:一个月
我们看到了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变化周期是一个月,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板书提前写好)
(三)探究月相规律的成因
1.让学生自己建模
师:学到这里,你们会有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月相变化呢?
师: 咦,是不是月亮本身会发光,出现的这些蛾眉月、上玄月是被天狗吃掉的呀。
生:月亮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光。
师:哦,那比如像蛾眉月是怎么出现的呢?
可能1:被地球遮住了。(板书)
你能不能上台解释一下。
生汇报:(画图)
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生:月球绕地球转
师:我觉得画图解释是一种方法,但是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呢?
教师辅助:嗯,在解释宇宙星体的运转过程中,科学家经常利用模型来解释,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
老师有这些材料,你们想怎么用?
生:用手电筒充当太阳。(手电筒)
用一个球当月亮。
排球当地球
当学生要让地球绕着太阳转时,教师插入:(因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是一个月,所以我们先假定地球在短时间里位置是不动的)
刚刚你所说的被地球挡着是什么意思?
你来模拟一下。
(生一般在农历十五的位置) :这时教师引导,那么月球在这个位置的时候地球上的人能看的到月亮吗?嗯,也是不行。
那么在这个位置被地球挡住了是新月,挡住一点点是蛾眉月,没有挡住就是满月、满月……
符合自然规律吗?
生:不符合
那就是你们说的地球挡住引起的月相变化的猜测是不成立的了。
是的,地球如果想把太阳的光遮住,那么太阳、地球、月亮、太阳这三个球体必须在一在同一直线上或者同一个平面上,是不是?
师:那怎么继续解释我们看到的月相变化规律呢?其实我们这个模拟是没有错的,我们地球上的人是不是在地球上仰望天空看月亮。好我们就直接把自己是头当地球吧。然后我们去看被太阳光照射的月球。月球绕着地球转。能看得出月相的变化吗?
生:看不清楚。
你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会发光,没有被照亮的部分怎么样?不会发光,也就是暗的。可是我们的这个模拟方法能看出被照亮的部分和没有被照亮的部分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办呢?
生:在晚上上课。制造黑暗环境。
师:好,那我们这节课等晚上再来研究吧。
有没有其他解决的方法呢?
你们想想,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总是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总是暗的。
生:涂色,白的一面表示亮的,黑的一面表示暗的。
师:这样行不行啊?
好,你们来转转,你就在地球上看月亮,看能不能看到这样的月相变化规律。
小组示范。
师:咦,哪里错了。
生:月亮婆婆错了,它在围绕地球做运动的过程中,亮的一面总是要面向太阳。
你看,这个亮面方向的控制重不重要啊。
为了帮同学们严格控制月亮的亮面方向要对着太阳,老师还特地做了一个箭头底座,这样放进去,表示什么呢?
