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美术说 课9诗情画意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 课9诗情画意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8-28 08: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诗 情 画 意 》说 课 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我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是我国古代诗歌特有的传统。为诗配画、给画题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到绘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要学会抓住诗中的几处关键字句,将诗的意境表现出来。通过学习,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欣赏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还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绘画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背诵多首古诗,对古诗的内容及表现的意境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他们有着一定的美术兴趣和基本的绘画技能,有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教师应继续保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创造精神,形成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相互间的合作意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绘画技巧和想象能力要求很强,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之一。我首先在本课导入时设计了看图画猜诗歌的游戏环节,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展开教学,创设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情境。在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的同时,突出讲授本课重点即如何抓住关键的字句,通过构图、色彩、线条等表现出诗的意境。再通过比较分析后突破难点,最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激发创作欲望,投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等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提高表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孩子们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在“诗情画意”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最终将学生带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四、教学目标:
1.选择熟悉的古诗,运用已学的绘画技巧来表现诗的意境。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陶冶审美情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选择一首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难点:通过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恰当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六、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等。
2.学生:一二首喜欢的能背诵、理解的古诗,绘画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出示图片《咏鹅》、《小池》,师生谈话,猜诗歌。
2. 揭示课题:《诗情画意》。
师:中国文人绘画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特有的魅力。
(三)举例分析,讲授新课。
1.欣赏《小池》范作,小组交流讨论如何通过画面表达意境。
2.教师总结。
师:诗画结合是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作画,用视觉形象来突出表现诗中的意境。
(四)教师讲解,探究方法。
1.通过作品比较,引导观察画面的特点及艺术方法,教师分析讲解作画要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用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进行绘画创作,突破难点。
(五)小组讨论,踊跃交流。
1.小组交流,将自己喜爱的诗歌读出来,相互说一说准备抓住哪些字句进行作画。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交流。
(六)欣赏范作,启发想象。
1.再次出示图片,让同学们欣赏范作,进一步启发想象。
(1)注意观察画面有哪些内容,与诗歌的联系;
(2)注意物体形象的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3)构图要饱满,最好有颜色,线条要流畅,达到最佳效果。
(七)自主探究,大胆创作。
1.作画步骤: (1)理解古诗的诗意,找出关键字句。
(2)构思:思考怎样用绘画的构图、色彩、线条、形体、空间的语言表现古诗的意境。
(3)构图:将想象的画面安排到纸上,画出草图。 (4)创作:描绘、着色、完成。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3.作业要求:可用线描、水彩着色加勾线等形式表现喜爱的一首诗歌,有基础的学生可采用国画写意的表现形式。
(八)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1.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业,开展自评互评。
(1)自评,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你喜欢哪一张作品?为什么?你觉得哪一张作品最符合诗意?
?2.教师小结。
(九)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1.介绍中国历史上几位重要诗人,课后通过网络、图书等找一找他们的诗。
2.课后用中国画的方法来表现诗歌。