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28 07: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废弃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部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难点:用各种装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用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用具准备:课件、废旧物作品及图片。
学生学具准备:剪刀、彩纸、双面胶、水彩笔、废纸筒、纸盒、毛线、易拉罐、饮料瓶等各种杂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视频: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看看在这里面你都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答:(1)我看到了街道上的垃圾。
(2)我看到了河面上的漂浮物。(易拉罐、纸盒、塑料瓶、塑料带)
(3)我看到了各个旅游景点人们扔掉的垃圾。
(2)这些垃圾严重的破坏了环境卫生。
(3)我们美丽的地球就这样被污染了感觉心里非常难受。
2、教师问:(图片动物吃垃圾)动物吃掉我们人类扔掉的垃圾会怎么样呢?
学生答: 出示图片(动物死亡的图片),会死掉。因为动物的胃口削化不动些垃圾导致动物死亡。
出示图片: 还有焚烧垃圾的烟雾,污染了空气,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人类。
3、教师说:(出示废旧物图片)我们看到的这些生活垃圾,想一想,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被扔掉吗?其中有一些生活垃圾我们能不能收集起来重新给它一个新的生命呢?
教师出示一个废弃物品(饮料瓶),用变魔术的方法度迅速变成一个小作品。
通过我的手把废弃的饮料瓶变成了一件小工艺品,我是不是又给了它一个新的生命。
3、教师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废弃物的“新生命》
二、新授:
1、出示图片:设计师的作品是用哪些废旧物品制作成的。
出示学生作品:是用哪些废旧物品制作成的。 2、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小工艺品,我们一起来讨论研究一下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并用了哪些材料制作成的?
板书:
制作方法:剪、卷、贴、装饰、插接、镂空、缠绕。
制作材料:塑料瓶、纸杯、毛线、纸盒、光盘、布头等等。
3、教师演示制作过程:
将其中的一个小工艺品演示制作过程。
(1)让学生说说作品的哪些方面吸引了自己?(不同材料、形状的组合,等等……)
5、同学们也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废旧材料。想一想,我们该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类呢? 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美感。 ①纸质类:纸盒、纸板……色彩丰富易加工 ③木竹类:木板、木棍、树枝、竹片……朴实
④玻璃类:瓶子、杯子……晶莹剔透 ⑤金属类:铁丝、易拉罐、小零件……规整光洁 ⑦塑料类:饮料瓶、塑料板、塑料袋……柔润细腻
三、作业要求:
1、以废旧物为主要材料,通过联想,制作一件有创意的作品。
3、注意剪刀使用的安全。
4、收好自己的垃圾。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说说作品的那些方面吸引了你?(不同的材料、形状的组合)
评价建议: (1)作品是否有创意 (2)做工是否细致 (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 (4)是否把废弃物的最佳价值体现出来。
六、课后延伸 (1)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 (2)能用其他废弃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艺术
七、教师小结:
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只要大家用心观察做个有心人,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并能进行大胆地表现就一定能创造出美!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废弃物的“新生命”
八、板书:
废弃物的“新生命”
制作方法:剪、卷、贴、装饰、插接、镂空、缠绕。
制作材料:塑料瓶、纸杯、毛线、纸盒、光盘、布头等等。
九、反思:
本课在思考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如课前学生对材质的准备过于常规,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教师与学生在实践环节上的互动可以更深入一点等等。希望经过思考和实践和反馈,教学设计能不断完善,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入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能够生活的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