生:亮面方向要面向太阳。
师:老师还给月亮做了一个绕地球运动的轨道,轨道上的8个点位刚好放这个箭头的位置。所以说轨道上的这个箭头要不要对准月亮的亮面方法,也就是什么的方向?生:太阳的方向。
好,太阳的光不清楚,我们就用图片来表示太阳的位置就可以了,你们想让太阳的位置在哪?生指师贴。
师:那你们待会月亮的亮面方向要指向哪里呢?生:太阳的方向
2.教师辅助建模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微课视频,看如何操作:
实验器材:1.月球(黄色一面代表亮面)2.桌上8个点分别表示8个顺序点。
3.太阳4.平板电脑
实验要求:
1.一人模拟地球上的人,进入桌子里面蹲下,观察月相。(每人要观察一次)
2.一人模拟月球,在桌子上按序号旋转一周,当经过桌面上的8个点时,稍作停留,让观察者仔细观察月亮的亮面大小和方向。
3.待组员观察完后,组长再用平板电脑拍摄这八个点的月相。
注意使用平板电脑的方法,每个点位只拍一张照片。(点击暂停)
4.其他组员:监督月球的亮面方向始终向着太阳一方。
5.最后根据拍摄的照片,在2号资料袋中选择月相贴在记录表中,注意亮面的方向。
特别提醒:
1.月亮的亮面方向要面向太阳(根据月亮的亮面方向调整月亮运转轨道箭头方向)
2.组长最后一个做,拍完照片将实验材料收起放好再完成实验记录单。
3.同学们做实验过程中,看大屏幕的实验要求
生领取材料做实验。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亮观察记录表)
关于同学们提到的月食、日食,这两个问题,我们就留给你们和你们的林老师一起去讨论吧。
《看月亮》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厦门这次中秋节莫兰蒂台风事件导出课题,联系时事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传递正能量,学会感恩。接着通过一轮圆月唤起学生记忆中的月亮,挖掘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在了解月相的规律后让学生自己试图解释、建模的过程,教师辅助讲解,最后利用三维实验模拟探究月相变化的成因和月相变化规律,让学生有个宇宙空间模型的初步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解决了本课的知识难点,让学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月相知识概念,激发学可以生选择适当的时间,有目的的观察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激发学生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对探究月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究月相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长期观察的意识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初步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科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由、自主性学习和平等、合作意识。以下浅谈本课的教学感想:
1. 谈话法探知学生的前概念,提升教学有效性
学生进入课堂前并非一张白纸,已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前概念,虽然它们中的许多只是对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认识,但我们不应忘记,孩子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和课程材料在没有考虑学生的前概念情况下,教学是无效的”。
利用古人的诗歌导入本课,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唤起学生记忆中的月亮,实现对学生认知概念的了解,为这节课学习做一个概念铺垫,学生能很快融入到这样的情景中来。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能够使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有意义的、可以研究的问题。在孩子提出了多种月相变化后追问,想要研究什么问题?然后锁定本节课要探究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有这样的月相变化.2月相变化有规律吗?围绕这样的问题开展研究。
2.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演示,凸显教学直观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展示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将学生带进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学的弱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月相变化,这是宇宙空间星球的运转,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师播放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视运动模拟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汇报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让学生初步从视觉上认识到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地球本身也在自转以及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3.建立三维宇宙空间模拟模型,突破教学难点
建立模型并用模型解释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模型有绘画、制作模型道具、多媒体课件演示。而本节课要强调的是制作三维宇宙空间的模拟模型。三维宇宙空间的模拟模型是指以教室为整个空间,有一个球体当太阳,有一个球体当月球,人所在位置是地球,围绕地球有一个蓝色轨道充当月球的运动轨迹,轨道箭头指示的方向表示月球的亮面方向要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
相信在探究月相的规律时,本人和有执教过的老师可能都试过这样的方法:利用乒乓球黑白效果,围绕着一个人(地球上的人)转,在转的过程中虽然规定月球的亮面方向(白的一面)要面向太阳,而且太阳还真的用手电筒充当,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孩子很难有办法控制到亮面固定方向的朝向问题,而月亮运行底座上的箭头能帮助孩子控制面向太阳这个方向问题,让学生通过三维宇宙空间的模拟,让学生模拟亲眼看到的月相变化,再利用IPAD的图像再现记忆中的思维,让学生能进一步记住月相的变化规律,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月,上半月由缺到圆,后半月由圆到缺的过程。
4.拓展延伸,有效指导学生认识自然规律
月相的变化是学生常见的自然规律,这类认识自然规律或原因的科学课,很多需要课后继续开展眼睛,我们不能只关注课堂,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课后探究和观察记录。本节课的前面的教学策略更是为了后面的拓展活动服务的,正是激发了学生认识了月相的成因和利用三维宇宙空间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家继续观察月相,并记录。也可以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让课内的研究延伸到课外。
在探知学生的前概念时利用谈话法化隐为显,在建构学生的科学概念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演示化暗为明,巩固学生的认知过程中建立三维宇宙空间模拟模型化虚为实,这样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对探究月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